-让喜剧纯净-
我一直认为脱口秀这种表演艺术在中国发展的年数还很少,没什么可写的,但实际上我错了。
一切都起源于黄子华,大家可能都听过那些故事,可在那之后呢,脱口秀究竟是怎么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呢?
这两天偶然间在豆瓣上找到了一些大家可能从未了解过的脱口秀「考古」资料,整理一番,发现其中实在有太多有趣的故事了,今天就给大家从头讲起。
大陆地区最早表演脱口秀的是周立波,2006年,他因为表演「海派清口」一举成名。
其实「海派清口」就是脱口秀,只是周立波聪明,换个名字好撇开与黄子华的关系。
2017年周立波因涉毒、非法持有管制武器被捕
至于脱口秀俱乐部,最早的是台湾地区的卡米地俱乐部,以及香港地区的Take-Out Comedy俱乐部。
大陆的第一个脱口秀俱乐部,外卖脱口秀,其实就是Take-Out Comedy的创始人Jami授权建立的中文脱口秀俱乐部。
时间点是2009年,深圳出现了中国大陆最早尝试用普通话做脱口秀演出的演员。
「欢迎来到“外卖脱口秀”开放麦,这里是由美籍华人Jami Gong在纽约创立的脱口秀组织,全球第一家普通话脱口秀俱乐部……」
2014外卖脱口秀之215爱要我快乐
每周四晚,这个俱乐部都会在深圳华侨城创意园举办开放麦,重复这段已经被不同的主持人念了无数次的开场白。
开场白之后,几个预约好的演员便会轮流上台,表演自己准备好的段子。甚至有的时候,观众还能即兴来一段。
外卖脱口秀很快就积攒一批有才华的脱口秀演员。如今签约了笑果文化的程璐、思文、梁海源、超音速还有三弟,都是从外卖脱口秀走出来的。
前两周老超来我们这里演过
那个时候,脱口秀只是演员们的爱好,他们没法在演出中赚到哪怕一分钱。
能够免费拥有一段表演时间,而且台下有一群活生生的、有反应的观众,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在国外你要获得表演的时间,甚至还要在门口拉客进去消费。
有的脱口秀狂热爱好者,还要自费到外地俱乐部去表演。
2013年,深圳的第二家脱口秀俱乐部——逗伴脱口秀成立了,创始人就是从外卖脱口秀走出来的一批演员。
著名的段子手银教授也曾是这个团队的一员
理由很简单,外卖每月在同样的场地举办小剧场,而那个地方举办的文化活动实在是太杂了:演讲会、电影俱乐部、哲学讲座、油画培训……周一到周六,能翻出6种花来,脱口秀仅仅是其中一项活动。
如果演员们想要获得更多的演出机会,自立旗号是必不可少的。
刚开始时,逗伴其实和外卖没什么区别,都是在酒吧或者小剧场里进行演出,只是演出的场地时时更换,而且演出周期并不那么规律。
后来,逗伴成为了第一个能把脱口秀搬进大型剧场的俱乐部,也注册了公司,有自己固定的演出场地和观众群。
同期,内地其他地区的脱口秀俱乐部不约而同地建立了起来。
2013年底,香蕉脱口秀的前身广州脱口秀俱乐部成立,成为广州脱口秀产业的发端。
2014年,纯粹幽默的主力加马、西维加入广州脱口秀俱乐部。
图片源于公众号“识广”,照片里的地方是香蕉当时的演出场地之一“沃荷的房子”
那个时候的加马还只是交通系统的一个IT,每天5点多起床上班,兼职做脱口秀,一个星期才一场,还是免费出演的。
2015年,由于一些人员变动,广州脱口秀俱乐部重新改编,香蕉脱口秀成立,但还是不挣钱。
至于加马他们为什么不赚钱也来全职干脱口秀,那又是一个需要单独写的故事了。
成立幽默小区(北京)的毕翰生
那个时候黄西在大卫·莱特曼秀的视频在网上特别流行,北京一群以西江月为领头人的脱口秀爱好者循声而动,除了参与外国人在胡同里的英文脱口秀表演,还成立了说中文的北京脱口秀俱乐部。
北京的三里屯从不缺热闹,之后,Tony Chou和毕翰生等人成立了幽默小区,向全国的优秀演员发出邀请。
哦对了,石老板创立的单立人,也是北京的,刚开始时,只是一个叫「石老板和喜剧」的公众号。说是工作室,其实只有石老板一人。
石老板曾上过奇葩大会,真名石介甫
上海那边,5个创始人有两个是企业高管的茄子脱口秀俱乐部,早早地就开始了公司化的进程。
2015年4月,茄子推出的剧场脱口秀《渣男启示录》,包下了上海黄浦区、徐汇区等7个大商场的LED屏,成为上海同时期最受欢迎的脱口秀演出,不过也没赚到什么钱。
真实存在的新闻发布会
除此之外,2011年,笑道文化文化成立了(这个公司16年已注销)。
《今晚80后脱口秀》播出后,2014年,笑果文化在上海成立。
在这之后,厦门、郑州、西安、南宁等地的脱口秀俱乐部如同雨后的春笋,一个一个冒出头来了。
2019成都接励喜剧节全国支持俱乐部,可以看出内地现在已经有很多俱乐部了
全国这么多的俱乐部,有什么异同呢?
相同点是,大家都赚不到钱。
不同的地方,据加马所说,一是表演风格不同。
上海的特别符合工业化,一大堆编剧在那边;北京的艺术家、学院派很多;广州的比较生活化。
二是观众不同,广州的观众很休闲很街坊,就像去大排档吃宵夜喝啤酒一样,北京上海的观众看表演穿得挺正式的。
现在广为流传的脱口秀教材《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也是在2013年那个时间段翻译出来的。
那时逗伴时不时地会举办一些「脱口秀研习」,地点主要是在程璐家里。
程璐不舍得开空调,研习成员则不舍得买书,大夏天的,几个人流着热汗,两个人合看一个电子屏,教材是清晰度很低的扫描版英文原著《喜剧圣经》(Comedy Bible)和《手把手教你玩脱口秀》(Step By Step To Stand-up Comedy)。
两本书都已经有内地中文版了,内地不能用“圣经”这个词,于是换成了“艺术”二字
自己翻译出版的事不是没有想过,主要是得找出版社。这种书太小众了,当时没有出版社愿意出。自己翻译没有稿费就算了,还要自掏腰包,这样太屌丝了,程璐想。
逗伴脱口秀成立之后,程璐、Robin等人想要做得更专业一点,就把Step By Step To Stand-up Comedy做成了中文课件,自己当讲师,给新人们研习。翻译是由程璐、稻草人、Robin三人分摊的。
开课后,没想到有一名香港学员表示,他在香港有自己的出版公司,当场表示可以出版这本书。
然后就碰到了第二个问题:原著作者Greg Dean提出了一笔1000美元的授权费。
“手把手”的电子版
本来是想找30个爱好者,每人出200元来支付这笔费用的,后来这笔钱超音速一个人出全了。
国内第一本针对脱口秀笑话创作和舞台表演的书就这样诞生了,初版1000本。
这本书是港版的,没法在国内正规渠道销售,所以当时唯一的销售渠道是逗伴脱口秀的微店,没多久就销售一空了。
我当时想买,晚了。
主要翻译的几位没有再版的意愿,再加上版权在香港那里,不能出电子版,所以有段时间,这本书有价无市。市面上倒是有很多扫描版。
后来得益于笑果文化和张绍刚的帮助,这本书在内地出版了,出版方是湛庐文化。
张绍刚在节目里推荐这本书
现在我家里那本,就是内地版的。(我想大多数人的都是)
讲到这里,脱口秀还只存在于线下表演中,那么脱口秀究竟是如何走到线上并为大家所知,成为文化爆点的呢?那就不得不提《今晚80后脱口秀》了。
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对脱口秀线下演出有兴趣的朋友,我诚心地推荐你周末来看我们的演出,你可以更进一步地体会喜剧的魅力,享受脸部肌肉酸痛的过程。
参考资料:
《从无人问津到万众期待,这本书出版背后有太多数不清的艰辛…》湛庐文化
《黄瓜的黄,西瓜的西》黄西
《不能说的段子》冯立文
《在广州,靠脱口秀维生太难了 | 我们和广州仅有的一家脱口秀俱乐部聊了聊》识广
《那些逗你大笑的人可能连明天的房租都付不起》第一财经周刊
封面图源:
优酷.非常创意The Unreasonable.非常之人 | 史炎:噗哧学院院长(正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