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军网
日常的味道,也就是人生的漫美、思念、记忆、时间、童年、青春的悠悠过去、地图上超过几千公里的香水。
今天,一群战友用记忆深处最难忘的一道菜,从天南地北为我们送来一桌团圆宴,让乡愁和思念跨越千里,汇聚一堂。
宫爆肉丁,母亲的用情至性
送菜人:王煊堘
母亲最拿手的一道菜,是宫爆肉丁。将糍粑辣椒翻炒成泥,注入高汤成糊,混入蒜苗、肉丁,入味起锅,母亲手起勺落、一气呵成,香气扑鼻让人垂涎三尺。
幼时我身体虚弱、又极厌食,母亲就专程学了这道菜,健脾开胃、补虚养身,希冀让儿子开开胃、补身子。用酱汁拌饭,佐以肉丁与其他配菜,我常不由自主地多给自己盛一些饭,多年以来,已成了我刻入骨子的习惯。
每年回家,母亲总要用这个菜欢迎我的归来,又要用它送我离开。她的用情,一心一青,终是为我累白了双鬓,苍老了年华。
“聪明的母亲知道把味觉深植在孩子心中,即使飞的再远,也会提醒孩子家的方向。”《舌尖上的中国2》里的旁白,一语惊醒梦中人。
尝遍人间百味,才发现母亲精心制作的家常菜,是人间至味。
凤爪里,泡制着深情
送菜人:吕欣蔚
家中总有一坛泡椒风爪,是父亲为我泡制。
身为人父,总是害怕部队亏欠了女儿,总想大鱼大肉做些好菜给我补补。可身为“总嫌自己胖三斤”的女孩子,我却偏爱零食,尤爱泡椒凤爪。父亲一边说批评我幼稚,一边又撸起袖子、亲自上阵,为我泡制一坛凤爪。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父亲批衣而起,来到市场精心挑选鸡爪,带回家细细处理后,加以辣椒提味、蒜头杀菌、花椒增香,封至坛中,静待时光将其泡制成清亮、脆嫩、酸冽的泡椒凤爪和我的归去。
他泡的凤爪和我的回忆一样,以真情洗净、以心意泡制、以时光发酵,凝聚的不只是深情和温暖,还有家的香气和味道。一坛凤爪,便是沉默寡言的父爱。
时光里的三鲜饺子
送菜人:冯斌
回忆深处,影影绰绰的家中,总有一个小炭炉,一口小锅,还有一盘紧凑雪白的饺子。仿佛,锅坯上刚包起来的,层层叠叠的,是故事。
上次返回部队,母亲包了三鲜馅饺子为我送行——姐姐擀面,母亲绞馅,我预备擀皮,这般阵势,让时光也变得柔软温暖。墙皮驳落的角落里,剥蚀锅底下的火舌,比我更贪舐饺子的香气。轻轻咬一口,饺子里融着母爱与时光,是回忆多年的念念不忘。
我大口吃着饺子,母亲静静坐着,温柔注视着我,又不时望一眼表盘。是了,她一定又念着我何时能再见了。昏黄的灯光下,母亲背着光,脸上却分明有一行清泪。
一碗饺子,拭不尽地,是母亲的指纹;一段时光,忘不掉的,是家人的心意。
时光里,我从未与母亲分开。
佳藕天成便思乡
送菜人:卢威
许是造物的神奇,当白藕与金桂碰撞,竟让我想起了“金风玉露一相逢”的诗意。
江南人喜爱精致,在吃食上也不例外。将鲜藕洗净切口,填入糯米、放入锅中,大火煮熟、捞起切块,放入冰糖与干桂花熬制的汤汁中慢炖,出锅后再拼凑成不同造型,或是“团团圆圆”,或是“福寿绵长”,撒上几颗桂花,让人食欲大增。
冰糖桂花藕的汤汁是粘稠鲜亮的琥珀红,包裹着莲藕、糯米、桂花,在釉色映衬下晶莹剔透,自成一种永恒。儿时的我面对桂花藕,不由自主的连说话声都矮了下来,垂涎再三也舍不得动筷,除非母亲承诺再做一次,我才喜笑颜开地吃起来。
如今每当营区的桂香爬上窗台,那熟悉的味道里,仿佛有人在江南朦胧细雨里,唤我回乡。
臊子面的麻油香
送菜人:崔瑞祥
在军中吃的最香的一顿饭就是指导员亲手给我做的一碗臊子面。如今萦绕心头的,仍是面里的那股麻油香。
指导员做臊子面很是讲究,面得亲手擀的,扯得又滑又润,下到锅里白里透亮,嚼到嘴里筋道细腻;蔬菜洗净、切成碎末,和着肉臊子,翻炒出香气扑鼻的臊子汤来,再加一个鸡蛋花,黄白绿相衬,让人垂涎欲滴。
指导员做的臊子面有自己的秘方,精心调制的独门麻油辣椒,辣中带麻、麻中沁香,简直让人回味无穷。
如今辞别西安,再吃上一口指导员做的臊子面,已经成了一种奢侈。但味道在,思念就一直在;感情在,亲人就一直在。跨越千里,我们未曾分开。
千丝即情思
送菜人:张韩
一道菜,就是一座城。
干丝外加火腿丝、笋丝、银鱼丝、木耳丝、口蘑丝、紫菜丝、蛋皮丝、鸡丝烹调,佐以鸡汤,清滑爽口、妙不可言。“吩咐厨人休斫尽,清光留此照滩书”——淮扬菜的滋味,就是如郑板桥笔下这般引人入胜。
一碗煮干丝的背后,是全家人的心血凝聚。爷爷宰杀老母鸡、奶奶慢炖鸡汤、父亲磨制豆腐皮、母亲切丝加料的出锅……过程简简单单,但千丝里,有家,有你,有我,有他。
离家的日子,那股子鲜总是萦绕在记忆深处,又时常出现在梦里,它会在不经意间触及味蕾,却又转瞬即逝。心似双丝网,中有万千情思,一碗大煮干丝里,是食材,也是情思。
新年汇聚的是家国情怀,是美满憧憬,是团圆祝福,更是和谐企盼。我们始终铭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军人保卫了国,就是守卫了家。这桌从祖国四面八方组合的团圆宴,带去的是乡愁,是理解,也是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