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企业家陈丽芳是詹姆斯中航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香港到内地做生意,在广州经营3家企业,企业员工最多的时候有100多人。
2014年11月,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为深化涉港澳案件审判机制创新,拓展港澳人员司法参与渠道,在全国率先聘任多名港澳籍人民陪审员,陈丽芳成为其中之一。
近日,陈丽芳接受南都记者专访,谈到在南沙法院(南沙自贸区法院)担任人民陪审员7年的经历时,称自己学习、收获了许多。她一方面作为香港投资者,不断以亲身经历向企业家同行宣传南沙、大湾区内地法院的司法制度,让大家对湾区营商环境更有信心;另一方面她通过不断参审案件,“努力当好一名不穿法袍的法官”。
港籍人民陪审员陈丽芳。
香港女老板获聘
南沙法院人民陪审员
陈丽芳是香港人,上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到广州投资办厂,在南沙等地办了3家企业,生意涉及贸易加工、仓储、物流等领域,年产值过亿元。她同时还担任南沙区政协常委、香港广州南沙联谊会会长等职务。
2014年,南沙区正式实施《广州市南沙新区条例》,其中第36条规定,符合担任人民陪审员条件的香港、澳门永久性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可以依法经任命后,作为人民陪审员参与南沙新区涉港澳民商事案件的审理。据此,南沙法院经区人大同意,于2014年11月25日首次选任5名港澳居民为人民陪审员,陈丽芳就成为其中一员。
“法院应该是需要一批香港籍、有经商经验和不同视野的人。”陈丽芳说,与她同一批的5名港澳籍人民陪审员中,有3人是国际知名大学毕业。
曾与院长同堂审理
涉LV知识产权大案
当收到南沙区人民法院聘任书的那一刻,“我内心是非常激动和感到一种使命感的”。陈丽芳说,南沙法院敢闯敢拼,当时在全国率先引入港澳籍人民陪审员制度,自己就成为第一批香港籍人民陪审员,“感觉很幸运”。陈丽芳认为这是法院对自己的一种认可,她也将其当做人生中一个新的学习经历。
刚刚成为人民陪审员的陈丽芳,要求自己抽出一定时间去学习内地的法律以及人民陪审员制度方面的知识。至今,她已经担任南沙法院人民陪审员有七个年头。七年间她参与陪审了多宗案件,其中以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居多,也有股权纠纷、买卖合同纠纷等,案件都有涉港澳因素。
她印象最深的是参与陪审的第一宗知识产权案件,涉及到国际知名品牌LV被侵权,LV在南沙法院起诉了内地四家不同的公司。该案由时任南沙区人民法院院长主审,三人合议庭的另一名成员是南沙法院资深的知识产权审判法官。“案子很专业,也很复杂,加上跟着院长、资深法官一起审案,对我来说压力非常大。”
陈丽芳非常认真地将整个案件的证据、材料全部阅读了一遍,开庭当天也当庭询问了一些焦点性的问题,最终合议庭妥善判决了该案。
“在院长和法官身上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和盘问技巧。”陈丽芳称,该案的陪审经历为她日后参与其它案件的审理增强了不少信心。七年来,她觉得自己在陪审方面的经验已经丰富了许多,也学到了不少专业知识。
参与内地案件审理7年
做好粤港澳沟通桥梁
港籍人民陪审员陈丽芳参与内地案件审理7年,说自己亲身感受到了南沙法院司法制度的严谨、健全、开放。
陈丽芳说,她在南沙有经营企业,参与涉港民商事纠纷陪审时,会更懂得设身处地为当事人考虑,理解他们的想法。
“我可以角色互换,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尤其是当案件一方当事人是香港籍时,她的存在会给港方当事人以信心,不会让他们觉得来南沙投资遇到纠纷,清一色只有内地法官、陪审员在审理,担心会偏帮另一方,而是有一个“同声同气”的香港籍人民陪审员在帮助分析和解决问题。“当事人会觉得这样的审理环境是好的,会对法庭有认同感、亲切感。”
作为香港籍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理7年,陈丽芳说自己亲身感受到了南沙法院司法制度的严谨、健全、开放,整体给她公平、公正、公开的感觉,法院引入港澳籍人民陪审员正是其中一种表现。
“我会以我的亲身经历,以香港人的视角去给在南沙投资遇到问题的商人,对大湾区的内地司法制度做一个解说或者宣传。”陈丽芳说,她常跟身边的商人朋友说,要对南沙和大湾区司法有信心。以往香港商人在内地投资,最担心的是司法制度和税收制度的不透明、不开放,但随着南沙法院在港澳籍人民陪审员、特邀调解员等制度方面的先行先试,“我觉得大湾区在营造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走在了全国前面”。
陈丽芳在南沙法院担任人民陪审员之后,许多香港朋友向她咨询在内地投资设厂的问题。她说自己的这层身份,有助于香港企业去客观了解和信任内地司法,在粤港澳三地起到了一个沟通桥梁作用。同时港澳籍人民陪审员的参审,也会促进南沙法院涉港澳纠纷达成调解成功率的提升,以及协助法官更清楚了解香港方面的法律法规、贸易规则,从而更准确地认定事实,做好裁判。“我会坚定当好一名不穿法袍的法官。”陈丽芳称。
喜欢在南沙吃东西多过香港
期待疫情早日过去可以回南沙
谈到对广东交通、饮食和文化等方面的印象,陈丽芳感触颇多。上世纪90年代刚开始在广州和南沙投资办厂时,当时两地交通是不方便的,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逐渐有了高铁、高速飞翼船等多种途径。“我自己也可以开车,两个半小时可以到广州。如果坐高铁就更快了,一个小时左右。所以我觉得两地的距离越来越近,无论交通还是人。”
疫情之前,陈丽芳每周都会在广州待四天,处理广州公司的事务,周末再返港。“我是一个真正的粤港通。”饮食上,她祖籍是广东,所以喜欢在南沙吃东西多过在香港。“无论新鲜程度还是价钱、种类,都觉得南沙优胜很多。”
从2020年疫情开始到现在,陈丽芳已经有近一年时间没回到南沙了。“希望疫情影响早日过去,我就可以马上回南沙了。”
在谈到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期待时,陈丽芳称希望大湾区的司法制度越来越完善,香港商人在内地投资越来越顺,“也希望我能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内地的法律活动中去”。
出品:南都政法与民生新闻部
统筹:李陵玻 邹琳
采写:南都记者 吴笋林 实习生 聂卓欣 王依晨 通讯员 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