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们总忍不住在潜意识里把自己对生活的期许强加在了孩子身上,希望他强大,希望他优秀。却忘记了,他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中有一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意思是花儿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给它提供充足的阳光、水分,总有开放的时候,这期间需要的是时间和耐心的等待。
孩子慢慢成长,如鲜花盛开,同样需要耐心和等待。
正如龙应台看着华安说:“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的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02
享受生命孕育和成长的过程
最近抽空看了电影《母语》,影片讲述了女强人方韵和丈夫张馨两人事业小有成就,生活优渥,但是始终膝下无子。此事不仅令双方父母焦急,也令这对夫妻忧心忡忡。
方韵为了事业一直不同意生子,最后在好友的介绍下,夫妻俩决定代孕生子。
方韵终于可以不用放弃事业,忍受生子的疼痛,消耗时间养胎,同时还可以当妈妈,看上去多么完美。
当得知代孕者李妍成功受孕后,方韵和张馨欣喜若狂,他们终于要完成为人父母的愿望了。
方韵的公婆得知李妍怀孕的消息后,也开心赶来。他们开心的拉着李妍聊这聊那。李妍要去做饭,他们连忙呵护:“哎呦,她是孕妇,千万不能累着。”
方韵有些不舒服的主动去做饭,她不舒服的是:李妍只是个代孕者啊,我才是你们的儿媳妇。
但是现实就是这样:李妍肚子里怀着他们期盼已久的孙子。
饭做好上桌,方韵的公婆给李妍关心夹菜,递牛奶。方韵再次尴尬。
但是这些对于一个大气的女人方韵来说,她都有办法消化掉。
直到这个孩子生下来,孩子始终只认李妍是她的妈妈,谁抱她都哭,只有李妍抱着她不哭。方韵终于开始焦躁不安,手中无措。无论他在职场中是怎样的优秀,叱咤风云,在这个孩子面前她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挫败感。
一个孩子的孕育、出生、成长,都是一个缓慢、痛苦的过程,但“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正是这个痛苦孕育的过程,让妈妈和这个孩子建立了一种“过命”的交情。
而方韵为了事业,主动简化了孕育的过程,她找李妍代孕,自己抽时间给孩子读故事,强调她就是孩子的妈妈,甚至穿上李妍的衣服抱孩子入睡。但是孩子也不承认她是妈妈,而李妍却因为这个生命的孕育,深深得迷恋上了这个孩子,这就是生命的神奇之处。
作为妈妈,最大的爱心就是不急不躁的参与到孩子的孕育和成长的过程中来,这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谁能逆转生命的规律呢?连生命的成长规律,酸甜苦辣都没有了,那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
直到方韵去灾区采访,她遇到了一个在灾难中失去父母的小女孩,因为方韵长得像她的妈妈,她便一直依恋着方韵,叫方韵妈妈。那一刻方韵眼里饱含热泪,她才懂得那种做妈妈的感觉。就是孩子对你需要,你感觉被需要的感觉。
那个小生命会触及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让你容易感动,玻璃心,笑点低······
所以龙应台在初为人母的时候写下:“从妈妈的角度看孩子的世界,不难;难得的是妈妈会蹲下来,保持和孩子一样的高度看世界。我们是一样的生命,我们彼此尊重,我们一起成长。”
03
欣赏这个独一无二的生命
曾读过一篇故事文《妈妈,只有你欣赏我》,这位妈妈第一次开家长会,老师给她说孩子有多动症,建议她带到医院去看看。回家的路上,孩子问妈妈,老师对妈妈说了什么,妈妈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流出来了。因为全班30个孩子只有她孩子表现最差,老师态度很不屑。她拉着孩子的手说:“老师说宝宝原来一分钟坐不住,现在都能坐三分钟了。”
那天晚上孩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妈妈喂。
孩子上小学时,全班50个学生,孩子考了班上倒数第十名,老师怀疑孩子智力上有障碍,建议她带医院看看,她都悄悄的哭了。她回到家对孩子说:“老师今天说你不是笨孩子,只要再细心些,就能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同桌排在21名。”
从这以后,孩子都起得比平时早了。
孩子上初中时,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孩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名。结果老师出乎意料的没有点孩子的名字。她跑去问老师,老师说你儿子这种成绩,考重点高中有危险。听完这话她高兴得走出教室,她没想到儿子还有考重点高中的希望。走在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说:“班主任对你很满意,她说只要你努力,就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从此,孩子更努力了。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去一趟,她就猜到是儿子被第一批重点大学录取了。当儿子从学校回来,拿着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他突然哭着对妈妈说:“我知道我不聪明,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他更需要赋予他生命的这个人,对他生命的尊重。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真谛就是爱,爱的真谛就是给孩子以精神上的温暖、关怀、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其他任何东西。”
众所周知,关晓彤不仅表演好,还是一位小霸。因此有人便羡慕关少曾是怎样把关晓彤培养得这么优秀的。
关少曾却说:“养育孩子,不为传宗接代,不为养儿防老,只为了付出和欣赏。不求孩子完美,不用替我争脸,只要这个生命健康存在,在这美丽的世界上走一遍,让我有机会和她同行一段。”
这不正是龙应台,坐在台阶上看着孩子去慢慢的把一个蝴蝶结记好的场景吗?甚至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即便他是一个调皮的孩子。那么,是欣赏孩子,还是挑剔孩子,关键在于父母看待孩子的角度和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