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了那么多的风雨砺炼后终于蜕变成了一个勇敢、有责任感且学会保护自己亲人和朋友的挺立的男人了。他终于盼到了其生命中的彩虹。也许他过去做过一些让他自责难当的事,但现在看来,他当年也只是一个孩子,一个缺乏勇气的男孩。他逼走哈桑的初衷也只是想让哈桑有个“最好的归宿”。而他后来在父亲榜样的影响下变得勇敢坚强,二十年后甚至冒死踏上了“能再次成为好人的路”,此时,他的灵魂,终于得到了救赎。我们还看到他和妻子索拉雅的努力,努力想让索拉博回复正常的生活。在无数次的沉默之后,索拉博终于报以了微笑。这次你可以彻底原谅自己了吧?阿米尔。那个你和索拉雅期盼已久的笑容终于再次绽放,它只是一个微笑,但它更代表了美好的明天。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不仅是对索拉博说的,亦是对哈桑说的吧。所以阿米尔为了它,嘴裂得像潘希尔大峡谷般与孩子们一起去追风筝……故事到此结束了,没有写出索拉博是否走出了阴影,没有写出他们的医院能否顺利进行,也没有写阿富汗那边的情况。但是我们相信,充满希望的明天正在到来……
故事如此凄婉而美丽。没有虚矫的赘文,没有无病呻吟,语言质朴却情节曲折感人,令人读之荡气回肠。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近乎残酷,却又毫不哗众取宠。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了“人性本善”的道理,可残酷的现实却又告诉我们并不完全如此:人性也有丑陋的一面,“丑陋总是与美好如影相随的,在美的背后,丑正探出半张脸庞”这也暗合了那样一句经典语录:天使的另一面是魔鬼。小说原文借用风筝这样一个原本与世无争的东西,来透视人性的懦弱——在天空中飞翔的风筝,那是天使;而落了地的风筝,却是魔鬼;落地风筝就是那经过世俗浸染过以后的人性。
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也不仅仅是友情,只要能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有过的心绪,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承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私密的扪胸自问。
我们可以看到,书中的人物并非都完美无缺抑或毫无优点;我们还可以看到,那些伟岸的人物也曾犯过错误,那些活在过去阴影的人并不是一尘不变的阴沉,那些心怀愧疚的人,也没有在自责中沉沦,那些做过错事的人,总会做对那么几件事……于此,阿米尔是这样,阿米尔的父亲更是如此。他一生受人尊敬与爱戴,为人正直,乐施好善。他曾经亲手为阿富汗建立了一座孤恤院,曾为陌生的阿富汗妇女以性命挡住了俄国佬的无耻要求。孰不知,他曾经与对他忠心耿耿的仆人阿里的妻子生下了哈桑——他只是用另一种方式在赎罪罢了。不止是他们,还有温柔孝顺的索拉雅,晚年慈祥和蔼的莎娜芭等等。因此,我们知道,人不能一生不做错事,也并不是不能犯错,而是在犯了错做错事之后,尽力去弥补,努力去赎罪。既不是在愧疚、自责中沉沦,亦不是泯灭自己的良心,自欺欺人。并且,我们不能沉湎于过去,也不应该对别人的过去说三道四,我们应做的是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为了阿米尔,哈桑千千万万遍,去追逐荣誉的风筝;为了索拉博,阿米尔千千万万遍,去追逐希望的风筝;我呢,我们大家呢,为了谁,又去追逐怎样的风筝?
我们从文中可以看出:风筝是象征性的,它可以是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对于阿米尔来说,他所追的是救赎与解脱;对哈桑来说,他追的是一颗忠实的心。而对于作者胡赛尼,他在扉页上写着“谨以此书给哈里斯和法拉,他们为我启蒙,献给所有阿富汗的孩子”也许他所追的大概是世界的和平。就像一千个人的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风筝,无论它意味着什么,让我们勇敢的去追。也许会有某个熟悉的人回头对你说:为你,千千万万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