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祥林嫂从始至终没有一点这样的自觉。
她不知道如何用正确的方式来保护自己,她也不知道固守自己内心的城墙,她每日都在诉说的悲痛故事,被别人当做了笑柄,她毫无保留的将自己所谓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一次又一次。她对所有人都是盲目信任的,甚至有人让她去捐一条门槛的时候,她就傻傻的去照做了,不惜为此消耗自己全部的钱财。
她在任何方面都无法保持原本应该有的“边界感”,她在工作上一味的付出不求回报,在鲁四老爷家的时候,几乎承担了所有的重活。
她在情感上没有任何的边界感,可以向任何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她在生活之中也没有任何的边界感,谁的话都愿意相信,因为太过相信,所以忘记了自己,最后因为“我”的一句或许有来生的吧,失去了所有的希望,悄悄的死了。
她一生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这种没有边界感,将自己的一生依附在其他人身上,或许是自己的丈夫,或许是自己的儿子,或许是生命之中的任何一个人,却偏偏不是自己。
别让自己活成了祥林嫂
邦达列夫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这是一个强调隐私与自我的时代,不管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事物之间都应该保持一种分寸感。
祥林嫂的悲剧来源于她自己缺乏边界感,而现代社会依旧有无数人缺乏所谓的边界感,他们习惯于将自己的悲惨遭遇赤裸裸的呈现在世人面前,以此来获得一星半点的同情或者说是近在眼前的好处,似乎这样,便可以慰藉曾经发生的苦难。
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不管是综艺节目还是电视采访,出现了卖惨的热潮,许多公众人物没有任何边界感的,将自己的隐私或者秘密呈现在完全不认识的陌生人面前,为的就是获得同情,然后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些人又何尝不是现实社会之中的“祥林嫂”呢?
一个作家的伟大之处正在于此,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能从他的作品人物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我们所厌烦同情的那个人,有很多时候就是我们自己或者我们身边的人。
你是否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总有人向你一次又一次的诉说着自己的不幸,若你表现出一丁半点的不耐烦,就会被推到没有同情心的道德制高点,可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没有人有义务承担另一个人的情绪,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一个自由独立的个体,维护好各自的边界,是一个人最好的教养。
虽然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很多人总是习惯于在日常生活中强迫别人与自己达到共情,将自己的生活与情感分享给别人,便希望别人和自己表示出一致的情绪,可这并不是维持一份感情的关键,尊重和理解才是,没有边界感的关系注定会破裂。
别让自己活成祥林嫂,活成别人口中或者眼中的笑话,保持自己的边界,也尊重他人的边界,生而为人,不必让每个人都懂得自己,树叶都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何况是人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号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文章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