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使他对应试教育的弊病有着深切的了解和体会。在张格嫣予上学后,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能让这个“笨笨的”女儿不至于被成绩困扰,让这个笨小孩能够快乐健康地长大。他甚至和爱人商量好,决不因为成绩差而批评女儿。小孩子考试失败已经很苦恼了,在学校已经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她心里一定很难过,如果回到家爸爸妈妈再批评她,一定会对她的心理造成巨大的伤害。
在张格嫣予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天,张文质接她回家。女儿平常都是叽叽喳喳说不停,今天却异常安静地坐在自行车的后座上,满腹心事的样子。
张文质问她:“豆豆,今天学校里有什么特别有意思的事儿吗?”
张格嫣予小声说:“爸爸,我数学没及格!”
张文质心里一惊,因为上一次数学考试,张格嫣予的数学成绩就从90多分降到了80多分,这一次居然没及格。
“没关系,今天到家后,吃完妈妈做的红烧鱼就和爸爸一起找找原因吧!”张文质故意说得轻松愉快,让女儿觉得成绩并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张格嫣予一听老爸轻松调侃的语气,也跟着开心起来。
回到家,张文质找了两份和学校难易程度相仿的试卷,请妈妈做裁判,和张格嫣予一起掐时间测试。结果发现张格嫣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试卷分数是90多分。又测试了一次,分数和第一次差不多。张文质想,问题可能出在孩子的心理状态上。第一次成绩下降孩子可能受到了不小的压力,以至于她心理负担越来越重,最后使孩子数学不及格。
随后张文质找到了女儿的数学老师了解情况,数学老师认为张格嫣予成绩直线下降是学习态度不认真造成的。张文质请老师帮自己一个忙,如果下次考试张格嫣予的成绩在80分以下,就不要把试卷发给她,而是告诉她:“考得不错,试卷已经直接给了你爸爸。”并请数学老师能经常夸夸她,鼓励鼓励她。
张文质知道女儿更需要来自老师的认同,没想到老师反问:“我夸她什么?”这让张文质惊讶不已,他想不到老师竟然找不到女儿身上的优点!
尽管老师并不理解张文质这种似乎是逃避问题的做法,但还是配合了,至少不会因为女儿的成绩下滑而严厉批评她了。女儿得到了爸爸妈妈的鼓励和老师的理解,很开心,从此数学考试发挥基本正常。
这件事情之后,张文质觉得要为女儿寻找一位更适合她个性的老师。恰逢张格嫣予所在的这所小学改建,全体师生将搬到破旧的校舍。张文质借此时机,将女儿转到另一所不起眼的小学。朋友都很不解,张文质解释说,这所小学虽然不是重点,又离家远,可女儿的新班主任陈敏是个非常好的老师,热爱学生且支持张格嫣予写作。事实上,小学四年级到毕业,这段时间也是张格嫣予过得最开心的时候。
上了初中之后,升学压力骤增,9门功课几乎每门都是两周一测验,每月一小考,而且每次考试之后,各科排名和总分排名直接贴到公示栏里。张格嫣予的压力很大。有一次她一进家门就大哭:“妈妈,这次我又没考好。”
同时张文质也被老师警告:“以你女儿现在的成绩肯定上不了重点高中。”言之凿凿,让张文质不知道怎么回答好。他不担心孩子成绩不好自己丢面子,他担心女儿是否能够承受得住来自成绩、排名的压力。
一次次的考试在一点一点地摧毁女儿的自信,女儿似乎越来越不快乐了。
他和爱人商定和女儿进行一次长谈。他们告诉女儿:不管考多少分,爸爸妈妈永远爱你、支持你,站在你这一边。要是能考上一所一类高中当然好,考不上也不要紧,爸爸妈妈可以想办法让你到一所好一点的学校寄读。爸爸妈妈都是从乡下的中学读出来的,最重要的是要对自己有信心。在爸爸妈妈心里,女儿健康第一、幸福第二、品行第三、个性第四、学业第五。并且爸爸妈妈相信“扬长远胜于避短”,继续支持女儿阅读和写作,至于数学成绩由女儿自己把握,爸爸妈妈以后都不过问。
当时张文质和爱人也不确定与女儿深谈之后会有什么效果,不过女儿似乎没有那么看重成绩了,为了排名回家大哭的事情也逐渐减少。有一次张格嫣予考试又考得不好,拿成绩单给家长签字的时候,张文质和太太都只说了些鼓励的话。过了几天一家人吃晚饭,张格嫣予突然说:“你们都没骂我,我心里感觉真好!”女儿的话让张文质感到欣慰,又有几分酸楚。
听孩子说话——
做会倾听的父母
张文质认为,养小孩,小时候要多和她说话,鼓励、引诱她说话,锻炼小孩子表达的同时,父母可以及时地了解到孩子的想法;上学后,要听孩子说话,父母在这个时候扮演倾听者的角色,孩子旺盛的表达欲望才能有一个出口,同时父母的倾听能让孩子得到关注。这样孩子和父母才可能建立起良性的沟通模式,等到孩子长大成人,她才会愿意主动和父母沟通。
张格嫣予小时候,体弱多病,张文质和爱人都尽可能多地增加孩子待在户外的时间,只要孩子没有生病,每天傍晚都会带着她满小区转悠。张文质笑称,整个小区都认得一个矮矮的爸爸和一个瘦瘦的女儿。在散步的过程中,张文质常常和女儿玩一种“造句”游戏。
作为发起人的爸爸有优先权,他说了一个字:“河。”
女儿马上接:“一条大河。”
张文质又说:“这是一条长满了水草的大河。”
女儿说:“这是一条长满了水草的大河,河面下住着一个好大的妖怪!”
……
游戏到最后,成了一个父女俩共同编的故事。这样的游戏在张格嫣予上学前一直都在进行。不仅锻炼了孩子的想象力,孩子也更加愿意和爸爸妈妈交流了。
从女儿上幼儿园起,张文质每天接送。早上出门时,孩子是兴奋而沉默的,而晚上回家则是疲倦而多语的。坐在后座上的女儿,通常很兴奋,和爸爸分享在学校的所见所闻。
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语言锻炼,和张格嫣予深厚的阅读基础,不仅让张格嫣予在小学时即出了书,还让她在初二的时候,凭借7万字的长篇小说《当天使飞过》,斩获了首届全球华文青春写作最具潜质奖。那年她才14岁,是年龄最小的获奖者。
张文质更看重的是女儿和父母之间良性的互动与沟通。而这个过程中激发的女儿的文学想象力,只是沟通的副产品。
如今很多父母都忽略了和孩子的这种沟通,在该鼓励孩子多说话的时候,认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在父母该认真倾听孩子说话的时候,没能给予孩子应有的关注。这样长大的孩子,青春期特别容易叛逆。
“你辛辛苦苦地将孩子养大,发现他宁可对着电脑也不愿意和你多说一句,那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张格嫣予初中毕业即远赴澳大利亚求学,一家三口常常通过电话、邮件交流。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不过女儿和父母之间依然没有疏离。张文质和太太对女儿很放心,除了对女儿独立个性的了解之外,更多的是出于和女儿之间良好沟通的自信。
因为10月即将出版新书,张格嫣予常常把书稿分章节发给爸爸妈妈看。有一次,妈妈没有及时看,女儿问她意见时,只能敷衍几句。女儿察觉了非常生气,还冲动地挂了电话。第二天女儿写来邮件说,自己是因为妈妈没有认真看自己书稿的这种行为而生气,并不是和妈妈生气。
张文质说:“这么远的距离,女儿遇到什么困难,我和太太真的只能从精神上支持她了,好在女儿处理问题和情绪的方式都让我们很欣慰。”
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为神奇的力量。身为父母,张文质和太太在教育女儿时,也常常感到迷茫和矛盾。每当不知道改怎么办的时候,张文质就遵从爱的原则。孩子出生时,很多东西是一次性给定的,身为父母能做的就是从内心接纳就好了,顺便辅以正确的方式。在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才会拥有幸福,其他的所谓名利只是爱的副产品。
父亲
张文质:教育学者,长期致力于基础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唇舌的授权》《保卫童年》《教育是慢的艺术》《父母改变,孩子改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