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来源:南方日报
原题目:有才能和德才的人才帅。是智慧。
选人用人的人才观是国家的大者、党的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在阐述党的人才观时,多次引用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著名的论断。“才子,德的资本图;有德者是才能的帅哥。(西方。)意思是说,才能是德行的美德,德行是才能的总数。
这一战来自《资治通鉴周纪一》,具体记载了中国历史上最痛苦的用人教训。春秋末年,晋国医生至善子错误地选择了多才少德的智伯作为继承人。此后,他傲慢地心怀怨恨,强大的智氏家族遭受灭族之灾。为此,司马光评论说:“智伯的死也是李在胜德。”因为智伯的才能超过了他的德行,最终导致灭族的恶果。司马光之所以是李在德论,不仅是因为这件事,也是基于历史上有很多乱信失败者的事实得出的结论。
2015年12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德才的辩论重点论。“对领导干部来说,党性是最大的美德。现在干部出了问题,主要在于“德”,党性弱。”这意味着“德”多方面隐含品德、道德和伦理,最重要的是政治品德要太强,还包括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等。在过去的一个时期里,政治运动出现了干部,这给了一些投机者机会,他们把积极表现的伪装换成了组织的信任。不能想象看到风后操纵身高的人会成为党的好干部。因此,德首先是政治合格的要素,但更道德的标准才符合德的本意。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时阐明了人才培养的辩证法。“人才培养必须是教育和育才统一的过程,育才是本钱。人无德不立,教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为了防止重德轻才的倾向,我们需要的干部不仅仅是好人,还必须是有能力的人。其次,要防止重才轻德的倾向,这是用人方面最容易犯的错误。很多情况下,组织人事部门必须在德高才疏或人才少的美德之间选择。德才兼备是理想的结果。如果在德不能兼得,那么在现实条件下,用人先求德,“宁愿取德取德”。有才能有德的人有望成为人才。缺乏才能和美德的人最终会受到其伤害。
(段华明,作者系中国广东省委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王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