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必须恭恭敬敬地写严肃的文章。
毕竟今天是鲁迅老师逝世85周年。
他是当代文青的调查官,那个时候生气的厅长文人,辈分放在那里,磕头也不为过。
鲁迅最著名的名言可能是这句话——
“世界上没有路,走的人越多,路就越长。”
一句话就能解释很多,这是名言的魅力。就像他对《红楼梦》的评价一样:
“经学家看《易》,道学家看淫荡,才子看慢,革命者看满,流言看宫中的舞弊。”
名言也是一样。多解释一点,会没事的。
最不能理解的道理是:人先走了,然后才有路。(约翰f肯尼迪)。
放在人生计划上,意味着首先有计划,其次不是有人生。人生计划是excel制定的,但更多的出来了。
无论是父母还是学生都应该接受这个事实。
很多事情不是“想好再做”,而是“先做再想”,“边做边想”,“做好再想”。
从学生成为“社会人”后,你会发现上学时的很多差生反而混得很好。
原因有很多。例如,贫困学生往往心理素质更好,对挫折的抵抗力更强。
另外重要的一点是,差生习惯于“先做后想”,优秀生习惯于“想好再做”。
存放在教室里,优秀学生的经验往往更有效。如果突破市场进入社会,贫困学生的习惯将更有助于生存和发展。
课堂教学是一种固有的节目,“老师修路,学生齐步走。”在这种模式下,做事慎重、小心、深思熟虑的学生会长得更好。
社会这门大课彻底打破了这种模式,没有人为你修路,各自修理,重新打通别人修的路,或者挤过去,或者掉进别人设的陷阱里。
即使发现有可以修路的地方,也会问东问西,犹豫不决,当你动手的时候,别人已经把路修好了。
敲黑板,重点:
"我们从实践中理解自己,而不是理论."
总结这句话的是伦敦商学院组织行为学教授艾米尼亚伊贝拉。
与鲁迅的名言一致:“路”是理论,“走”是实践。实践多了,理论自然就出来了。
当然,不能否定特定理论的前瞻性,事先计划好,否定顶层的设计,当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去”这个词。
每个人都有无数的可能性。实际上,在开始“行走”之前很难发现这种可能性。只有开始实践,才能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大学时有个室友,钢笔写得很好,但没练过毛笔字。后来选修课的学分不够,申请了书法选修课,但没有怎么练习。书法课不考试,但交作业才有学分,所以硬着头皮写毛笔字,写了比较好的隶书,没想到写一次就动手了。
这家伙大声欢呼。如果没有上书法课,就不知道自己的毛笔字也能写得这么好。
当然,这是个例子,你们不要模仿。
很多都是真的。如果不发掘任何潜力,就会永远隐藏。
就像伊贝拉说的,
“我们需要实践——,尝试新的活动,建立新的网络,找到新的榜样3354,发现这些可能性。”
所以你在犹豫什么?
鲁迅他老人家早就告诉你了。
无路可走,无路可走的时候,脚就是路!
走吧!
高金国,网名高。小学毕业证书获得者出了26本书。以“有趣”为首要任务,集中在家庭教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