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毕业的学生们每天都进行朋友圈毕业活动,感慨自己过去的学生生活,憧憬着即将奔赴的遥远世界,所做的行为非常有礼貌。
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桥段就是穿着学位服和师友、家人、母校合影。若是旁人看来,黑的、蓝的、红的,还有连颈帽上不同颜色的衬带,颜色斑斓,仿佛在声援同月各国举办的“骄傲节”活动。甚至有的毕业生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穿上这个款式、颜色的衣服。那么,学位服是怎样产生的?不同款式、颜色有什么寓意?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着装规定吗?《中外学位服研究》这本书给出了答案。
学位服的起源
首先要承认,学位服与西方大学制度的形成有着深层联系。公元11世纪,在宗教极为发达的欧洲社会,学校中的教师多由教堂的教士来担任,学位服与教士的僧侣服完全相同。实践过程中,教师渐渐发现自己的社会地位并不稳固,便协同成立了教师行会,实行严格的入会标准,以此控制教师队伍的质量和地位。
当时,只有考试成绩优异者方能成为行会的新会员,学习若干年,尚未结束学业的人被称为学士,文理教师称为硕士,神学、医学和法学教师称为博士。直到13世纪教会颁布法令开始区分僧侣服与学位服,与此同时,大学制度开始成形,在大学教育、世俗服装与宗教服装的三重影响下,独特的学位服出现。
值得一提的,是世俗服装对学位服的影响。今天我们看到的学位服有披肩,它深受古欧洲连颈帽的影响。所谓连颈帽就是指挂在颈上的套头帽,起初,它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人们可以方便地将连颈帽戴上或摘下,必要时,通过一条长线把连颈帽缠在颈上防寒取暖,或系于一处防止帽子脱落。有时,它还具备审美装饰效果。这种来自世俗社会的需求渐渐融贯到学位服的设计中,成为我们今天所见的披肩。
同时,15世纪的欧洲还十分流行敞露宽松的服饰风格,开襟式服装十分时兴,常常会在长袍的前方开一个非常大的尖口,让衬里显露出来,袖口也非常宽大,在袖口的两处会绣上花纹,这也奠定如今学士服的大体形态。
学位服的等级标志
博士服。
为什么博士要穿猩红色?为什么金色独属于校长?学位服的等级区分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诚如黑格尔所言:“象征……不单是无谓的记号,而是已经在外部形成中包含着所要提示的那种观念的内容的记号。”学位服的形态,是一个关于象征的故事。
在学士服形态确立之初,尚未有颜色的差异,以色彩作为一种等级标识,是文艺复兴后才普遍出现的情况。据考证,如今博士学位猩红色衬饰的确立,曾经历过一番激烈抗争:18世纪的巴黎大学,猩红色衬饰是教授们享有的特权,颜色本身代表着圣子鲜血,博士只有在代替教授授课时,方能穿着该色服饰。然而,作为“教授候选人”,博士们对这样的服装等级十分不满,顶着教授的谴责与批评,他们向学校提出抗议,双方激烈争执无法妥协,此案诉诸巴黎议会。最终,议会裁决博士可以穿戴猩红色的学位服,这也成为今天博士服色彩的来源。至于校长的金色,自出现以来,尚未有争议,它象征着至上的神和冥冥天国,这一传统一直流传至今。
硕士服。
除去金色与红色的衬饰,目前在中国的学位服中,披肩上也有不同的颜色。中国目前按照哲学、法学、理学、工学等12个门类分别授予学位,在各个门类下又有十分庞杂的学科专业,为了进行区别,又防止门类过于繁多难以分清,199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订了中国学位服标准,明确地将学科分为文、理、工、农、医、军事六大类,对应在披肩上以粉、灰、黄、绿、白、红六色进行修饰。
工科学士服披肩。
中国的“学位服”衍变
对翻译有所了解的读者或许知道,博士、硕士、学士这样的翻译过程,实际上与“民主”、“共和”的概念相似,都是从英语引介,再从中国古典中寻找意义相近的词语进行翻译。
例如,中国古代的“博士”,是作为一种官名出现,秦汉时期,“博士们”主要职责是保管图书,通晓古今,以备查问,熟识经典者,才有可能被推举为“博士”,因此,现代人在翻译之时,选择该词作为Doctor的对应词汇。
隋唐的科举制度兴盛后,中国古代的读书人中,实际上也存在着类似于博士、硕士、学士的不同等第,这些名头今人也都十分熟悉:乡试高中者称为“秀才”,省试高中者为“举人”,殿试高中者就是“进士”。
一方水土一方传统,与西方极为不同,中国古代的这些士人因不同等级也有不同服饰,但这些服饰与官服有着紧密的联系。
《旧唐书·舆服志》中即载“国子、太学、四门学生”需要着“黑介帻,簪导,深衣,青襟、领,革带,乌皮履”。秀才等级需要着“乌纱帽,白裙襦,青领”。到了明清时期,对状元、举人、秀才都有更为细致的规定,以帽子为例,清代时,状元需要佩“金顶,上衔水晶”,举人级别要佩戴“顶镂花银座,上衔金雀”,等到秀才级别,则是“顶镂花银座,上衔银雀”。
以此来看,着装等级与学识等级相配套的规定中国古已有之,但随着社会、政治发展,特别是传教活动的推广,今天中国的学位服制度已然深受西方影响,史载当代中国学位服最早出现于1920年代,产生之初还有“美国派”与“欧洲派”之争,由于当时中国传教士多来自美国,中国最终归入“美国派”。到了新中国成立,因为没有建立实行学位制,中国长期没有自己的学位服,直至1980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新中国开始确立学位制度,配套的学位服问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直至1994年,国务院正式统一规范学士服,其制沿用至今。
参考文献:
《中外学位服研究》,马久成、李军/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