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孟子(公元前372年左右-公元前289年左右)、名、字子刘[1]、楚国(今山东赵成东南)人。
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孟子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被韩愈列为先秦儒家继承孔子“道统”的人物,元朝追封为“亚圣”。
明《汶上县志》载:孟子尝之平陆”平陆战国时属齐国,今之汶上县。孟子曾经在汶上居住了一段时间。
《孟子·告子下》记载孟子处平陆(今汶上),曰: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以币交,受之而不报。处于平陆(今汶上),储子为相,以币交,受之而不报。他日,由邹之任,见季子;由平陆(汶上)之齐,不见储子。屋庐子喜曰:“连得间矣。”问曰:“夫子之任,见季子;之齐,不见储子,为其为相与?”曰:“非也。《书》曰:'享多仪,仪不及物,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为其不成享也。”屋庐子悦,或问之,屋庐子曰:“季子不得之邹,储子得之平陆(汶上)。”
译文意为:孟子住在邹国的时候,任君朝于邻国,任君的弟弟任季,替其住在国里守国。他派人拿了币帛这些礼物送给孟子以交友。孟子受了礼物不去拜谢。孟子住在平陆(今汶上)的时候,储子正做着齐国宰相,也派人拿了币帛这些礼物送给孟子以交友,孟子收了礼物,同样不去拜谢。过了几天,孟子从邹国到任国去见任季;可是孟子从平陆(汶上)到齐国的时候,却不去见储子。屋庐子高兴而起劲地说:“连在这两件事里面而得着夫子的空隙了!”于是去问孟子说:“夫子到任国,就去见季任,到了齐国却不去见储子,是不是因储子做齐国的宰相,不及季任摄守君位的尊贵吗?”孟子说:“不是的。《周书·洛诰篇》说:“所奉的礼物多过礼意,物是币,礼意不及礼物,就叫做没有奉送礼物,只是他没有在奉送礼物上用心,根本不成其为送礼。'”屋庐子听了很悦服。有人问他为什么悦服。屋庐子说:“因为季有守国的重任,不能亲自送礼到邹国来。储子是做宰相,可以亲自送到平陆(汶上)啊。”
是故,孟子处平陆之邹之齐,旨在维礼,尊贤重师之道要有诚意。
《孟子》,儒家经典著作,由战国中期孟子和他的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所著,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孟子》共七篇,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