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财联合公司(杭州,记者罗宇晨)消息,在今年的618活动中,雅诗兰黛、欧莱雅等进口巨头的销售额仍然位居销售榜首,销售额没有受到之前涨价的影响。
但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消费者端对进口大牌价格缩水的讨论却声浪渐高,和品牌商提价行为互相矛盾,显示各渠道价格分化或在拉大。与此同时,国货、医美等也正在取代进口大牌,受到更多消费者追捧。大牌在提价但卖得更便宜
6月17日,家住广州的张女士发帖感慨某进口品牌价格跳水。她展示了在京东国际美妆自营跨境免税店的购物截图,显示化妆水两瓶售价327元,而该产品在天猫旗舰店的价格常年在500元/瓶。同一帖子里,多位网友都表达了类似观点,即常买的进口大牌美妆今年价格明显缩水。
但财联社记者发现,所谓价格缩水在天猫旗舰店等官方平台并不明显,更多体现在不同渠道的价差上。在前述网友讨论中,海南免税店、日上免税店、直播间、代购等渠道因价格优势明显被多次提及。不过同样是免税店渠道,也有网友表示当前价格和2018年相比明显跳水。
类似的打折效应在女装领域更为明显。一位女装经销商向财联社记者表示,公司常年向淘宝店铺供货,今年发现客户明显加大了折扣力度,而且对购物节的态度也有变化,“以前参加平台活动还有点意见,现在都盼着活动,反正也要打折,活动打折显得正常一点。”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消费者声称感受到了降价的寒意,但头部品牌方仍在力推涨价。本月中旬,日化巨头宝洁表示,由于运费和大宗商品成本远超预期,包括SK-II在内的品牌产品或将再次涨价。香奈儿、莱珀妮等定位更高端的奢侈品牌也纷纷上调了售价。对于所谓成本压力,一位代工企业人士表示,感受并不明显,但由于化妆品新规出台,品牌方确实更难做了。
国货、医美等替代效应明显
整体而言,本轮进口美妆大牌价格缩水可能更多是渠道商行为,但波动的价格无疑引发了部分消费者的质疑,抬高了其对折扣的期待。在此过程中,国产护肤品和医美的强势崛起,也收获了部分消费者喜爱,对进口大牌形成了一定替代效应。
感受到国货的强劲势头,一些直播团队也开始调整策略。一位快手头部直播团队人士表示:“我们目前主推国货,御泥坊的销量就非常好,我身边用国货的也挺多。”对于进口大牌降价,她回应称,现在品牌旗舰店很多是买就送一堆小样,原本的暴利被打掉了一些,但相对而言欧美大牌整体控价还是比较稳一些。
国产美妆品的强势崛起从品类拓展上也可窥见一般。财联社记者观察得知,作为冷门品类,水杨酸棉片一直未受到国内品牌重视,但在过去一年形势明显发生了变化,多个新兴品牌将该品类作为切入点,推出了各自产品,目前在淘宝上都处于搜索前列。
除国产品牌,医美的兴起对进口大牌也构成一定影响。在预算整体不变的情况下,用相对便宜的国货替代进口大牌,增加医美支出正成为部分消费者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