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求着装个性、轻松的主旋律下,经典男装的规范不再被过于强调,但也不必为此惋惜,因为它终究是文化的根,而时间则是养分。目前领带的处境就如西装马甲一般,看似是可有可无的存在,但在以往却同样掀起过流行风潮。
试想一下,百步之外,一身西装 Suit 固然是体面,但能真正抓住别人眼球,往往是一些不经意的细节,例如是领部。因为领部始终处于视线的焦点处,无论是佩戴着强对比还是起呼应作用的领带,总能在短短几秒内就令人印象深刻。
领带
据说领带的出现是与古罗马军团有关,主要是以防寒和抵御盔甲对身体的摩擦为主,而我国文物秦始皇陵中的兵马俑也有出现了类似的布围巾。不过,这与我们现在所认知的美感导向大相径庭,也没有太大讨论的必要。
如果要问哪种才是较为眼熟的领带雏形,那相信还是诞生于17世纪的 Cravat 。
当时为国王所用的克罗地亚雇佣兵团会在脖子上系上一条的颈巾,现在看来可能是平平无奇,但偏偏这种颈饰就进入了路易十四的法眼。
传统军团 Cravat
现代的 cravat
他开始命人打造皇室专用的版本,最初的 Cravat 是由钩针编织的蕾丝或者丝绸所制成,于17世纪末开始正式被法国宫廷所采用,自此领巾就与阶级地位相挂钩,就如名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所说,衣橱里的配饰都是主人个性和社交的重要指标。
佩戴着 Cravat 的路易十四
后来领巾也衍生出叫 Stock 的样式了,结构类似于围脖,可以用带扣固定领结,所以起始适用于打猎活动,除了能够保护颈部之外,还能充当紧急绷带。大概是因为避免了日常繁复的打结步骤,虽然舒适度很低,但也无碍让它在18世纪上半叶成为了潮流。
不过在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冲刷后,炫耀式的宫廷服装文化遭到了冲击,而同样在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摄政时期的大环境下,以乔治·布鲁梅尔为首在资产阶级中掀起了一阵低调朴素的着装风潮,没有了以往繁复的珠宝点缀,但仍保留在脖子上系上领带的习惯。
这两次影响甚大的革命让服装文化的转变同样波及到其他欧洲国家,不难想象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打扮区别逐渐趋于模糊,但佩戴一条浆洗后的白色平纹长布带却成为了绅士的标志。颜色方面19世纪初流行一直在黑白之间周旋,直到1820年后才兴起不同颜色和图案的领带,对了,领带一词也自此正式进入词汇表中。
纵使领带的样式不断演变,但那复杂到令人咋舌的打结方式仍然并未消退,不过,最后在脖子前呈现出来的蝴蝶结头得以延续。直到19世纪中期现代领带形式才终于明确,当中就包括了 Bow-Tie、 Ascot Tie 和 Four-in-Hand Tie ,而他们都是由 Cravat 衍生出来的产物,像 Ascot 就如没有了蕾丝饰边并系在衬衫外的轻量版 Cravat,用领针在中间固定领带。
图右阿斯泰尔佩戴着 Ascot Tie
颜色方面,黑色大多只出现在需要穿着晚礼服的场合作搭配使用,白色则与更正式的传统黑色燕尾服相匹配(晚礼服与燕尾服需配 Bow-Tie),当然其他颜色和图案会偏向于商务或者休闲,而这种佩戴的规则仍沿用至今。
1920s 的各式领带
其实不难看出,领带的演变一直紧随着衬衫领型而变化,最初高至完全包裹颈部的直领,会显得胸前的留白过大,所以都会用大面积的 Cravat 来修饰衬衫前襟,后来随着领座的降低和领片翻折的变化,也就不需要这种大型的颈巾了。
就如19世纪40年代的时候衬衫领口变窄了,领带有时就直接交叉在胸前构成围巾的形式,只是用与背心的开口相仿的程度并用领针固定。到了19世纪后期,由于翻领的出现,领片很容易就把系带给覆盖住,而蝴蝶结领带的宽度已经发展成不到3cm宽,最后仅用一个简单的蝴蝶结头在领位固定。
而上世纪中叶开始随着着装理念的转变,领带的样式与佩戴也不断反复,领带时宽时窄,而像60年代年轻人引领的反传统着装浪潮,领带在搭配中仿似可有可无,但从70年代开始这种配饰却逐渐回潮,甚至普及率高于从前。
James Dean
虽然流行会对领带的形式造成影响,但其作为男士经典配饰的地位固然是毋庸置疑,当然,除了搭配之外,最不可或缺的还是作为社会地位的象征,往往一身体面的西装,要打上领带才对味。
领带的选择
- Four-in-Hand Tie
早在18世纪中后期,四手结的领带已经面世,通常它们的长度较短并且衬里较薄,但其他形状看起来与现在领带差不多。随着衬衫与外套领片的变化,在40-60年代中期会稍窄,后来到了7、80年代逐渐变宽。而 90年代,大多数领带宽8.5~9cm,这也是现在较常见的样式了。
至于结构方面,最初的领带其实是把一块方形料子沿着对角线分别从两边向中间多次折叠,一个边折四次,而另一边则折三次,这种方式能让领带具备良好的支撑结构,而且比较饱满,便于营造出灵活的领结和飘逸感,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七褶领带。
直到1926年,一位纽约领带制造商杰西·朗斯多夫(Jesse Langsdorf)提出了一种在偏压上切割织物并将其分成三段斜接的方法。这种技术改善了领带的韧性和还原,也减少了制作成本,而在领带折叠成形状时用衬里加强硬度。
在选择上,要视乎面料的轻薄来决定领带的结构,较薄适合用全衬来加强厚重感,不然风一吹就会形散;而适中或者偏厚的面料可以选择用无衬或半衬来保留大剑的飘逸感,不然用全羊毛或麻衬就会让领带直挺地竖在胸前,十分死板。
总的来说厚度适中的真丝面料能够在打结的时候保持挺括,但不失柔软,才便于在最后形成灵活的领结和“小酒窝”,至于印花或者提花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提花的纹理会更加明显,而追求顺滑有光泽就选印花。
拥有特殊的粗细纱编织纹理的 Grenadine 领带也是不错的质感之选,轻薄又不失挺括,那别致的图案往往也是素色 SUIT 的点睛一笔。不过在搭配上要注意,宽度最好与驳头的宽窄成比例,款式上不要太跳 Tone,首选与服装同色系的不同颜色,或者利用领带的图案元素与服装有局部呼应,营造亮点之余仍能保持和谐度。
打领带结的方式
温莎结 —— 上世纪3、40年代,当时公爵很喜欢佩戴特制的宽厚领带,而这种打结方式能够提供对称且坚固的大三角形领结,适合搭配宽衣领的衬衫和较为正式的场合使用,而凭借着强大的影响力让这种打结方式留下了公爵的烙印。最好根据左右领片的间距来考量,间距较大可以首选饱满的温莎结来填充留白。
打法:让领带在胸前交叉,然后将大剑向自己身体方向围绕小剑穿过结点,先从内往前在自己右边绕一圈,再从外往内在左边绕一圈,最后水平从前面包裹住绕好的两个结点后从内往外绕来通过结点即可。
半温莎结 —— 半温莎结顾名思义就是简化版的温莎结,免去了要打双小结的步骤,但这也让三角形领结的尺寸稍小。
打法:领带在胸前交叉,也是大剑压小剑,向后绕过小剑一圈,再从外往里向上绕过领结,然后重复一次该步骤,最后从最表面的结环里向下穿过即可。
四手结 —— 这是较为简单的打结方式,不过相较前两种方法出来的领结效果较为扁平,领带也容易发生偏移。四手结会比较适合灵活、垂感好的半衬领带,在日常工作、商务场合都能使用。
打法:将领带在胸前交叉,大剑压着小剑水平向绕一圈,再绕着结点从内往外穿过之前形成的领环。
注:系的时候记得把领带贴紧脖子的中后部,大剑指的是较粗一端,另外一端则是小剑,大剑的长度一开始要调整得比小剑稍长,系带期间记得用手把结点固定住,过程中基本上都是用大剑来完成效果,调整领结时用手握住领带下段,再往上下滑动领结,适当拉小剑可以调整领带长度。
本文首发自TOPMEN男装网旗下公众号:GentlemanFace / INS: gentleman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