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5月1日新中国第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正式实施。
几千年来,封建婚姻制度以夫权为中心,要求妇女恪守“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并剥夺男女婚姻自由。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用一部新《婚姻法》埋葬了包办婚姻,无数受压迫的妇女获得了自由和新生。这部法律被毛泽东誉为“有关一切男女的利害,其普遍性仅次于《宪法》”。新《婚姻法》颁布与一位常州女性密切相关,她就是被毛泽东称为“女中豪杰”的史良。史良是我国杰出的妇女解放运动的领袖之一,也是“七君子”中的女君子。新中国建立后她先后担任司法部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等职,享有“妇女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人民的好律师,共和国的好部长”的盛誉。史良倾注大量心血,参与制定《婚姻法》,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等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男女平等、一夫一妻制,为广大妇女做了一件大实事。
旧社会奔走呼告卫女权
1900年,史良出生于常州一个贫苦的知识分子家庭。14岁那年,史良进入小学读书,后来考入武进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她用功读书,成绩总是名列前茅。五四运动后,新思潮兴起,不少青年知识分子开始积极寻求救国之道。律师是当时的一种新兴职业,史良认为,律师应当伸张正义,主持公道,保障人民的合法权利。她说:“我曾看见多少被陷害的有着革命意志的青年,弄得有冤无处诉,他们没有钱,没处请律师,我便感到不妨在这方面试一试,作一个不出卖灵魂的律师。人要革命不一定要人人走一条狭路,在另外的环境里,也依然可以去革命。”
史良
1922年7月,史良从武进县立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来到上海,先后进入上海女子法政学校、上海法政大学和上海法科大学学习,从此和法律结缘。
1927年,史良从上海法科大学法律专门部毕业。1930年,史良领到了律师证书。1931年6月,她在上海开始了律师职业生涯。最初,史良在法科大学一位老师的律师事务所工作。一年之后,史良独立在法租界辣斐德路辣斐坊1号开办了律师事务所。
1937年,史良与陆殿栋结婚时的合影
在史良律师事务所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个银盾,上面镌着“人权保障”四个大字,以此自勉。谈及旧社会的这段律师生涯时,史良曾说:“我们在旧社会做律师,一个重要任务就是通过复杂的条文结构,利用矛盾,寻找机会,去为受苦受难的人民申诉冤屈。我在旧社会的律师生涯,正是抱着这样一个宗旨,努力去做的。”
史良所办理的案件,除了政治性的以外,就是妇女案件,其中较多的是婚姻案件。对于那些正受欺压和冤屈的妇女受害者,史良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她们。一次,一个贫困的妇女被一个男人骗了,生下孩子后才知道这个男人早有妻子。这个妇女长得很美,但文化程度不高,每天到史良家厨房门口哭泣,厨房阿姨问明缘由后将这个妇女的苦情告诉了史良。史良了解全部情况后,就决定义务替她辩护。后来这名妇女在法庭上胜诉,男方答应每月付给生活费用。史良认为,中国类似的案件还有很多。通过办理这些案件,史良认识到旧时代中国妇女的苦难。
“七君子”出狱时在苏州看守所留影
史良对广大妇女怀有深刻的感情,哪怕对牢狱中的女犯人都真诚给予帮助。1936年11月,史良同沈钧儒、章乃器等著名爱国人士,因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
在牢狱中,史良没有因为女犯们缺乏文化素养或愚昧无知而瞧不起她们,而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尽量给予她们帮助。有一个被判为死刑的女犯陈王氏,她原有恋人,却被旧社会不合理的婚姻制度所苦,不能成婚,而被强迫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商人。婚后受尽丈夫欺侮,痛苦至极,终于被迫杀人,去寻奔原来的恋人,案发被捕。史良认为这是一个妇女的惨痛故事,陈王氏的经历反映着千千万万在封建婚姻制度下被牺牲的女性的苦难。她告诉陈王氏怎样申诉,并代她写了申诉状,最后陈王氏在终审时被改判为无期徒刑。
1937年,史良在苏州看守所与女犯人合影
史良还教女犯认字、读写,教她们唱救亡歌曲,讲抗日道理。史良后来回忆说:“这次关押,前后七个月,是我一生活动中最忙碌的时期之一。因为我和这些女犯朝夕相处,就很自然地成了她们的义务律师,她们每个人的案情,我都熟悉极了。我帮助她们每个人研究案情,告诉她们辩护的方法。在这些女犯中,有一部分不识字的,我又成了她们的义务律师,许多不识字的女犯在我离开的时候,已经能够大体看懂报纸了。”
新中国主持制定《婚姻法》
新中国成立后,史良成为第一任司法部长,参与主持制定了《婚姻法》。史良曾长期从事律师业务,领导妇女运动,同情关心妇女,一直在为妇女争取自由、平等的权利。她深深懂得,妇女的真正解放,只有社会的解放,即社会制度的根本改变,才有可能。新中国的成立,为妇女解放,实现男女平等,提供了这种可能,为妇女参加社会活动,改变社会地位,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但是要使这种可能变为现实,必须用法律条文的形式固定下来,使人们有一个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史良(中)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与宋庆龄(左一)、蔡畅交谈
在《婚姻法》的制定过程中,史良认为妇女一方提出的离婚权,要得到重视并予以保障。她曾回忆说,记得讨论婚姻法时,我就从自己长期为妇女办案的切身体会中提出,妇女一方有提请离婚的权利。后来,这个建议受到了尊重,妇女一方离婚权受到了保护。
1950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实行。自公布之日起,所有以前各解放区颁发的有关婚姻问题的一切暂行条例和法令,均予废止。《婚姻法》共8章27条,规定:坚决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家庭制度;禁止重婚、纳妾;禁止干涉寡妇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借婚姻关系索取财物。该法还对结婚、夫妻间的权利和义务、父母子女间的关系、离婚、离婚后子女的抚养和教育、离婚后的财产和生活等问题做了具体规定。
20世纪50年代初,基层干部在街头书写宣传婚姻法的板报
《婚姻法》公布后,史良曾发表谈话说:“这个《婚姻法》不仅是进步的,而且是革命的。它不是一部徒具形式的条文,而是在实际上积极扶植妇女、保护儿童、摧毁封建主义残余的大法。反封建正是我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之一。男女不平等已几千年了,要从不平等达到平等,绝不是形式上规定的平等可以达到的,必须加倍扶植实际处在不平等的妇女地位,才能真正走向男女平等。”中国妇女在爱情与婚姻方面,从此拥有了和男性一样的平等权利。毛泽东为此特别批注:《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婚姻法》是家庭的根本大法。
推动《婚姻法》贯彻执行
“要使《婚姻法》的条文变成事实,还需不断努力。”史良认为,有法不依,再好的法律法令也不过是一纸空文。因此,她对督促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等有关部门贯彻执行《婚姻法》始终不遗余力,并亲自到基层去了解、检查《婚姻法》的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纠正。
1950年,蔡畅和史良在天安门城楼上
为了考察《婚姻法》贯彻落实的情况,史良曾连续半个月走了数十个县乡村考察,并亲自撰写相关文章,强化法律落实的重要性。她指出,《婚姻法》使正确处理和解决婚姻问题、家庭问题有法可依,因此必须切实执行,逐条逐字的使其实现,使妇女的合法权益和人格地位真正得到法律的保障。她还强调:妇女本身“更应加紧学习,宣传这个法令的精神,树立起正确幸福的婚姻观念,使沉浸在封建婚姻的苦海中的姊妹,也能正确的在这《婚姻法》的保证下挣脱出来,和男性一起,为促进社会进步、国家富强而奋斗。”
妇女干部正在宣讲新婚姻法
1951年9月26日,史良以司法部长的名义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联合发出通知,指出:“《婚姻法》颁布施行以来,各级人民法院在执行《婚姻法》上是有一定成绩的,但有不少司法机关还存在着普遍性缺点,主要的是:对贯彻《婚姻法》的政治意义和自己在贯彻《婚姻法》中的严正责任认识不够,未把自己看成是积极支持妇女反对封建束缚和虐害正义斗争的骨干力量;对不少妇女在恋爱、结婚与离婚上受到许多的限制与干涉问题,不闻不问,甚至妇女因婚姻问题被虐杀或自杀的血案叠次发生,亦未采取有效措施,以终止虐杀事件的继续发生。”
1956年12月20日,史良率中国妇女代表团应邀访问印度。全印妇女大会主席拉克希米·梅农夫人和印度驻华大使拉·
通知要求“今后各级人民法院应把自己作为当地为贯彻《婚姻法》、支持妇女反对封建束缚和虐害正义斗争的骨干力量,不仅应及时而正确地处理婚姻案件,且应主动积极地为群众处理婚姻问题(如巡回审判,定期访问已处理之婚姻案件当事人等),并经常利用一切可能,组织各种力量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工作。”经她提议,一些地方法院设立了婚姻庭,专门承办处理妇女婚姻案件,由妇女担任庭长。
在宣传《婚姻法》和解决婚姻问题时,她提出采取“分片包干制”,以做到家喻户晓。“现在有的女青年要求婚姻自主,有的寡妇要求再结婚,仍然受到干涉和迫害。妇联是妇女的娘家,我们妇女干部要为妇女撑腰,要理直气壮,大声疾呼支持她们向封建势力作斗争。”
有了法律的保障和“娘家人”撑腰,受旧式包办、买卖婚姻束缚、压迫的广大妇女纷纷向法院申请解除不合理的婚姻关系,妇女提出的离婚案件迅速增加。从各地法院受理的离婚案件看,1950年为186167件,1951年为409500件,1952年上半年为398243件。此外,自由结婚的数量大幅增加,包办买卖婚姻逐步绝迹,早经父母包办订婚的青年男女也都经见面后自己决定是否同意。经过对《婚姻法》的宣传和对落后婚姻观念的批判,新的婚姻制度、新型的幸福美满家庭开始成长起来。
1983年6月,六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期间,邓颖超在休息室亲切问候史良
1985年9月6日,史良因病去世,身后没有给家属留下任何遗产。纵观史良的一生,她从旧社会的女权大律师,到抗日救国的女君子、再到担任新中国第一位司法部长,为中国的妇女解放事业辛劳一生。今年是《婚姻法》颁布实施70周年,一代“女中豪杰”史良撑起了几代中国人的婚姻,她为中国妇女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让我们永远怀念!
作者 :陈娜
简介:陈娜,生于山东泰安。200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现任常州市委党史工委、常州市地方志办公室宣传法制处副处长,常州市中共党史学会会员。
长按下图二维码,阅读最新“方志江苏”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