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全篇内容。
我们辨别衣服的质量好坏,可以看到衣服牵手后的第一感觉,以及衣服本身的别针、纽扣、内衬等细节。
这篇让我们从衣服的“使用说明”、“悬挂标签”,也就是大家说的“吊牌”入手。
一件衣服应该有内容齐全的吊牌。吊牌上除了包括品牌、货号、厂名厂址,我们这篇关注的这项内容叫“安全类别”。
顾名思义是对面料等安全方面的标准,主要涉及甲醛含量、色牢度等等方面的检测标准。
目前现行的一般纺织品安全类别是GB18401-2010(年份不标也是可行的),经常能看到的是B类和C类。
其中B类属于可直接接触皮肤,C类则不可。很容易理解,两者的区别是能不能接触皮肤,同时,两者的检测要求也会不同。
笔者用衬衣举例说明,按照常规理解衬衣一般是能直接接触皮肤的,但是如果实际标注的是C 类,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理解成这件衣服的安全性或者检测要求是低于标注B类的呢。
当然,这样的产品我们也不能说不合格,因为厂家完全可以解释:这件衬衣的设计就是需要里面穿搭内衣的。
除了上面说的一般的安全类别,还有喜欢皮革类衣服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和织物面料不同,皮革类衣服的类似标准称为“有害物质限定”,即GB20400-2006。
笔者一般会认为,如果连这项标注都省了,那么要么这件衣服不符合这个标准,要么这个衣服厂家不重视这方面的检测,起码也是管理上不是特别规范的厂家。
为了更好的学以致用,笔者特地偏向于实用部分而不是过于专业性,讲得也相对通俗,如果有不清楚的或者有异议的,欢迎留言探讨。
为了不让你看起来累,笔者还是分篇幅来慢慢解释吧,今天就讲吊牌上的“安全类别”这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