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这是古人许愿,祈愿缘分的节日。现代被赋予了“中国情人节”文化意义。每逢这个节日,无数单身人士总是想见见自己的爱情。
有些不法分子就利用人们渴望“脱单”的心理,瞄上了单身人群的钱包,以各种手段实施诈骗,让受害人不仅被欺骗感情,还被掏空了钱包。
自2020年以来,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检察院共审结诈骗案件27件56人,诈骗金额总计308万余元,其中以婚恋交友名义实施诈骗的案件7件7人,件数占比25.9%,人数占比12.5%,被害人数13人,诈骗金额共计29万余元,占诈骗总金额的9.4%。由此可见,婚恋诈骗已经成为诈骗犯罪的主要手段之一,婚恋交友需要特别谨慎。
综合分析该院7件婚恋诈骗案件,一般呈现以下特征和“套路”:
一是多通过网络社交软件结识和实施诈骗
在上述婚恋交友诈骗案件中,犯罪分子均是通过微信、QQ、抖音、陌陌等网络社交软件结识被害人,犯罪分子与被害人的交往大多发生在社交网络,线下见面的情况较少,大部分诈骗行为也发生在社交软件上,多数被骗钱款是通过微信、支付宝转账方式进入犯罪分子的账户。
二是虚构身份经历骗取被害人信任
婚恋交友诈骗的犯罪分子均使用假名、假身份与被害人交往,用虚构的工作、家庭、经历和日常生活等打造自己的“人设”和“剧本”,有的甚至虚构微信“朋友圈”和社交账号内容以保证“人设”“剧本”更加真实可信,从而一步一步铺垫递进获取被害人的信任。如有的犯罪分子虚构在校女大学生的身份,并且编造生活拮据、打工赚钱等经历以此获取被害人信任,为最终骗取钱财进行铺垫。
三是编造“合乎人设”“难以拒绝”的理由骗取钱财
婚恋交友诈骗的犯罪分子最终目的是骗取钱财,他们往往会编造一些符合他们“人设”,让受害人信以为真、难以拒绝的理由向被害人索要钱财。如犯罪分子通常以生病住院、发生车祸、偿还借款、结婚彩礼、恋爱生活费等理由向被害人索要钱财,被害人在犯罪分子精心编织的系列“剧本”下,往往无法辨别真假,碍于情面或者道义“难以拒绝”地交出了钱财。
四是线下见面甚至同居也可能是诈骗手段
虽然婚恋诈骗大部分发生在网络上,但也存在“线上”转“线下”的情况,犯罪分子在线上与被害人结识后,为了获取信任直接在线下与被害人见面,以情侣身份交往甚至同居,最终目的还是骗取钱财。如刘某某诈骗案中,刘某某与被害人通过陌陌结识后,当天便在线下见面,一个月后两人同居,期间刘某某以各种理由成功骗取被害人钱财2.9万余元。
那么应该如何防范婚恋诈骗呢?
一是要保持平和谨慎的心理不能因为急于“脱单”而病急乱投医
犯罪分子往往利用被害人急于“脱单”的心理打破被害人的戒备心理,因此在追求美好爱情、寻找另一半的道路上,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理,不能病急乱投医,最好选择正规可靠的方式寻找恋爱对象,选择社交软件、婚恋网站等方式“脱单”时,则一定要多一份谨慎和警惕。
二是不可轻易信任交往不长了解不深的人
犯罪分子骗取被害人钱财的基础是获取信任,对于普通人来说,犯罪分子一般会采取“短平快”的方式获取信任,不大可能花费太多精力编造十分完美的谎言,也不大可能花费太多的时间去铺垫经营,否则投入与收益不成正比。因此,不可轻易信任交往时间不长、了解不深的人。
三是涉及钱财的事情要慎之又慎
犯罪分子最终的目的是获取钱财,无论犯罪分子如何花言巧语,在涉及到钱财的事情上一定要慎之又慎。对于陌生人和仅有网络交流的好友借钱、投资、索要红包等行为,无论理由多么真实、情面如何过不去,只要坚守“不转账、不汇款、不发红包”的原则,那犯罪分子骗取钱财的目的就无法得逞。
四是如果被骗及时报警并提交证据
在被骗后不要自怨自艾,要第一时间报警,并向警方提供相关证据,如对方微信号或支付宝账号、微信聊天记录、微信或支付宝转账记录、收款银行卡号等等。公安机关在查获犯罪嫌疑人和赃款后,会将被骗钱财退回给被害人或者要求犯罪嫌疑人及家属赔偿被害人损失,同时被害人在侦查、审查起诉和审判阶段都有权利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因此及时报警有助于警方破案和挽回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