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解码,香港财华社原创王牌专栏,金融名家齐聚。看完记得订阅、评论、点赞哦。
在港股市场,过去两年以来频频出现要约收购案例,目的就是私有化公司,然后退出港股市场以优化资本结构,甚至不少公司有“退H回A”的打算。
在港股要约收购过往的历史中,往往都是以私有化作为前提来实现要约,如已私有化退市的中外运航运、中国电力清洁能源等国资新能源企业。
今年年初,港股市场上传出一则强制要约新闻,来自香港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制造商新威国际(00058-HK)获其年仅24岁的主席詹世佑认购1.49亿股,詹世佑同时以溢价25%向该公司提要约收购。
要约收购失效
于2019年11月29日,新威国际获主要股东富亨集团(由詹世佑全资持有)认购公司发行合共约1.49亿股,占已发行股份约19.90%。认购完成后,富亨集团按例须以现金作出强制有条件全面要约,要约价每股0.1港元,较停牌前收市价每股0.08港元溢价约25%。
在完成认购新威国际1.49亿股之后,作出强制要约之前,富亨集团持有新威国际41.54%股权。时隔大半年的6月2日,新威国际再次披露公告称,要约人已收到22份有关合共6522.42万股要约股份有效接纳,仅占已发行股份约7.27%;而接纳股份连同要约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士持股48.81%,并未达到90%的接纳条件,因此宣布要约收购失效。
从股本结构看,新威国际在2020年3月30日总股本为8.98亿股,减去詹世佑提要约收购时拥有的3.73亿股,其他股东约持有5.2亿股。而到了进一步延展截止日期的6月2日,新威国际仅收到6522.42万股要约股份,占比不到15%。从众多股东的接受程度看,显然新威国际众多股东对大股东的收购不抱有热情。
值得注意的是,于2019年底,新威国际的每股净资产为0.24港元,2019年6月底每股净资产为0.2963港元。而富亨集团于2019年11月底提出0.1港元的要约收购价(溢价25%),离年底和年中的每股净资产值相距甚远,这怎能吸引股东?所以,新威国际此次要约失效的结果并不令人惊讶。
有故事的新威国际
在1月9日的要约收购公告中,富亨集团并无计划将新威国际私有化退市,也称新威国际将继续现有主要业务。那此番要约收购背后隐藏着新威国际什么故事?
早在1984年,新威国际由侨商黄赛峰创立,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电子设备制造。于1999年,新威国际在港交所上市。当时,新威国际由黄赛峰的女儿黄琼静和其家族掌权,电子产品业务发展可喜,1999年营收高达11.79亿港元,净利润近3亿港元,是其发展之路的巅峰时期。
进入21世纪后,由于市场竞争激烈等因素,新威国际虽然在营收方面保持6亿-11亿港元的营收水平,但净利润起伏不定,多年产生亏损。
到了2015年,新威国际由其前主席黄卫东接手。黄卫东接手后,新威国际出售了电子全部业务,向预应力混凝土钢棒业务转型。但刚转型混凝土,新威国际就陷入了新泥潭:因经营不善导致拖欠供应商款项及银行借款,其附属公司生产运营深受影响,其附属公司珠海和盛两名前董事触犯商业罪行而被迫停业,新威国际直到目前仍是法律诉讼缠身,经营业绩难见曙光。2016年-2019年,新威国际营收分别为2.46亿港元、3.16亿港元、4.15亿港元及3.57亿港元,分别亏损1.83亿港元、0.08亿港元、0.51亿港元及3亿港元。
由于经营不善,官司不断,新威国际内部高层也多次出现大地震。在2018年7月,由于受廉署调查,新威国际的梁志辉辞任公司秘书及授权代表等职,刘陈立于2018年8月辞任非执行董事等职务,齐娇于2019年5月辞任执行董事职务。
于2019年5月,时年仅23岁的接替黄卫东,开始入主新威国际。2019年5月3日,詹世佑透过其于2019年4月成立的富亨集团有限公司购入新威国际8216.49万股,持股比例达29.30%,成为新威国际控股股东,詹世佑因此获委任为新威国际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
资料显示,詹世佑在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主修现代中东研究,在此之前,詹世佑曾在迪拜的Monitor Deloitte、阿布扎比的阿布扎比国家银行、纽约时报国际部和中国香港的美图受训。
这位“95后”的舵手,能指挥新威国际这条摇摇欲坠的船继续前行吗?
从新威国际交出的2019年成绩单看,詹世佑难以成为新威国际的“好船长”。由于珠海工厂的预应力混凝土钢棒业务关闭,目前新威国际仅有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及其他业务为该公司带来收入贡献,2019年收入不足60万港元的金融服务业务可忽略不计。过于依赖政府项目基础设施厂的新威国际受市场需求下降影响,2019年该业务营收同比下滑11.6%至3.56亿港元。加之原材料成本增加,毛利率年内下降近8个百分点,因此由盈转亏,亏损额849.38万港元。
此外,新威国际已连续8年经营现金流为负数,资产负债比率高达71.1%,计息借款近5000万港元,而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不到3000万港元。
总结:从大股东要约收购事项失效可看出,在经营业绩不佳以及外部诉讼等压力面前,小股东并不看好詹世佑欲加强对新威国际控制权的计划。那为何詹世佑不提高价格直接私有化新威国际呢?市净率仅为0.52倍、股价长期在0.2港元以下徘徊的新威国际,被私有化退市也不会让人感到诧异。
作者:覃汉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