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朝,李斯凭借名校学历、基层工作经验和出色的办事能力,很快进入吕布韦的视野。从文员、科长、处长晋升为厅长,即使吕不韦被护送喝四川茶,也没有影响李斯的前途。但是现在《人才项目整改计划书》终于让他惊慌失措了。酒店的账单,多年的心血,荒凉的老家,逼迫里斯,走上了别人不敢走的路。"写一封给秦王。
信吧,成败在此一举。”毕竟已经下发了文件,想要改变实在太难了。
但李斯做到了,他凭借一封信,改变了历史的走向,也改变了自身的命运。而这封信,也在2200年后光荣登上我们的语文课本,它的名字叫《谏逐客书》。
我们来看看李斯的套路。
首先,抛出观点:大王,这件事咱是不是再考虑考虑?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其次,回顾历史成绩。
证明秦国之所以能够融资上市,全都是历任领导胸怀宽广,不搞家族制、不搞一言堂,招揽天下贤才而任用之,才有今天的市场份额。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
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
求邳豹、公孙支于晋。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
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惠王用张仪,西并巴蜀,
北收上郡,南取汉中,东据成皋。
昭王得范雎,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
然后,分析当下形势。
李斯委婉的表示,老板您喜欢的珠宝、名马、衣服、宝剑等奢侈品,全是外国进口货诶。
如果拼命的享受外国的奢侈品,而排斥外国的优秀人才、先进理念,那我可以下结论:“你迟早要完。”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
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
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
而陛下悦之,何也?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
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
而所轻者在乎人民。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最后,总结观点。
只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才能实现一统天下的目标。
如果把外国人都赶走了,那就是资助敌人,这是万万不可取的呀。即便是给口饭吃,也得把投奔秦国的人养起来。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
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秦,
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李斯的核心就八个字:换位思考、大局为重。
二者不可缺其一,只换位思考的,是小人。只大局为重的,是愤青。
整整一篇文章,李斯丝毫没有提及自己的处境,完完全全是站在嬴政的角度分析问题:
历史成绩证明了道路的正确性,
当下形势证明了市场的统一性,
逐客结果证明了政策的危害性。
总之一句话:外国人大大的有用,不用白不用。
分析的丝丝入扣、鞭辟入里,就像邻家大哥哥一样,帮小弟弟答疑解惑,嬴政恍然大悟:“李斯说的对啊。”
紧接着,毅然行使董事长的“一票否决权”,撤销“逐客”的命令:“请大家留下来,共同建设秦国封建主义社会。”
《资治通鉴》中是这么说的:
王乃召李斯,复其官,除逐客之令。
一篇文章,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从此以后,李斯进入嬴政的视野,成为他的左膀右臂,最终在秦国统一天下后,李斯成为大秦帝国的开国丞相。
数年之中,卒兼天下。
李斯由一介小吏成为开国丞相,从此和嬴政过上了恩爱的生活,故事到此应该圆满大结局了吧?
可惜,并没有。
公元前210,嬴政暴死沙丘。如果皇长子扶苏继位,那么蒙恬必然出任丞相,李斯,只好退休回老家了。
当年成就他的八个字“换位思考、大局为重”,在权力、地位面前,早已被他抛到脑后。
于是,李斯和赵高合谋,扶持胡亥登基为帝,称为“秦二世。”
扶苏和蒙恬,则被命令自杀。
都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那么忘记初心,就只能有始无终了。
公元前208年,经过赵高的不懈努力,李斯被腰斩于市,且夷三族。
临死前,他不禁想起一些往事。
在老家忙碌奔波的身影,在齐国灯下苦读的艰辛,在秦国夜以继日的奋斗,在豪宅灯火辉煌的夜宴,在监牢暗无天日的等待。
他想:“如果能跟儿子们回河南老家,牵黄狗、骑骏马,哪怕一无所有,我也愿意。”
当鬼头刀落下,寒光闪过,斩断了他所有的念想。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