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互联网”已经深入全行业,人们的生活时时刻刻都与互联网有关系。虽然互联网应用正在进入兴盛期,但科技企业也开始探索新的技术突破。今年,资本寒冬仍在继续,但共享经济正式开花,移动直播爆发,人工智能正在兴起新的风向。从本期开始,本刊的重点主题《互联网年度盘点》陆续上市,瞄准了第一期最受欢迎、变化最快的共享经济和移动直播。
经济共享:轻度思维为重模式所累。
以资源、信息共享为核心的互联网成为共享经济的天然土壤,一年来,国内互联网共享经济行业规模从2万亿韩元猛增到4万亿韩元,共享资源也从住宅、旅游等实物载体渗透到了知识、爱好等虚拟载体,根据产业规模、典型企业、产业成熟度、发展瓶颈等维度观察,在共享经济的环节中,有些形式偏离了闲置资源共享的本质,成为了职业。
利用/制度
1旅行:体积大的共享
供应方整合闲置的物品或服务资源,需求方以低价获得产品或服务的互惠模式,共享经济市长/市场规模持续飙升,据IMED咨询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互联网共享经济行业规模将达到2.24万亿元人民币,2016年增加到4.37万亿元人民币,达到95.3%。在井喷发展的共享经济模式中,共享出行模式以租车、公共自行车、共享停车位等多种形式在国内也是全球影响最大的领域。
这一领域今年的影响力来自于对中国优步的合并案、新晋红人公用自行车的发展速度,引起争议的原因除了现有的政策冲击外,还体现为共享和专业化以及企业过度竞争造成的二次资源浪费。
在《网络约车管理细则》中,对户籍车辆问题的坚持使非本地户籍司机望而却步。虽然相关企业没有公布各地当地户籍司机的数据,但有消息称,北京互联网约车市场一半以上来自外地专职互联网约车业务。这可能是企业和政策角力的重要原因,中国共享行车主专业化的特性也暴露出来了。
在闲散自由受制于专业化的时候,共享经济的“共享”这个定语将如何实现?有人认为,专业化意味着很难一起享受,这违背了以轻资产为特征的共享商业模式。但是相关数据显示,从中国网民对网络共享资源的最大需求度分布和中国网民使用网络共享平台的最大频率分布数据来看,旅游类服务分别以25.9%和26.4%位居榜首,共享旅游的热度可见一斑。
这样的京城数据也从侧面说明了2016年下半年公用自行车爆炸的原因。持续融资,疯狂赛马权.有很多特征,比如当年的专车大战,北京商报记者比庆州更关心数十万辆线下车辆的部署计划。
线下真的需要这么多自行车吗?如何评价一个城市的自行车饱和量?新车上市后,城市现有库存车如何处理?固定社会资源承载能力和大规模车辆配置战略必然会产生矛盾,政府部门及房地产等机构没收、暂时扣押公用自行车事件屡见不鲜,建设自己供应链的公用自行车企业有时被单纯视为共享经济帽子的传统型企业伪装者。
公共自行车战队有不少实践者改造旧车,换成N平台,但是否牺牲安全性和标准性值得商榷。北京商报记者指出,大多数公用自行车企业在谈论竞争战略时强调快速包装量抢占,资本推动的公用自行车玩家也认为发展节奏的控制是难题,希望时间能教会他们在快速节奏和资源浪费上找到平衡点。
第二张专辑:迷茫的分享
“衣食住行”中的前两项由于自身的特殊性,在共享经济热潮中并不突出,但这并不影响继“生活”之后成为用户、企业和资本的第二关注点。从共享对象的特点来看,共享空间模式包括共享住宿空间、共享宠物空间和共享办公空间三种形式。传统的空间租赁需要更大的组织和时间成本,而共享空间模式是具有低组织成本等特征的轻资本商业模式。
以中国为例,住宿空间共享比后者更早深入人心。在2016年中国网民对互联网“共享经济”平台的认识调查中,Airbnb和猪短租以25.9%和23.6%的分数排在滴滴和Uber之后。很明显,房价的高空、商品房过剩和“二胎”政策刺激了家庭对大户型住房需求的增加等住房服务共享领域的热度。
从市长/市场培育时间来看,国内在线短租领域被认为是中国共享经济的先驱。这个市场从2011年开始。据艾瑞数据显示,2012年市长/市场规模为1.4亿韩元,2015年市长/市场交易额为2.6亿韩元,预计2017年整个市长/市场规模将达到103亿韩元。在分享理念的不断银幕之后。
与快速游玩的共享旅游领域不同,共享空间行业的发展速度似乎有些缓慢,2016年底在线短租领域基础型企业Airbnb进入中国后也没有激烈的补贴战。不是没有竞争,而是这种模式的低频和高市场化程度受到间接保护
个市场应用的节奏。问题也并非不存在,服务的标准化、供求双方的信用体系搭建与培养也因为慢成为不能速成的任务。除共享经济老兵Airbnb和小猪短租等在线房屋短租型企业之外,共享空间的另一种形式共享办公模式在今年意外爆红,原因在于毛大庆辞任万科集团高级副总裁创立优客工场,也在于该模式鼻祖Wework超过160亿美元的估值,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优客工场已经签约布局全国16个城市45个场地,吸引会员7964人,完成5轮融资,估值达55亿元。这种以商业地产为切入口的共享租赁模式让优客工场等国内追随者的风头甚至超过了他们的海外老师。
去年一年有关共享办公的玩家渐增,传统房地产开发商、互联网公司、孵化器企业等都兴致勃勃,同时业界对该模式的质疑和探索也从未中断,难道共享办公的意义仅在于“二房东”?从业者并不同意也不满足于此。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切入共享办公市场,空间资源都被列为最重要的揽客招牌,但这仅仅是最基础的,庞大的地产和酒店存量市场甚至决定了这并不是共享办公行业未来制胜的关键,空间的标准化管理、办公后市场的跟进或抛开“办公”这一局限而需要的想像力才是该行业在迷思中的突破口。
3
知识
行知识:慢热的共享
与出行和空间共享的实体标的物不同,共享知识技能这种以虚拟物为标的的模式在2016年悄然走俏。
每个人都可能是一个领域的专家,让这些专家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与他人在线上进行一对一的分享可达到更好效果,这就是知识技能的共享,共享知识技能模式在线上可以对知识技能供需双方进行匹配,打破了空间的限制,可以这样理解,百度知道就是知识共享模式的雏形。
从百度知道到分答,知识共享被全民热议的幕后英雄不乏明星,标价4999元一条的王思聪问题和对章子怡一条2929元的付费问答没有吓退网民,反而让该模式在短时间内成为共享经济领域的黑马,分答也因明星效应获得巨大曝光量。
但知识分享引发的争议也随之呈上升。消失47天、栏目缩减是分答乃至整个知识共享模式所付出的代价,但也是知识共享模式为互联网产业走出的重要一步,它让互联网免费模式向付费演变。
艾媒咨询调查显示,手机网民对付费问答平台的认知度较高,占比达85%,且有39.3%的人使用过付费语音问答产品,44.9%的受访手机网民表示付费问答能实现知识价值。
令人欣喜的不光是知识付费的曙光,还有用户对知识共享的关注领域。数据指出,66.7%的用户更加愿意就专业领域疑难问题进行付费问答,而为满足对明星名人八卦心理的用户则仅占10.2%。在提问平台产品的选择方面,43.3%的手机网民表示更在意平台的专业性,以答题者的知名度为主要考量因素的手机网民占比为21.8%。虽然明星八卦能够一定程度带动产品关注度,但从长远来看,专业性才是付费问答平台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目前内容付费趋势已成型,如何保障优质并专业知识分享的产出被用户和从业者共同关注。毫无疑问,优质的产出主要依赖于知识供应者也就是所谓的知识网红。有观点认为吸引知识网红主要依赖于直接引入和平台孵化两种策略,而刺激这些知识网红持续产品的最直接因素就是疏通变现模式,企业仅提供变现平台并不能持续引导内容输出。
摆在知识共享平台的难题至少来自于三方面,知识如何商业化交易、版权问题、监管问题。针对商品化交易,知识难以量化的特点如何定价?如何保证不同供求方的交易体验?版权问题则是内容产业的通病,如何保障版权?如何界定付费问答领域的知识产权?从法律与实践中都是对企业的考验,对于监管问题则需要技术和机制的及时跟进。
4人才:笨重的共享
如果说知识是2016年国内共享经济虚拟化最黑马的践行者,那么人才共享很可能在2017年低调逆袭。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50.7%的网民表示人才共享平台形式将是共享经济的发展趋势,44.1%的网民表示互联网共享经济的发展将会进一步深化资源优化配置,增强社会可持续性。人力资源的有效共享和物质资源的进一步优化整合将是未来互联网共享经济的一大发展趋势,特别是对于具备专业知识技能的人才,共享网络将有效解决人才资源均衡问题。
在人才共享模式中,每个人的能力和时间都可以得到变现,供给方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提供个性化服务,让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发挥一定的价值。猪八戒网其实就是人才共享模式的中国鼻祖,就业形势的日渐严峻让很多人才逐渐倾向于岗位自由或身兼数职,兼职招聘则是当下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在人才共享企业看来,伴随着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政策的完善和松绑,企业期望降低成本、提升效益,国民期望提升收入等因素,未来中国将有更多企业选择兼职用工,中国兼职行业甚至有望出现估值超百亿美元的独角兽。去年国庆前后至今,企业对人才共享模式的尝试不断,先是支付宝上线到位服务,后是兼职招聘企业斗米获得来自高瓴资本、腾讯、百度、新希望集团等投资方的B轮融资,紧接着拉勾网上线企业外包服务平台大鲲,以上玩家均是瞄准人才共享模式的潜力。
不过,与其他售卖或整合服务的平台一样,人才共享从业者总会面临各种细琐的问题,例如供给方服务专业程度、定价标准、真实需求容量、服务质量保障等,为了在短期内在供求两端吸引更多的用户,有些平台甚至成立之初放任某些问题不顾,导致供求双方出现跳单等情况,有些企业也无力或无意解决专业、诚信和效率等根本问题。
从企业端来看,服务平台决定了人才共享是一个重运营的模式,企业主的需求是否能精准地表达,根据算法匹配技术依赖人工顾问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现实,在对接顾问前,平台需要与企业主有充分的沟通,类似这样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平台无法忽略,同时按需雇佣虽然被认为是大势,但在国内并未成熟,市场培育过程将相当漫长。
没有无缘无故的趋势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井喷式发展,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对于人才共享企业而言,低调与慢热并非坏事,记得在天晴时修屋顶,在趋势来临之前疏通细节解决问题实为聪明之举。
移动直播元年:美女偏科生
2016年被誉为“移动直播元年”,中国的网络直播用户已经超过3亿,巨头携资本入场、相关企业接踵转型、几百家创业平台涌入……然而这一领域在抢尽风光的同时也争议最大,大部分内容以网红为主形式单一,真正能够创造价值的内容数量寥寥无几。虽然不少平台开始尝试新闻直播、综艺直播、财经直播等内容的打造,也未带来显著的改观,网络直播平台似乎更热衷于充当秀场,也很难撕下网红内容批量制造机的形象标签。
1市场喧闹:300家平台哄然涌入
2010年前,PC秀场直播占据着直播领域的主要市场,移动端网民数的快速增长则将直播行业推向了移动端,尤其进入2015年到2016年,移动直播水涨船高:参与者众多、资本热情高涨、行业关注度居高不下。
首先,直播领域引起广泛关注离不开巨头积极的身影,360董事长周鸿祎牵头搞起花椒直播;腾讯一边自建NOW直播、花样直播,一边接连投资龙珠、斗鱼等;阿里系拥有来疯直播还在淘宝和天猫玩起电商直播;百度推出百秀直播、奇秀直播等参战;中国移动也推出了咪咕直播……巨头持续投入市场高温不减。
资本的关注也是移动直播出尽风头的重要表现。根据云投汇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11月30日,全国共有31家网络直播公司完成36起融资,涉及总金额达108.32亿元。2016年内,视频直播平台的融资案例数不胜数,融资规模屡屡创出新高:花椒直播9月底宣布完成A轮的3亿元融资;映客1月获得了A+轮8000万元,仅半年之后,估值就达到70亿元;一直播的母公司一下科技11月获得5亿美元E轮融资,包括熊猫直播、触手TV、斗鱼直播等在内的其他视频直播平台也陆续宣布融资过亿元,估值相继飙升至数十亿元。
李烝/制表
因为直播业务的顺风顺水赚得钵满盆满更让业内外看到了甜头。根据陌陌财报显示,凭借直播业务,陌陌2016年前三季度共获得了3亿美元的收入,实现了十倍的增长。2016年三季度微博上视频日均播放量同比增长740%,直播开播场次比前一季度增长124%,而这两股力量是三季度微博总营收达11.8亿元的重要推动力。
据统计,目前各类型网络直播平台已经突破300家,用户规模高达3亿,直播App的日活跃用户数达2400万,市场规模超过百亿。移动直播如此火热,离不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来自市场高涨的需求。
另一方面,直播的迅速发展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行业乱象,“造娃娃”、“飙车”等直播内容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2016年也是监管层面屡次出击,相关政策条例不断发布的一年:4月北京互联网文化协会颁布《北京网络直播行业自律公约》,对主播提出了初步要求;9月9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重申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机构开展直播服务,必须符合《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和《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业务分类目录》的有关规定;11月4日,国家网信办发布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实行“主播实名制登记”、“黑名单制度”等强力措施,且明确提出了“双资质”的要求;12月12日,文化部印发《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对网络表演单位、表演者和表演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细致规定。随着大批严格的监管条例出炉,网络主播将进一步职业化,政策监管和行业自律有利于直播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从而最终实现规范化。
2内容单一:80%流量靠网红主播
直播大行其道,入行门槛非常低,无聊的人俯拾皆是,有闲有钱的人也不在少数。人们逐渐习惯窄小的屏幕中一张张美化过度的脸,乐忠于听陌生人嬉笑怒骂,一些唱歌、跳舞、弹琴的才艺甚至不用登上舞台就能获取不菲的打赏,甚至专门有人为了讨打赏不惜上演自残的把戏……
一位来自北京月收入约1万元的张诚(化名)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通常繁忙的工作后都会到直播平台消磨时间,关注的内容一种是比较会“卖弄”的女主播,另外一种就是游戏。
从微播易2016年12月26日-2017年1月1日更新的红人收入周榜来看(微播易红人收入周榜对一周内一直播、花椒、映客、美拍四大直播平台的主播收入进行排名),排名第一的主播“曦曦~Daisy”,来自花椒,收入为211.7万元。
根据头部与今日网红联合发布的《2016直播行业年度报告》显示,映客、花椒、陌陌、易直播收入前1万名主播作为样本,在2016年,至少有2名主播收入过千万,45%的主播收入在5万-10万元之间。移动端主播中,陌陌的女主播“这个少女不太冷”收入高达1160万元。据统计,活跃在直播平台的主播人群中,女主播比例高达73%,一线城市、东北地区的女主播数量多,在收入方面女主播收入高达14.81亿元,远高于男主播的5.67亿元。
虽然不排除所谓的主播经营公司刷礼物的可能,但不可否认网红吸引流量的巨大能力。直播平台也乐见于此,开始不断吸引很多在校大学生、模特以及一些三四线的明星艺人,在助推网红大赚的同时,也实现了直播平台活跃度的提高。据了解,优质的创作内容,主播的勤奋程度,如发起直播的次数和更新频率等对主播收入也有着关键影响。同时这也催生了更多的网红经纪公司、直播公会以及专业内容制作公司的出现。
执中资本行业人士表示,直播平台对用户流量的需求必然导致了网红主播占比最大的局面。美女主播只是吸引用户眼球的重要手段,留住主播也是直播平台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抢主播的事件才会频繁发生。
“从直播用户的群像来看,大多是有时间的闲人,10分钟才能进入直播的场景。不少观看直播的用户并不太关注专业的精致内容,更喜欢看脸。”易观互联网娱乐高级分析师王传珍分析称,2016年,直播行业完成了PC秀场向移动端的转型,但是内容形态的发展仍然比较迟缓,并未得到升级,还是局限在真人秀场阶段,网红主播也被放大化,这属于行业初期的必然现象。
她认为,真人秀场在成本和变现模式方面都比较简单易操作,现金流获取时间边界较短。因此,很多平台都难以割舍真人秀场的模式,人人都想赚快钱,如今秀场模式在直播行业内看至少要占到80%以上。
3未来难关:九成参与者行将谢幕
移动直播经过2016年的快速发展,各平台的流量已经渐趋稳定,靠“美女”等荷尔蒙刺激元素撩拨用户的模式难以产生新的流量效应。大批公司蜂拥而上烧钱砸市场,知名主播的聘请、高额的推广费用以及平台的运营成为了不小的压力。王传珍分析称,网络直播仅依靠虚拟礼物分成、广告等几种有限的变现方式很难坚持到盈利。直播平台内容太过于同质化,劣质平台也将迅速被淘汰。
政策的高压使直播平台的发展迎来瓶颈期。不少分析称,直播平台将锐减,直播作为一种功能将被植入到各个行业领域中去,在2017年这样的内容模式会越来越多。目前,不少电视台节目都将直播作为一个手段吸引观众,教育直播、财经直播、新闻直播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然而,张诚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或许有一部分人喜欢看专业领域的直播,但他并不期待收看专业综娱直播或者财经直播内容,“对于普通白领来说,整天被工作占用了时间,闲下来的时候不如看一些无脑的直播比较好”。
王传珍认为,未来一定会出现各种形态的直播平台,有的专注于做秀场,依旧加大对网红主播的吸引和相关产品的投入,有的则凭借头部用户的吸纳做转型,向更多垂直方向发展,各有各的运营方向。但是在她看来,创新尝试并不好做,主要原因在于用户的关注不高,因此前期的运营推广、合适的主播选择、产品设定等方面都需要大量投入。另外,这些垂直领域并不存在冲动消费,因此往往无法赚到网红直播那样的快钱。
目前,内容差异化还需要去探索和尝试,不少企业已经踏出了步伐。此前,易直播打起了线下KTV的主意,寄希望于线下实体应用与线上互动。映客、花椒、一直播等相继展开B端的买卖,并在直播中加重了场景营销。不管是“双11”期间与电商平台的联动还是与旅游网站、实体公司的合作,直播平台正想方设法地创造新的变现途径。
2017年初在业内人士看来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正因如此,虎牙、陌陌、酷狗繁星直播、CC直播等平台争相举办年度直播盛典,请来大批网红、明星站台。这也表明,相对有资历的平台都希望借此机会宣传平台优势,获得资金和行业赞同以及争夺用户。
王传珍表示,2017年直播还没突破秀场模式的天花板,但一些没有流量入口的平台很难活下来,对于强势企业来说则是搏出位的最佳时机。“以陌陌为例,基于陌生人交友产品导流的优势很容易形成声势,一直播背靠微博的平台资源也同理。”
未来一年内,直播平台数字并不一定突然锐减,但淘汰赛是必然的。有分析称,近300家直播平台中,或许有九成将在一年时间内淡出市场。
精彩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