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从菲菲电影中选拔出来的
菲菲电影/每日精彩电影推荐
1994年,《阳光灿烂的日子》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大放异彩,风格强大的张远导演作为导演界的新秀受到了国际电影界的关注。
但是张远没有把这部电影的成功全部归功于自己。他说,看了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后,有了这部特别的处女作。
王帅,谁?
他是作家和著名的“京权大佬”。
20世纪80年代,他覆盖了全国,他的小说解构了传统,嘲弄了精英,以荒诞的态度嘲弄了一切,吸引了很多人。
很多导演都是他的忠实粉丝、状元、黄建信、赵宝强、状元,这些大导演都曾将他的小说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不乏《阳光灿烂的日子》这样轻浮的作品。
除了写小说之外,王朔还在电影圈混的风生水起,《编辑部的故事》、《甲方乙方》、《一步之遥》、《我是你爸爸》,他的作家们的作品以笑声和脏话刺痛现实。
但是俗话说,不想成为导演的作家不是好作家。
1996年,《写作优越指南》的王朔毅然放下笔杆,拿起照相机,将自己的小说《冤家父子》搬上银幕。
但是没有通过审查,偷偷在国外参展,在国内被禁止上映,8年后才能再次见到光明,改名为《我是你爸爸》,以光盘形式在国内市场发售。
《我是你爸爸》是王朔的处女作,但确实拍得不俗气,在瑞士洛加诺电影节获得金豹奖的最高荣誉可以充分说明。
作家亲自上阵拍摄的010-30000应该很适合原作那种荒凉的现实感。为了符合人物,王朔拉让他的铁哥们担任冯小刚电影的男主角。
,冯小刚,在外形和内在上相当辗转性格懦弱、装腔作势的马林,这个角色除此之外,想不出还有谁更适合。
在机关单位混迹多年,中年的马林生深知官位的中庸之道。
电影一开始就朗读马林生对老板去世的悼词,感情惨淡,声音也很茂盛,必要时还挤了几滴眼药水,营造出悲伤的气氛。
特别先进的讨论会上,马林生的手艺表现得更加生动。
" height="405"/>当所有人都为了“先进”争执不休时,一旁的马林生化身和事佬,和女同事说两句好话,给男同事递几根烟,抚平他们的情绪。
这“温柔的一刀”果然精准到位,老好人马林生悄无声息把“先进”的奖状拿到手,既不得罪人,又落下好名声。
溜须拍马的本事在工作上游刃有余,但在处理和儿子马车的关系上,马林生却无能为力。
和很多中国式家庭一样,马林生和儿子之间有着深深的代沟:妻子走得早,父子之间缺乏有效沟通,造成儿子马车的极度叛逆。
读中学的马车不是个乖孩子,在课堂上就敢和老师公然叫板,虽然博得同学们的喝彩,却不得不让老爸给他擦屁股。
在老爸面前,马车似乎有所收敛,但其实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表面上恭敬暗地里和老爸处处作对。
面对马车的不服管教,马林生可以说煞费苦心,软的硬的都用上了,却无法扭转马车的逆反心理。
马林生感到深深的无奈:在成年人的社会里能应对自如,却对付不了自己的儿子!
他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孤独和无助,但他别无他法,只能暗自哭泣······
对于马车来说,他其实也是满肚子委屈无处诉说:没有母亲的关爱,又被父亲的粗暴和懦弱所伤害。
在马车遭到小混混的殴打后,马林生气愤不已,气势汹汹地要找那几个流氓说理。
但关键时刻马林生却退缩了,他连上前质问一句的勇气都没有,在小混混们的哄笑声中告诉儿子,咱算了吧!
现实的种种教会了马车不能再单纯,既然父亲无法保护自己,那么他只能以叛逆伪装自己,学着适应成人世界的生存法则。
在马车的身上,明显能发现与父辈不同的精神特质:渴望自由,渴望独立,不愿归顺父辈的秩序,处处凸显自己的个性。
如此看来,这样特立独行的处世态度,何尝不是王朔自己的精神象征呢?
在和老爸下棋的时候,人小鬼大的马车为了不惹老爸生气故意输给他几次,最后被马林生察觉后遭到怒斥。
在懊恼的同时,马林生更震惊于儿子与自己的疏远,这让他下定决心要改变自己,改变和儿子的关系。
马林生明确的告诉儿子,两人之间不再有长幼之分,完全平等相处,希望儿子能拿自己当朋友、哥们一样对待。
此后的一段时间,马林生信守诺言,不再对儿子吆五喝六,处处讲究“平等”。
父子俩一起看报喝茶,吃完饭以后猜拳刷碗,乍看起来,父子的间隙似乎真的都烟消云散。
马林生更是把同学的母亲(徐帆 饰)齐怀远介绍给老爸,性格爽朗又风情万种的怀远不禁让马林生有些心动······
但就像课本里学过的,“矛盾无处不在”,父子间的问题并不是靠这样的表面和平就能完全消除的。
虽然马林生极力想融入儿子的生活和圈子,但横亘在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如此之深,让马林生可望而不可即。
比如马车的同学到家里来做客,马林生坐在一帮孩子中间,气氛显得严肃压抑,只有马林生一人自顾自地说话,其他人都一脸漠然。
但在马林生离开后,饭桌上重归欢声笑语,更显出了马林生在其中的格格不入。
有大人在一旁,孩子们总感觉束手束脚的放不开,这一无不真实的场景刻画无疑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几乎是生活的“场景重现”······
在马林生翻找马车的外套被发现后,二人大吵一架,马林生以父亲的身份再一次动用暴力,短暂的和谐关系随即彻底破裂。
平心而论,马林生是个失败的父亲,他从未尝试去真正的理解儿子,当所有的尝试失败后,他又回归了那种粗暴式的关爱。
马车从家里搬了出去,马林生心中凄凉,他甚至在恍惚中把怀远看成了从天而降的仙女······
影片并没有让这位父亲孤独到底,而是借助马林生对“父亲”身份的自我肯定完成了救赎,完成了主题的升华。
事情的起因是马车招惹了一帮小混混,引得他们找上门来,扬言找不到马车就要对马林生动手。
但他们也给了马林生一个选择:如果你承认不是马车他爸,那我们马上就离开。
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马林生没有认怂,而是主动担起一个父亲的责任,义正词严的告诉他们“我是他爸”。
在混混们的一顿痛殴后,头破血流的马林生住进了医院,虽然付出了沉重代价,但也因此得到了儿子的认同。
心怀愧意的马车赶到医院,和病床上的马林生相拥而泣,这一刻才是父子间真正达成和解,是父子关系的正常归位。
表面看上去,影片是在讲述一对父子从对抗走向和解,实则借父子关系提出对传统观念的质疑,折射社会中存在的怪象和问题。
反观如今的社会,人们将物质享受作为唯一的追求,消费主义的观念大行其道,这更加彰显出《我不是爸爸》中反思精神的弥足珍贵。
追名逐利其实无可厚非,但可怕的是人们在物欲横流中只会随声附和,却丧失了思考的能力。
文/皮皮电影编辑部:阿志
©原创丨文章著作权:皮皮电影(ppdianying)
未经授权请勿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