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世宗雍正帝润是清朝第五位皇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在位13年来,主要在一系列改革、新政实施、强有力的反腐、清朝康雍干盛世中发挥了重要的继承作用,可以说是当今知名度较高的皇帝。
雍正帝在位13年,看中国历史不算长,但也不算短。与清朝以前的明朝相比,明朝有两个在位时间短的皇帝,分别是在位只有10个月的10月天子明仁宗朱高烈,以及仅在位一个月的1月皇帝明光宗朱常路。这样看来,雍正帝的在位时间其实并不短。
但是,如果将在位61年的父亲康熙帝和实际在位63年的儿子干隆帝、雍正在位13年相比,就很短了。更何况,他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希望改革持续下去,在位时间长也是重要原因。
雍正帝在位13年很短,但很多人认为,如果他换成儿子干隆帝,实际在位63年,清朝会更强,不会像衰落那么快。
但事实上,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雍正帝似乎在位时间短,但对比父亲康熙在位61年这样长的时间段,有两个优点或好处。为什么这么说?下次宋安志具体说一下。
1,雍正帝的改革触及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时间太长可能会被反噬。
纵观古代史,王朝改革阻力大的原因往往不能适得其反。因为改革会改革现有制度的现有格局,触及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既得利益集团不会同意。一定会阻止的。
宋朝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失败,重要原因是宋信宗面对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总是犹豫不决,无法坚持,没有有效的方法,以失败告终。
遇到拥有雍正帝等铁腕手段的皇帝,面对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改革将继续进行。
但是最终,很多利益被剥夺,既得利益集团因为皇帝的强势而忍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以某种方式爆发。
像雍正时代的曾定安这样的曾定安,在书信中列举过雍正帝几个罪状,某种程度上是当时很多读书人对雍正帝表示反感的态度。
还有传闻说雍正帝死后雍正帝被女母亲暗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知识阶级的某种不言而喻的希望。
为什么没有其他皇帝被骂的这么多,被暗杀的传闻?
他们没有改革,雍正帝大力推行改革,触及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所以他们不敢反对,只能以某种方式诋毁雍正帝。
雍正帝在位13年后遇到了这样的问题。想象一下他在位时间更长。甚至,如果他的儿子干隆制像实际在位63年一样一直坚持改革,如果超过既得利益集团的恩人限度,一定会以某种方式爆发。到时候可能不能正常处理,也可能不好。这个饭食会死的。
因此,在位时间短在一定程度上是好事。因为没有超过既得利益集团的隐蔽限度,所以不会受到很大的反对。
第二,避免了一切困难。
古代帝制家族的天下,优势显而易见。就是遇见了英明神武雄才略的皇帝。那么王朝肯定突飞猛进,国力蒸蒸日上。
但是弊端更明显。整个国家都寄希望于皇帝一人,皇帝明君平安无事。如果有混用,国家的迅速衰落是不可避免的,甚至可能灭亡。
皇帝拙勇分为两种情况。这是不能用泥扶墙的。由于各种原因成为皇帝,但德不合位,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灾难。皇帝是明君,但在位时间越长,对政务感到厌倦,给心术不正的人机会,再加上老糊涂,一定会昏昏欲睡。到时候就会犯大错,当然万事不保。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很常见。
随着老糊涂,最终晚节不保的这种情况,远的地方先不说,近的是雍正帝的父子都是这种情况,当然不太严重。
康熙帝晚年默认了自己的儿子,造成了追求者夺取敌意的乱象,厌倦了过度承认、政事,出现了官员腐败的情况。
干隆帝晚年很高兴,自称是十全老人,但现实是,由于官员腐败,起义爆发了很多,家族经济继位后,清朝开始走下坡路,迅速衰落。
客观来说,这两位皇帝晚年昏迷的情况还不严重,但破坏力也很惊人。
aoimg.com/large/pgc-image/f1259b7a038248168f686f5ae051978d?from=detail&index=4" width="610" height="363"/>再说远的,诸如南北朝的梁武帝,还有唐朝的唐玄宗,都是在位前期励精图治,后期却是厌倦政事,加之年老昏聩,将政事委于心术不正的臣子之手,结果是梁武帝因为一场侯景之乱被活活饿死。而唐玄宗酿成了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是一蹶不起,自己也被架空成为太上皇,可谓是晚景凄凉。
所以说岁月是一把杀猪刀,不只是会使英雄白首,而且只要是活得久了,时间长了,还会使精明至极的皇帝厌倦政务,给了小人可乘之机,更是会使明君随着年老而昏聩,这一点基本上是再励精图治再自律的皇帝,也是避免不了的。
所以以这个角度来看,雍正帝在位13年,完全是避免了因为在位时间过长,以至于年老昏聩,晚节不保的情况。
最后总结来说,雍正帝这个励精图治的改革皇帝在位13年,看似很短暂,的确是一种遗憾。
但换一种角度来看待历史的话,他同样是避免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巨大反噬,还有晚节不保这两个坏处。在某种程度上,不恰当的来说,这也是好事也是优势,也可以说是在位时间短暂的两个好处吧。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专注于明清史及其中国大历史,喜欢以不一样的角度来说说那些一成不变的历史,觉得可以的朋友记得点赞关注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