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悄悄溜走,
蓝色的烟和香气一起溢出。
这场景感满满的美食,
就是满族人最爱的美食——锅出溜。
1
锅出溜是东北人熟悉的美食。更准确一点来说,是满族人最喜欢的美食。
6月,正是东北最好的季节。
中原的麦子都收了,酷暑也即将来临。而在凉爽的辽源,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才刚刚盛开。
辽源,顾名思义,就是东辽河的源头。
但其实,它也是跨辽河与松花江两个流域的水系。区域内密如蛛网的五六十条河流,让这里的黑土地又湿润又肥美。
地里的玉米、大豆和水稻,映着水晶蓝的天上那么多的大白云彩,就有了油画般的质感。
这座东北的小城,康熙时皇家打猎的“盛京围场”,到今天人口也不过一百多万。
却是中国著名的剪纸之乡、二人转之乡,以及中国棉袜的故乡。据说中国人穿的棉袜里,十双就有八双来自这里。
2
我们这一次来东北,是跟着姐弟俩土豆粉的朋友们考察老母鸡的。
第二天,开着车看完当地最大的金翼蛋业现代化的养殖基地和屠宰厂,已经是中午。
当地的朋友们带我们来到一家笨鸡馆。馆子跟周围的大多数房子一样,都是红砖墙面红砖瓦,也都不高。
当地人说,这里的冬天极冷,大白毛风刮过来的时候,低低的房子,保暖性要比高房子好许多。
房子的里面,有炕也有圆桌。进门脱鞋上炕,吃饭唠嗑,这感觉让同行的小伙伴们很是惊奇。一个个盘腿上炕,摆着架势低头看书,那场面,喜感十足。
正在闹腾的时候,主人端着热腾腾的饭菜上来了。
松木柴火炖的小鸡蘑菇,酥脆的炸小河虾,炸蚕蛹,山蕨菜炒肉,萝卜大葱卷面酱,还有用晒干的土豆干、黄瓜干和豆角干做成的炒三干……都是当地的特色。
▲ 小鸡炖蘑菇
▲ 炸小河虾
▲ 炸蚕蛹
▲ 山蕨菜炒肉
▲ 萝卜大葱卷面酱
▲ 炒三干
菜吃到一半,漂亮的女主人端上来两盘面食。
那面食整齐地叠放在一起,金黄雪白的牛舌样,仔细看看,上面还有一个个鼓起来的小气泡。
主人说,这就是锅出溜,“俺们这嘎达天天都要吃的主食。”
撕了半张细品,绵、软,带着杂粮的清香,有点像我们老家的煎饼,却多了点略微发酵的甜味。有点软韧,也不油腻,再卷上一点水萝卜大葱,嗯,好吃!
风卷残云之间,几个人把两盘锅出溜报销了。
3
金翼蛋业的刘总,是此行的东道主。面色黑黑的他,爱笑,没有东北男人的高腔亮嗓,却也不紧不慢,很是健谈。
说起这个锅出溜,他和旁边负责工会的王大姐,算是打开了话匣子。
东北的这个锅出溜,实实在在是从锅边“出溜”出来的。
各种杂粮,玉米也好,大米、小米也中,在石磨上磨成水面。
“然后盛在大铁盆里,加上白砂糖,不停地搅啊搅,最后搅到成了特别稀的糊糊,就可以做出溜嘞!”
这边土灶台下的柴火已经烧的很旺了,大铁锅冒起清蓝的烟气。
家里的主妇拿起干净的高粱炊帚在锅边刷上黄莹莹的豆油,然后用铁勺子舀起豆面糊糊顺着锅沿往下倒。只听得“刺啦”一声,玉米面的清香、小米面的微甜就跟这声音和青烟一同迸发出来了。
稀糊糊没等到锅底,已经受热起泡,凝成一张浅黄米白的软软的薄饼。女主人熟练地铲饼出锅,又开始了下一次的出溜。
这样的锅出溜,一面焦黄,一面雪白,现烙现吃,又绵软又香甜。
“以前我们这嘎达,做锅出溜的时候,下面往往还炖着大锅菜。等锅出溜做好了,炖菜也做好了,”一口锅出溜,一口大炖菜,那才叫美气嘞!”
4
踮起一张牛舌样的锅出溜,仔细咂摸那香甜的米香豆香,不知怎地就想起了老家的煎饼与四川的米糕。
无论米也好,面也好,其实从加工工艺上来说,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天壤山河,美食悠远。每一个地方人的生活,就浓缩在这些独特的吃食里。
它们粗糙简单,却滋润着这个地方一代代人的日子,香甜有味,耐咂摸。
文 | 素素 编 | 阿宁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好食记为头条号签约作者,发布内容均属原创,版权属于河南观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