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址
经过近4年的考古发掘,长白山宝马城考古队基本摸清了宝马城遗址的基本形制和建筑布局。通过发现的玉册等文物,考古人员基本确认该遗址为金代长白山神庙故址,这是我国中原地区之外首次发现国家“山祭”遗存。
12月18日,宝马城考古队领队、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副教授赵俊杰向吉网、吉刻APP记者透露了考古发掘过程中的一些细节。
西北角柱础石
因“宝马”而得名
宝马城遗址位于吉林省安图县二道镇西北4公里处的丘陵南坡上,与长白山主峰相距约50公里。
相传,唐代名将刘仁轨在此地得一宝马,故此,后人称之为宝马城。
流经这里的河,被称为宝马河,就在城南,由西向东流入二道白河;附近的村子,也叫宝马村。
有关它的一切想象,只限于这个传说。
还有,那残留的破旧土城墙,似乎验证着它的古老。
至于这座城的真正历史,已覆于黑土之下。
台基北侧边缘用于安置栏杆的“凹”形石材
始建于金代
有关它的故事,在2013年有了改变。
这一年,长白山管委会与安图县计划在宝马城这一带建经济区。那残留的古城墙到底意味着什么?他们向文物部门提出了发掘建议。此前多年,吉林省文物局也一直计划对宝马城遗址进行发掘。
这次,经过报批,决定启动试掘工作。
这一工作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来执行。
台基外北侧地砖上的红彩白灰
2013年8月份,赵俊杰率队来到宝马城。当时,经过初步勘查,确认城址平面呈长方形,城内中部由南向北顺次排列有三个土台,城内西北角也有一个土包,性质不明,城墙破坏得已经严重了,南半部湮没无存,门址不清。经过测量,城墙现存的周长只剩下465米,高度不到1米,遗址的整体面积约为1.4万平方米。
瓦当
试掘工作完成后,开始对发掘的文物进行研究分析:宝马城遗址出土的文物,其陶质陶色、形制、纹饰、制法,都具有金代砖瓦的一般特征。另外,城墙基底部叠压在第四层自然淤积层之上,又被金代地层所叠压,初步判断,宝马城的始建年代与主体使用年代均为金代。
2014年8月份,考古队正式对宝马城遗址进行大规模发掘工作。
金代皇家祭祀长白山的神庙
赵俊杰说,在考古发掘中,考古人员自北向南对宝马城遗址内的三座建筑址进行了揭露。
从发掘情况看,三座建筑址排列严整有序,具有明显的金代高等级建筑特征,且出土建筑构件纹样精美,工艺精湛,瓦当均为兽面,庭院以大块河卵石墁铺的做法极为壮观,表明其等级与性质非同寻常。
兽头
在发掘过程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龙凤纹鸱吻、兽头、鸟形脊饰、迦陵频伽脊饰等物品。在门殿室内铺地砖上出土汉白玉材质的玉册残块若干,上有“癸丑”“金”“於”等字样,进一步证明了城址的皇家身份。
赵俊杰介绍,唐宋时期皇帝册封山岳多用玉册,泰山就曾出土过唐宋时期的禅地玉册。翻阅史料,在《<金史>卷三十五礼志八》中查阅发现:“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金世宗效仿中原皇帝封禅泰山之举,始封长白山神为兴国灵应王,并在长白山北侧建庙奉安,春秋之际遣派官员前往祭祀。金明昌四年(1193年),金章宗为了表达对长白山的崇敬之情,又册封长白山为‘开天宏圣帝’。”
出土玉册上的“癸丑”干支对应公元1193年。此外,从宝马城向南眺望,长白山的主峰尽入眼底。这也符合《大金集礼》中“(长白)山北地一段,各面七十步,可以兴建庙宇”的记载。
因此,可以确认宝马城为金代皇家修建的祭祀长白山的神庙。
鸱吻
为了进一步确认宝马城的形制和功能,考古人员对位于城内回廊外东南侧的建筑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形制完好的烟道、火炕等遗迹。赵俊杰表示,这座建筑址内部构造与此前发掘的建筑不同,具备居住功能,推测为皇家人员前来进行山祭时的住所。
赵俊杰表示,宝马城遗址的发掘,是我国中原地区以外首次通过考古发掘揭露的国家山祭遗存,对了解当时生活习俗与宗教信仰,研究金王朝关于东北边疆的经略以及南北方文化的交流与互动,探索中华文化多样性、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复建古城
“考古发掘工作,还将持续下去。”赵俊杰说,目前,只是完成阶段性工作,还将对古城布局及遗迹细节进行进一步发掘研究。这些,都是为了将来复建古城做准备。
他表示,古城复建选址在遗址附近区域。
吉网 吉刻APP记者 王小野 图片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