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迪推出中置发动机旗舰车型觊觎超跑市场份额,R8并没有成就奥迪。在决定推出一款真正意义上的中置发动机跑车之前,因戈尔施塔特(奥迪总部所在地)早已名扬天下。该车上市后,各方反响非同小可、振奋人心而且出类拔萃,这是制造厂商有能力完成任何事物的铁证。它遥遥领先于更长寿的BMW和梅赛德斯-奔驰,现在甚至可以和无所不能的保时捷展开竞争。原始V8版本的R8是汽车行业中最大胆的尝试:911的地位并非神圣不可侵犯,保时捷的涅磐之路也非升入天堂的唯一方式。Quattro GmbH部门验证了另一条路,奥迪倾力注入了所需的野心、技术和资金使其成为现实。
如今,在初代R8亮相八年之后,它第二次整装待发,从外观上设计上看明显弥补了上一代车型的不足。然而这样做的原因却有一点点不同。保时捷已经从当年的对手变成了亲戚,所以也不再需要一款更适中的V8车型以竞争Carrera。因此,奥迪的5.2升V10发动机——仍旧是自然吸气——成了唯一的发动机选项,而119,500英镑的起售价由此诞生。
R8的定位也由此稍有变化,从跑车跃入超跑行列——这种策略蓄谋已久。虽然人们可以从先前密集推出越来越强大的R8特别款中得到预示,但端倪出现在更早之前,也就是奥迪了解到顾客购买R8的预算有多少时。
我们今天测试的是最快、最昂贵的版本:V10 Plus,能够像其堂兄弟兰博基尼Huracán一样输出449千瓦的功率。事实上,这是奥迪制造的最快车型。现在,为了不给前辈丢脸,它也成为了最具驾驶乐趣的奥迪车型。
设计与建造 ★★★★☆
奥迪声称新款R8是公司生产的公路用车当中,最接近于赛车的车型。最初车型的手动变速箱和V8发动机已经尘封史册——虽然我们有点怀念二者——取而代之的是一部可选功率为397千瓦和449千瓦的5.2升V10发动机,和一部7速双离合Stronic自动变速箱。
这部合金V10发动机有着不胜枚举的改变,例如压缩比的激增,可同时提供直接和间接喷油的全新燃油喷射系统,以及气缸关闭技术的采用。采用长冲程发动机设计后,抵消了气缸倾斜并将相对气缸的发火间隙调整为54度和90度。但发动机的类型仍然是自然吸气式,最大功率在8000转/分时产生,最高转速接近9000转/分,而奥迪称在油门响应上有20%的改进。
这款车采用了与Huracán相同的奥迪空间桁架结构,比过去轻5%但强度提高40%,这种改善源自铝合金铸件、冲压件和钣金,以及由树脂模具成型、碳纤维加固的复合材料。全部的外部车身板件均为铝合金材料。
奥迪称高功率版V10 Plus 的整备质量为1555公斤,但我们将它放在MIRA牌地磅上测量时——其实还装载了超过1万英镑的可选配件——录得1730公斤的数据,这意味着当你选购R8时,应当获得一些指南,以保证爱车能够真正从奥迪在工程上的努力中获益。
至于R8的行驶系统,它的前轮距要比后轮距宽,前后均采用铝制双叉臂悬架,而且——在V10 Plus上——弹簧和被动减振器比前代车型略加硬朗,同时匹配19英寸铝合金锻造车轮。标准的转向机构由电控液压式转为电控机械助力转向。在可选配置中有自适应磁流变减振器和动态比例转向系统——均配备在我们的测试车上。
最后,奥迪为R8配备了引以为傲的quattro动力总成,包括后桥机械式限滑差速器(能够在25%到45%范围内锁止),以及前桥差速器内的多片式离合器总成,这能够比先前使用的粘性联轴器向前轴分配更多的动力,并且反应更加迅速。
内部空间 ★★★★
在驾驶方面,其实前一代R8没有过时,而且在如此长的生命周期内表现依然令人刮目相看。但对于内饰,这种评价并不适用,已经落后于制造商的高标准严要求。但在车型复写本上微不足道的缺点已经完全由接替者抹去。驾驶舱的视觉和触觉感受,甚至是嗅觉感受均得到巨幅升级,为这款奥迪在售车型画龙点睛。
R8的驾驶舱由“单座”(monoposto,指单座赛车)风格扩展,一块大型弧形饰板围划出车门和中控之间的驾驶座,环绕着仪表盘和方向盘,力图给予一种身处赛车的感觉。的确是这样,现在要关注的是标配的奥迪虚拟驾驶舱系统,它用12.3英寸的高对比度TFT屏幕替代了先前R8上的模拟指针。
显示效果灵活、如刀尖般锋利,为内饰其他部分光滑整洁的外观奠定了基础,这与熟悉的软质接合做工以及新型金属拉丝工艺相辅相成,毫无违和感。老款的R8方向盘简单并拥有多项功能。而如今的功能按键星罗棋布。较古老的S tronic换挡选择器已经被一个飞机上使用的上升油门取代。当然,中控显示已经消失,仍保留了前一代R8上传统的挡位转换器。虚拟驾驶舱由方向盘遥控,或者由中控上最新的MMI旋转界面操控。
但这一切都令R8在操作上不会比最新款TT更复杂;二者十分相像,而且极而言之,都有着相同的短板。无论是BMW在i8上采用的创新性,还是迈凯伦在570S上给予的高贵奢华,都完爆奥迪守旧的美学——无论R8的做工品质有多么的高。R8的确是一个乘坐舒适的地方,而且几个小时下来都没有问题,但犹如其他奥迪在售产品一样虚幻。R8令人惊奇的元素明显是白驹过隙。
动力性能 ★★★★☆
在R8的种种神秘感当中,首当其冲的要属它的发动机;几乎就是V10激动人心的声浪和狂野能让车主乐不思蜀,宁愿步行也不会选择一辆排量更小、机械上更平庸的竞品车型。当然,他们不会这么做——至少,不会安于简单的声浪传导系统,或者是通过立体声音响传出的颤抖噪音。
但若是以更酷、更理性的方式,这辆车感觉像是每一个零件都经过修补和优化,以便尽可能地迸发出奥迪V10发动机内心中的速度。
7速S tronic自动变速箱很少在不同齿比间浪费哪怕一纳秒,而且当设定在更运动的自动模式中,能够牢牢地握住低挡齿轮。所以尽管车辆的动力传递不会像涡轮增压的对手们那样天生灵活,但是在路上你会诧异于它比任何对手都快。而当你需要这部车起起停停的时候,无论你放任它自行降档还是手动选择低齿比,它都能够迅捷提速——虽然不如某些对手那样毫不费力,但尽力抓住了每一分每一秒。
这是奥迪的一次追名逐利之举,尽管在静止起步时丧失了十分之一秒,R8 V10 Plus在加速至161公里/小时的排名上仍超越了保时捷911 Turbo S差不多半秒。这很接近于性能级车辆例如迈凯伦650S,曾经在过去几十年里在加速性能上成为次超跑级别车型的标杆。
如果你想要涉足那种暴力美学,你不能畏惧使用加速踏板的每一毫米行程,以及曲轴的每一转可用圈。但这可不是说R8很难挤压出最强动力——这离得很远。起步控制模式介入,整个动力传动系统以无以复加的效率和路面连接在一起。转速表指针猛然指向8700转/分红线之后便再也没有离开低于它2000转/分的区间,在曲轴短暂降低齿比后变速箱会增加齿比,而车辆会异常平稳、原始地窜向前方。
制动踏板感觉有些失望,初始过度的助力影响到我们测试车上的可选碳纤维-陶瓷踏板制动连续性。彻底停止的力度很强但不出色,而制动的抗衰退性能优异。
乘坐与操纵 ★★★☆
这是近几次测试的跑车当中最简洁、最喜人、驾驶经历最没齿难忘的一款,R8不会有突兀的变化。现在棘手的事情就是如何根据你自己的偏好和发动机的需求来配置这款车,和我们能想象到的任何对手比拼。
至少,在我们这台测试车上,有着主动减振器和方向盘选项。即便没有它们,R8 V10 Plus也配备有奥迪驾驶选择系统,包括了五种模式——舒适、自动、动态、个性和性能——最后一种主要面向赛道驾驶,同时还分成了干燥路面、湿滑路面和雪地三种次级模式。
事实是,仪表盘上仅有一种模式十分出彩,而且能根据敏锐的公路或赛道驾驶提供最佳车辆设定——这就是个性模式,只是因为更复杂。R8绷紧的弹簧和轻便、无声、可变直接转向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那种可以像一辆舒适GT跑车一样行驶的想法,而在动态和性能模式中,这些主动系统仅仅加剧了车辆的问题,恶化了乘坐时的被动刚度以及方向盘的超敏感度。
花一些时间去试验你就会发现,你可以勉强构建这种乘坐体验,包括调低R8的自适应系统,这能够提供更长久的稳定性和转向时微弱的感觉。最终你得到的驾乘体验虽然还在磨合之中,但尚可满意,在灵巧的操纵感受中充分融入了保护。
但是老款R8转向中的手感,响应崎岖路面的流畅性,操纵时夹杂的灵活、令人自信的入弯以及可预料的动力不足……在这里很明显都统统消失了。操纵十分平衡,但含糊的转向反馈使得你不敢过分去挖掘,而充裕的动力系统也允许你利用动力去调整车辆弯道路线,只是每一次所需的动力似乎都不同。
购买与拥有 ★★★★
奥迪在处理低价V8发动机R8的天才之处在于销售V10车型时,能够为加配的一切部件漫天要价,从不考虑是否真的值这么多钱。这款车的定位也完全符合大众集团的营销策略。911 Carrera将会降价,而Huracán显然会更贵。
养车费用也无伤大雅,这还算不错,因为R8 Plus的287克/公里的碳排放和12.3升的百公里综合油耗使其殿后。当然了,多数驾驶员不会计算这些,而我们也仅仅在最柔和的驾驶模式中复制了官方数据。在低功率版本上市后,经济性应当会明显改善,但它同样失去了Plus充满光泽的碳纤维外饰、桶形座椅、更运动的悬架以及性能驾驶模式——而且,最后还要说一声,那怪物级别的功率输出。
奥迪R8《车王》杂志评分 ★★★★
它的行进步伐更为扎实,但需要前代R8上的精细。
从新款R8的材料到科技都或多或少借鉴采用了奥迪赛车的制造,这在许多地方都有所体现。我们怀疑,有些民用化的赛车技术似乎摆错了位置。在里面的驾驶体验感觉过于侧重单调的速度、反应和抓地——直白地讲,就是在赛道的电光火石之间你拨动拨片或者踩下踏板。这辆车是对动力和性能、噪音和转速、抓地和牵引发自内心的崇高致敬。在驾驶时令人极度亢奋,却没有日常驾驶超跑时那样全面,交互或者实用。
我们为奥迪在这款车上施展的决心和决断鼓掌。但我们同样很遗憾一些缺失的光芒——或至少是暂时被蒙蔽——它们将初代R8衬托得那么伟大。而且它还没有起步控制和侧向加速度。(网通社 2016年2月16日 北京报道)
1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