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玉马的百年传奇
——记“祁连玉神”李百林
文/李元辉
金剑沉埋,大音希声
他的玉雕作品多次在国家级展览中获奖,但百度搜索却无一字记载;他的家族为凉州作出贡献二百多年,但最终背井离乡,远走肃南;他的家族以凉州大马为主题的玉雕技艺曾经名震河西,但历史却留下一片空白。
他,就是被称之为“祁连玉神”的李百林老人。
↑ 李百林玉雕作品《大走马》
→ 李百林玉雕作品《九环玉刀》
初见“玉神”
说实话,我不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但昨天听到的这段故事,却委实让人心灵受到震撼和冲击。我觉得,一定有必要把它讲出来,而且尽量讲好。
昨天,也就是4月18日。早上九点左右,我的手机响了,来电人是凉州区文化馆严兴奎馆长。他在电话那头神秘又急切地说,元辉,今天有一位贵客路过武威,请你务必抽出时间见一见他。我问,是谁?他说,这位老人身上背负着二百多年的历史,你来就知道了。
作为一位文史爱好者,好奇心和求知欲一下子占据了心头,半小时后,我风风火火地赶到了凉州区文化馆。
办公室里面坐着一位老人,头戴一顶普通的蓝色布帽,穿着朴素,双目炯炯有神,脸上写满了沧桑与风霜。握手寒暄之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公室主任张学峻介绍说,这位老人,名叫李百林,曾用名李柏林,已经72岁了,现居住在肃南。他就是大名鼎鼎的“祁连玉神”,他身上的故事,你一定很感兴趣。
我肃然起敬,迫不及待地问,老人家,您作为武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怎么居住在肃南?
老人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茶,从一句“说来话长”开始,讲起了往事。他时而侃侃而谈,时而沉思不语,从他那断断续续的话中,我知道了一段隐藏了二百多年的历史……
↑ 李百林玉雕作品
《二龙戏珠》
→ 李百林玉雕作品《凉州大马》
玉马减税
清朝乾隆年间,武威开垦耕种了大量土地,兴修了许多水利设施,因此农业经济得到持续发展。但与此相对应的,则是农民缴纳的皇粮国税日益增多,负担越来越重,据说武威一地需纳粮十万八千石。别的地方往往用精美的手工 艺品贿赂各级大臣,从而得以减轻赋税,而凉州当时手工业还不发达,没有能工巧匠打造可以上贡的物品,这让武威的官员们心急如焚。
当时,一位江苏籍的官员恰好在凉州任职,他多方打听,得知江苏有一位李姓匠人,善于雕刻玉石,而且技艺高超,做工精美,便将其延请到凉州来。那位李姓匠人便是李百林老人的先祖。
因为凉州古往今来以马闻名天下,于是,凉州官员们便让李百林的先祖用上等祁连玉石雕刻汉代宝马,而且造型不一,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然后,把雕刻好的玉马进献给各级主管赋税的官员。那些官员见到玉马,如获至宝,爱不释手,遂答应了武威官员的请求,把武威缴纳的粮税从十万八千石减免到八千石。
玉雕神技,石破天惊。武威的官员们非常看重李百林先祖的手艺,便想方设法挽留他。他们在凉州中坝花寨村划给了李百林先祖一块土地,并盖好房子,供其居住和制作玉马。
从此,李百林老人的先祖便定居在武威中坝花寨村,其家族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凉州这片土地上,近二百余年。
↑ 李百林玉雕作品
《汗血宝马》
→ 李百林玉雕作品
独门绝技
凉州李氏玉马雕刻技艺为汉代镂空玉石圆雕,属于北派雕刻。家族制订了严格的家规,把玉马雕刻手艺视作独门绝技,绝不外传。
凉州李氏圆雕作品极富立体感,生动、逼真、传神,观赏者可以从不同角度看到玉雕的各个侧面。正因为如此,它对雕工的技艺要求很高,完成一件玉雕,雕工必须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同时还特别注意作品的各个角度和方位的统一、和谐与融合,只有这样,圆雕作品才经得起观赏者全方位的“透视”。
在长期的制作过程中,凉州李氏玉马雕刻的历代传承人善于总结经验,他们将玉马雕刻工艺总结为三句秘诀,即“三长两短嘴不张,眼如环子蹄如盘,脊梁好像套环弯。”
第一句中,“三长”指玉马的腿长、尾巴长、鬃毛长;“两短”指玉马的耳朵短,马蹄短;“嘴不张”,据李百林老人讲,玉马的嘴巴张开,呈现战马嘶鸣状,就预示着国家将有战争发生,因此,“嘴不张”象征和平安宁。
第二句很好理解,就是玉马的眼睛要大如环子,圆睁如环,显示玉马精气神十足;而马蹄子要大如盘子,这样才安安稳稳,稳如泰山。
第三句重点讲雕刻玉马的脊梁骨时,一定要像古代皮绳套环、马镫形状那样弯曲,这样才有力量,也更有美感。
凉州李氏玉马雕刻的历代传承人,秉承先祖技艺,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制作出了一件件千姿百态、精美绝伦的玉马雕刻作品。当时凉州马神庙众多,里面也多供奉李氏艺人雕刻的马头人身的马王爷像。
↑ 李百林木雕作品
《大胡马》
→ 李百林玉雕作品《凉州大马》
四大名马
李氏玉马雕刻的历代传承人,在长期的玉马制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四大系列,这被李百林老人称之为“四大名马”。而且,在李百林老人的口述中,“四大名马”都被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第一,百骏马。百骏马来自杨家将的传说。宋朝杨家将出征,血战古浪峡之后,宋朝皇帝为了安慰和怀念杨家将满门忠烈,将杨家将所骑乘过的一百匹马赐给凉州,由张义堡、古城、校尉一带的百姓饲养,每年给负责饲养的百姓拨发专款,并规定中途不得宰杀,一直让马老死为止。繁衍在张义堡一带的马被称之为“大胡马”,杨业所乘之马称之为“大走马”。“百骏马”雕刻成之后,可摆成一字长蛇阵、八卦阵等阵型展览。
第二,龙八骏。龙八骏来自于秦始皇的传说。凉州历来为养马之地,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派人到凉州征用战马,当时征用了6000匹马,从中挑选了八匹宝马要送到咸阳。但有一匹瘦马却混在八匹宝马之中,无论如何也赶不走,众人只好作罢,准备将它一起送往咸阳。凉州的官员对挑选出来的八匹宝马赞不绝口,唯独对那匹瘦马颇有微词,说“这么一个干龙王,秦始皇能喜欢吗?”当时秦国有八军,“八”即“霸”,意思是军队称霸天下。到达咸阳后,秦始皇给八军各赐一匹宝马,剩下的瘦马自己骑乘。谁知,秦始皇骑上那匹“干龙王”之后,那马竟然奔跑若飞,如有神助。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纪念九匹马的功劳,下令铸造九马,因秦始皇所乘之马有“干龙王”之称,遂雕刻成龙形,其余八匹马左右后面跟随,此谓之“龙八骏。”凉州官员把李氏玉雕家族雕刻出的“龙八骏”当作镇州之宝上贡。
第三,火焰驹。据说火焰驹出自于肃南皇城镇,有一年天雨不晴,皇城蓄养的一匹战马嘶鸣不已,引得天龙下凡与其交配,生一马驹。到其三岁时,被朝廷征用,日行千里,夜行八百,屡立战功。鞑靼得知消息后,害怕此马被大量繁殖,遂派人于一天夜晚,将皇城的所有战马全部赶走,从此,皇城的养马业一落千丈。后来,三国马超又在皇城培育战马,想得到火焰驹,但没有成功。从此,火焰驹消失。李氏玉马雕刻的历代传承人,根据传说将其雕刻出来,让人叹为观止。
第四,白龙马。白龙马来自于唐玄奘的故事。据说,唐玄奘西天取经,停留在凉州大云寺之后,其所乘的白龙马病倒了,后经凉州高僧治疗后康复如初,且更加健壮。根据此说,凉州李氏就以唐玄奘白龙马为原型进行雕刻。还有一说,古代的“龙马精神”来自于杨家将佘太君,她八十出征,骑乘高头大马,手持龙头拐杖,威风不减当年。凉州李氏玉雕家族将此附会为“龙马精神”,并将其形象用玉雕作品展现出来,遂成一绝。
除了“四大名马”之外,还有“泥马渡康王”的传说,但这个故事却是凉州版本,与南宋赵构毫无相干。据说,有一年,凉州被鞑靼围困,城内的康王从地道出城,用麦草糊泥,做成马型,骑乘泥马渡过凉州城外杨家坝河,最后成功搬取救兵解围。凉州李氏玉雕家族以此传说雕刻泥马,但泥马雕刻一般比较粗糙,往往是初学者学艺之用。
书法家王大臣先生为李百林题字:
祁连玉神
背井离乡
凉州李氏玉雕家族代代传承,至民国年间,仍然为官府做工。
李百林老人的爷爷名叫李俊奎,也继承了这门绝技,得到当时盘踞凉州的军阀马步青的垂青。马步青专门在蝴蝶楼内开辟了一间玉室,将李俊奎请到里面制作玉雕,然后出售给丝绸之路上的中外探险家、商人,换取军饷。
李百林老人的父亲名叫李天山,在抗战期间曾入伍,参加过抗日战争,并立有军功,解放后被安排到武威水利系统工作。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李百林老人的爷爷李俊奎曾经替军阀马步青制作过玉雕,家族竟被定为“牛鬼蛇神”,备遭批斗。无奈之余,李天山带领全家于1967年离乡背井,投奔肃南安家。部分族人则远走新疆定居。
就这样,李百林家族离开了世代居住二百多年的凉州中坝花寨村。
1981年,李百林在肃南一家玉石加工厂做工,又开始施展中断好多年的祖传绝技。1995年起,李百林正式开始进行玉马、玉龙雕刻,名声鹊起,其作品多次在国内外举办展览,并被数十家博物馆收藏。2011年,李百林老人的玉雕作品《凉州大马》,在中国首届国际祁连玉石文化旅游博览会中荣获铜奖。
书法家王大臣先生为李百林题字:
龙马精神
落叶归根
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凉州大地上传承二百多年的李氏玉雕技艺,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为世人所知。
凉州中坝花寨村有一位老人名叫贾宗银(已于2016年去世),他有一位姑父名叫李俊多,在新疆定居,按辈分上算,李俊多正是李百林的爷爷辈。
2015年,李俊多因年老多病,遂产生死后安葬故乡凉州的意愿。他从新疆来到凉州中坝花寨村后,就住在贾宗银家里。期间,李俊多将李百林身怀绝技的事情告诉给了贾宗银,并说李氏一家愿意将这项文化遗产申报给家乡凉州,真正实现落叶归根。
贾宗银先生十分热心,于2015年年底来到凉州区文化馆,找到了严兴奎馆长和张学峻主任,表达了上述意思。当时凉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刚刚结束,对于这项从未听说的事情,严兴奎馆长和张学峻主任虽然将信将疑,但也不敢怠慢,他们带着负责的态度立即前去肃南调查。
得知事情真相后,凉州区文化馆立即将李氏汉代镂空玉石圆雕技艺申报为凉州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升格为市级,现正申报省级。武威民俗博物馆馆长徐文吉先生经过不懈努力,将李百林老人的部分作品收藏在武威南城门楼民俗博物馆中长期展出。
近日,李百林老人正带着他的玉雕作品《龙八骏》,前去兰州参展,结束之后将应邀在敦煌文博会上展览。
祝凉州玉雕走出甘肃,走向全国!
谨以此文铭记武威非物质文化遗产
——凉州汉代镂空玉石圆雕,并向其传承人李百林老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