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合义如今生意不错,挣到了钱,开起了奥迪
河南商报记者 孙李爽/文 刘鸿翔/图
戴着金表、开着奥迪,一口家乡话的侯合义在陌生人眼里,有点儿“暴发户”的形象。
不过,他坚决不认同。他说,自己的财富不是突然得到的,而是二十多年的奋斗,一点一滴积累的。
从农民工做到工程项目经理,并成为德胜管业的河南总代理,已经丰衣足食的侯合义常在朋友面前说:吃水不忘挖井人,是当年那位“贵人”的一句话点醒了他。
他说,他想把他的故事和“贵人”的话,讲给奋斗在这座城市的每个人。
那些年
初中辍学 当起游乡木匠
“我从15岁开始打拼,到现在已经29年了,吃的苦比普通人吃的盐都多。”侯合义在郑州已定居多年,可是每当有人问起他是哪的人时,他便说自己是开封县陈留镇李郑庄村人。他认为,不管走到哪,根永远在那里。
侯合义说,他家弟兄3个,父母都是老实人,父亲种地、母亲做些小生意,供他们兄弟3个读到了初中,之后实在无能为力,哥仨便都相继辍学。
侯合义跟哥哥学木工,15岁的他就扛着刨子、斧头、铁锯等百十斤的工具游乡找活。4年里,靠着两条腿,侯合义去过新密、巩义、许昌,还去过西安等地。
那些事
债主追债 有家不敢回
1989年,侯合义19岁,他第一次来郑州。天然商厦装修时,他是其中的一个小木工。
侯合义当时就下定决心要在这儿出人头地,不混出个样子不回家。可后来他发现,城里活儿难干,手艺好的太多,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子,怎么能和经验丰富的老木匠比?“干了没多久,我和几个老乡就回家了。”他说。
侯合义总有些不甘心。没几天,他又来到郑州。“我在郑州四处转,瞅瞅哪装修,就进去问要不要木工。”寻了半个月,晚上侯合义就睡在东明路与纬四路交叉口附近的路边,纸箱当席,自己带有被子,就这样和衣睡了半个月。
终于,一家装修公司看上了他,侯合义在这家公司干了两年。两年后,他在禹州独自接了装修工程,而因对方没付齐装修款,他拖欠七八十个民工近7万元。那个年代,一个民工一天工资是7到15元。
此后,侯合义回了老家,开始了被追债、起早贪黑做家具还债的生涯。“1年半,还了2万多元。”侯合义说,还债期间,他和妻子没吃过肉。
“还欠4万元。”侯合义和妻子算着,他还得来郑州打工挣钱。
那句话
“贵人”的话 把他“拉”了起来
第三次来郑州,大概是1994年,他和妻子在齐礼闫村租了间小屋。
妻子在饭馆端盘子刷碗,他在大学路写个木工牌子,同时蹬着车找活儿。
为省房租、早点儿还清债,侯合义和妻子随后搬到房租更低的耿河村,一住就是5年多。中间,夫妻俩省吃俭用,馒头就开水度日,债终于还清了。
4年还清了债,压力突然小了很多,侯合义开始迷茫起来:“在郑州人生地不熟,没有平台,工程不好接。”
1998年,正当侯合义迷茫无助时,在科技馆包了个小工程的他遇到了当时的监理老赵,也就是他后来常说的“贵人”。
“干事,和掘井一样,认准了,就深挖,肯定会出水。”侯合义记得,老赵是在自己办公室说这句话的,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侯合义,只要坚持下去,肯定会有出头之日。
这句话,让侯合义有了动力。“我那时开始想,我要在郑州找到我的位置。”他说。
此后,老赵陆续给侯合义介绍了几个项目,侯合义的市场渐渐被打开。
奋斗
晚上不睡觉 偷偷学技术
如今,侯合义在郑州已站稳了脚跟,从木工变成几个工程的项目经理,同时还是德胜管业的河南总代理,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公司。
老赵与侯合义早已成了挚友。“吃水不忘挖井人,他一句话点醒了我,现在我俩几乎连钱都不分了。”侯合义笑着说。
木工出身的侯合义,刚开始对他后来所从事的装修根本不懂,而那时装修基本都是南方人在做,“南方人精,做装修时根本不让外人看。”
“不让看,我就偷看。”侯合义说,一些装修的技术活,南方人都在晚上干,而且还扯块布挡住,他就整日跟着他们,晚上也和他们睡在一起,等这群人干活时,便猫着眼看,“装修用的啥材料,活儿咋干的,我都得记住。”
渐渐地,侯合义的破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后来换成了小轿车,2000年,他在郑州买了第一套房。
奋斗了29年,中间迷茫时老赵的一句话给了他力量。侯合义说,说出这段故事,是想让正在郑州打拼的人知道:天无绝人之路,只要好学、肯干,总会有出头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