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电视看得少了,不过经常会坐飞机出差,机场、飞机上,经常都会看到不少汽车品牌的广告投放。再加上我习惯收看的体育频道也会插播汽车广告,不如也顺便聊聊汽车广告吧:我作为汽车媒体人,是怎么看汽车广告的。
这个“看”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我们是怎么“观看”汽车广告的,第二个意思,我们怎么“看待”汽车广告。
首先这些广告要过真实性的关。因为我们这行就是开车的,并且对汽车的不同驱动方式、车身结构、底盘设计,表现出来的驾驶性能都一清二楚。所以在汽车广告里看到的各种汽车“特技”,很快就能一眼分辨出这个是真的,那个是假的,这个是车手技术牛逼,那个是这车的真本事。例如手刹入库,这真是跟车手技术关系更大一些。
在例如单边车轮行驶,理论上任何一辆车,只要经过特殊改装,车手技术足够好就能做得到。
再如之前挺火的过山车大回环,只要有足够的速度,满足V≥√(H*49)就没问题,如大回环高20米,车速超过100km/h就一定能完成;40米呢,140km/h也够了。
汽车广告从功能上或者说从层次上大致分了几个类型,最初级的是产品印象养成,第二级是强化产品功能卖点,第三级是品牌形象塑造。
第一种对路人,也是针对性比较弱的,新产品刚上的时候的广告。
一般的套路是这样的,车子从繁华的都市驶出来,然后浑厚男低音讲一句“未登场,已成潮流”,或者“以超越,回应超越”这些看似很气势磅礴,很玄幻的旁白,反正听起来显着牛逼就好了。但其实看完你会发现,任何一辆车都能够套进去,这就是传说中的套路。
车子拐个弯,接上女主角,进入小资调情模式。再切一个场景,来到了海边公路,海风那个吹啊,海浪那个惊涛拍岸啊,再来一局“时不我待,勇者,通往未知,坚忍不拔”等这些每个汉字都看得懂,连起来就不知道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的广告词。
最后,车子最好还能上山下海,“你,被世界主宰,还是主宰这个世界”然后黑幕,报车名。
最后总结一下这类广告的套路:车子一路开,高楼两边排,女主上车来,男主笑开怀;掉头开进山,顺便打个怪,牛群来开路,尘土飞起来;尊贵又豪华,认准这品牌,上天又下海,世界我主宰。套路都一样,过目难不忘。这类广告基本我没有看的欲望。
第二种广告是已经经过了第一层次的“科普”了 ,存在感刷完了,开始强化产品的某些卖点,对潜在潜在消费者,有一定指向性。
我觉得比较典型的广告就是奥迪A3用广告来展示自己的“Autohold”功能不会溜坡。
一只聪明的松鼠带着一个坚果,在一个上坡的红绿灯处等待。当它看到有一辆车被红灯拦下来,就把坚果放在这车的车轮后面。车子坡起时候轻微溜后,车轮刚好把坚果的壳压碎,这样小松鼠就可以坐享其成了。瞧,这个狡猾的小东西。今天它等来了一辆奥迪A3,它打算故伎重演,然而没想到,A3一个招呼都不打,完全没有溜后就向前起步了,松鼠这下傻眼了,只能一脸懵逼地看着原封不动的坚果。
这种广告还挺有趣的,参考广告怎么样解构一个产品的卖点,也算是给自己上上营销课了。
合格的产品卖点广告,一定要做到信达雅兼备。“开理念上西天”就是因为“不雅”而沦为广告营销的行业笑话。
我们这些人对着汽车广告,算是“活明白”了的人,广告的洗脑效果,基本上是要打折扣的。但是对第三个层次的广告,反而会因为对某个品牌本身就有更多理解,而有比普通观众有更深的感触。
第三个层次是品牌形象诉求,它不卖具体的车型,只卖品牌理念。这是最看得出广告主调性的。只要创意超棒的话,这些广告会非常好看。偷偷吐槽一句,同一个品牌,国内和国外的广告,画风差距最大的就是这些“务虚”的广告。
或者这么说,一些非常棒的汽车广告,就算你看到它是在卖产品,但其实它的内核也是在传递品牌形象。保时捷、宝马、奥迪、丰田、本田都玩得很溜。
保时捷玩这些广告真的是非常溜,毕竟这个品牌不管是品牌的历史、旗下的产品、赛车场上的成绩,有太多可以用来显摆的丰功伟绩了。例如最近和乐高合作的一个保时捷博物馆广告,就做得有趣又走心。
两个乐高小人趁着保时捷博物馆闭馆,自己开着乐高的911玩具车在博物馆里面搞了一场迷你比赛。整个广告有点《博物馆惊魂夜》的感觉,一些包袱抖得让人会心一笑。不剧透了,B站观光团欢迎你:av20464397。(用法:打开Bilibili主站,在网址栏后面加“/”,黏贴这个视频代码)
奥迪的一个超有趣霸王龙广告,也是不剧透了,继续是B站暗号:av9475647。看完你会觉得,其实德国人也是很幽默,很会玩梗的。
说到走心,不得不提丰田的父亲节广告,一个品牌,伴随一个爸爸走过人生的几个阶段:av2463193。没看过的都赶紧给我去看,没哭过的都给我哭,哭过的再陪我哭一遍!
av19896511,本田粉必看,不是本田粉,看完应该也能理解为什么这个世界上会有本田粉。每一款出现的本田“制品”都有自己的故事,看看你知道多少。
回到后一个话题,我们这些对车已经吃得比一般人更透的人是怎么“看待”汽车广告的呢?会不会因为汽车广告而买车呢?
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通过广告可以判断品牌营销部门的口味(但不是水平高低)和行事风格,是夸张的,还是务实的,是基于真实产品力的,还是言过其实的。决策层是倾向于拍一个“我想表达什么”的广告,还是“观众爱看什么”的广告。不用说,后者疗效肯定更好。
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因为一个拍得好的广告,对一个品牌生出更多的好感,这一点,和所有爱车的人都是一样的,无关乎我们是不是吃这行的饭吃到审美疲劳。
至于第二个问题,我不太会用汽车广告来判断产品好坏,毕竟我们自己就是干产品评测的,还是更相信自己真实的试驾感受。早年间迈腾拍过一个表达自己的DSG起步平顺性秒杀凯美瑞的广告,我记得那是我看国内汽车广告笑得最大声的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