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A4L在上海上市了,大家当然很关心,各媒体都解释了很多。
不过,在上市转天,还发生了一件有意思的事儿:一汽大众奥迪分别和阿里巴巴、百度、腾讯在上海正式签署了三方合作备忘录,宣布将在大数据、电商、汽车互联网金融、车联网和城市智能交通等方面展开合作。熟悉互联网圈的人都知道,虽然主营业务不同,但 BAT(百度、腾讯、阿里)三家总会被人有意无意刻意一起比较。并且,一旦当各家在某些业务上出现竞争的时候,看热闹的人就更多了。
因此,当奥迪宣布一波三杀带走 BAT 的时候,我们居然一时有点不敢相信。
各自的合作内容
先来看看奥迪官方是怎么描述和 BAT 的合作内容的(文字相比官方新闻稿略有调整):
百度: 在智能汽车、车联网服务、大数据方面展开合作。搭载百度 CarLife 之后,用户能在奥迪的 MMI 信息娱乐系统上使用百度提供的例如导航或音乐等服务等。
阿里: 在电商、金融、大数据、娱乐等方面展开合作。在品牌营销层面,奥迪也和阿里妈妈展开了合作。另外,由于阿里旗下的高德地图的存在,双方的合作也让奥迪成为中国第一家搭载高分辨率 3D 地图的豪华汽车品牌。
腾讯: 主要基于车载信息系统展开合作。未来,奥迪全系车型将与微信 Mycar 服务相结合,能够通过微信和汽车进行数据传输,还能实现车车之间的位置及音乐共享。
从签署的合作内容来看,百度的车机手机互联方案、阿里的电商和金融、腾讯微信社交属性,都是各自相对的优势领域。奥迪和 BAT 三家的合作,选择的合作内容和对象都比较精准。从路数上来说,合作是对了。
但是,这次合作真的只像书面写的那么简单?
合作的意义
奥迪和 BAT 合作的意图很容易理解,简单说就是本地化。对于一个国外的汽车品牌来说,本土化是必须优先考虑的因素。在过去,国外品牌可以选择与本土车厂合资,推出「特供」车型等方式搞定车辆本土化。但随着汽车智能化、联网化的变革,用户对于汽车的购买、使用体验都出现了很明显的变化。因此,如果还按照原来的体系,车厂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日渐增长的各种需求。
另外,在这一波互联网的浪潮中,出现了类似 BAT 的企业,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 手头既有本地化服务,又能用服务把用户连接起来。 并且,他们开始意识到车联网是下一个可能爆发的用户增长点,并开始研发相关产品。
因此,互联网企业和主机厂的需求在这个节点上是契合的。
具体从 BAT 的角度看,他们对于汽车领域的商业模式都有自己的明显路径。比如百度的自动驾驶以及人工智能技术、阿里的金融数据后市场、腾讯的社交信息服务等等。因此,如何把自己的产品和车厂深度合作,显然是他们考虑的重点。
通过这次合作,BAT 三家把自己的产品服务和汽车实现了深度结合。这也是他们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在尝试做的事情,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这次三家选择同时和奥迪合作,显然是达到了一种默契的和谐。只不过,目前的和谐能持续多久?各自业务的冲突会不会随着合作的深入体现的越来越明显?加入车厂之后,四方对于话语权的争夺又会是怎么样的?这些都还不得而知。
再来说说对奥迪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在汽车圈,也存在类似 BAT 这种三个字母型的企业,也就是 BBA(宝马、奔驰、奥迪)。由于品牌定位、目标人群的高度重合,它们总会被拿来做最直接的比较。有意思的是,在以往很多次的借势营销以及广告宣传里,2B 总是给人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并且每次都默契的把 A 落下。奥迪显得有些势单力薄。
对于奥迪来说,这次同时拿下 BAT,证明在目前这波本土化浪潮中,它们已经暂时领先于宝马跟奔驰,算是打了个翻身仗。虽然宝马在去年就和 QQ 有了合作,奔驰也在前几天完成了微信互联的正式上车,但是这类「细微」的合作,显然不足以覆盖汽车联网化、智能化变革中用户产生的各种需求。一旦奥迪系统性的整合 BAT 服务之后,那么从汽车销售、使用、后市场等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就都实现了本地化。这在体验上产生的优势,显然不可忽视。用户购车时候的考虑因素,也一定会向这些方面倾斜。
另外,借助 BAT 等互联网企业的形象,奥迪也能从之前「高高在上」的主机厂形象中脱离出来,增加用户的亲切感。BAT 的巨大流量,也能给奥迪带来 C 端用户的更多曝光和存在感。
总之,奥迪这次拿下 BAT,至少从表面看是件不容易、且有很大想象空间的事。不过,如何平衡这三家巨头之间的利益,最大化的利用好各家优势,这里面的难度应该要比我们想的大很多。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