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统一天下11年的秦始皇病逝,时年49岁。这一年,46岁的刘三同志,还在芒砀山里当山大王。第二年,也就是秦二世元年,轰轰烈烈的大泽乡起义爆发了,从而拉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大幕。
这次起义的主角是阳城(河南登封)人陈胜和阳夏(河南太康)人吴广。陈胜同志佃户出身,家境贫寒但是很有志气。有一次给地主耕完地在田间地头休息的时候,他对一起干活的农民朋友们说了一句现在毕业分别时大家经常调侃的话,“苟富贵,勿相忘!”。意思就是说,大家以后谁发达了,记得互相拉当年的老兄弟们一把。当然,潜台词就是,我如果大富大贵了,一定不会忘记老哥儿几个的。
老哥们听完都哈哈大笑,咱们这些个泥腿子,都是给地主老财干苦力的,比牛马也强不了多少,还富贵呢~你陈胜真是做白日梦啊!陈胜紧接着说了第二句名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你们这些小家雀儿,怎么能知道我这只天鹅的志向呢!
说老实话,当年上初中,在语文课本上读到《史记-陈涉世家》,读到这一句的时候,真有石破天惊之感,当然还有下文的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真的是最早的人权觉醒者了。曾国藩曾经说过相人的几个办法,其中有一句“富贵看精神,功名看气概”。就是说一个人是否会富贵,要看他是不是精气神足、斗志昂扬;一个人会不会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要看他是不是气度非凡。陈胜后来能干那么大的事儿,而不是像其他同伴一样,一直都是泥腿子,跟他更高的追求是分不开的。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调民夫去渔阳(现在北京密云)戍边,充当大秦的北境守夜人。陈胜、吴广都在这支九百人的队伍里,并且还是民夫中的头目。由此可见,陈胜吴广在当地已经有一定的影响力了。从现在的河南中部到北京密云,高铁几个小时就到了。可是那个年头,大家都要腿儿着去。这将近1000公里,还要翻山越岭,可想而知有多艰苦。更惨的是,七月正是北方夏季多暴雨的时候。队伍走到蕲县大泽乡(现在安徽宿州),这暴雨连下了好几天,道路都堵塞了。就算雨停了,还要等路修好,这泥泞的路也走不快啊。大家算算日子,心里知道,预定的日期是无论如何也到不了渔阳了。按照秦国的法律,失期当斩。就是说误了日期的民夫,必须杀头。请注意这条毫无弹性的法律,正是这条法令,促成了这次轰轰烈烈的起义。
陈胜吴广是最早意识到这个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的人。咱们这些人,有一个算一个,等到了渔阳,脑袋都要搬家。横竖都是死,咱们反了吧!干就干!
问题是,怎么干?从战略上说,起义能不能行得通?我们的口号是什么?从战术上说,怎么实施这次起义?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从发展的角度看,起义成功了下一步怎么办,失败了又怎么办?请注意这几个问题,这是陈胜吴广及其千千万万后来者,起义所无法绕开的问题。
来来来,我们一个一个,看看历史上最早的农民起义领袖,给出了什么样的答案。
首先是战略问题。
起义能不能行得通?就是说当今天下,矛盾的双方或多方是什么,或者说矛盾的阶级有哪些。陈胜给出的答案是,天下苦秦久矣。就是说秦朝的统治太残暴了,老百姓都要被压迫得活不下去了。不是戍边,就是修宫殿、修长城。秦法又严酷,犯一点小错就要受重罚。所以,矛盾或对立的双方是大秦的统治者和普通民众。既然有了民意基础,只要有合适的政治口号,就可以团结起广大的劳动人民,跟残暴的统治者干他娘的!
可惜,说到这个政治口号,陈胜吴广们的政治幼稚就显露无疑了。陈胜给出的旗号是“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就是说我们起义军是公子扶苏和将军项燕的队伍。这里有必要介绍下这二位。
公子扶苏是秦始皇的大儿子,也就是秦二世胡亥的亲哥哥。扶苏受儒家影响比较深,贤德仁慈,对老爹秦始皇很多好大喜功的做法并不赞成,所以经常劝谏秦始皇。秦始皇作为第一个真正统一天下的皇帝,向来自命不凡,而且由于治国理政的观念不合,渐渐就不太喜欢这个大儿子,就外放扶苏就长城边的蒙恬(就是电影《神话》里成龙大哥饰演的蒙毅的哥哥)那里,去当长城施工队的总包工头。结果秦始皇最后一次巡视山东六国的时候,突然病死在沙丘(现在河北邢台),遗命让长子扶苏即位。但是大太监赵高伙同丞相李斯为了自己的功名利禄,篡改了遗诏,改立秦始皇小儿子胡亥当皇帝,这就是秦二世。同时下令把公子扶苏和将军蒙恬、蒙毅都赐死了。蒙恬手下的长城守夜人和包工队,就留给副手王离(大将军王翦的孙子)统领,然后在后来的巨鹿之战中,被项羽给一锅端了,这个咱们后面再细说。
将军项燕呢,是楚国的最后一位名将,也是楚霸王项羽的爷爷。秦始皇灭亡楚国的战争中,项燕统楚国之兵,大败秦军二十万大军,这是灭六国当中秦国吃的唯一一场败仗。可见项羽的爷爷多么厉害。最后秦始皇派大将王翦,率领六十万大军,再次征伐楚国。这一次项燕寡不敌众,楚国气数已尽。项燕战死,楚国灭亡。
所以呢,这个公子扶苏和项燕,明显不挨着,如果说有点联系,那也应该是敌对的双方,不可能联合。所以陈胜打出来自己是扶苏和项燕的部下,这明显是忽悠人啊。当然,这九百人都是泥腿子,估计也不会了解那么多。大家只知道,不论是扶苏活着,或者项燕活着,大家都会过上比现在更好的日子。所以,这也可以看出,平时多关心下时事政治,是多么的必要。关键时刻,不会被忽悠啊。
战略问题算是解决了。接下来是战术问题。
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或者说,该依靠谁,反对谁?这支九百人的队伍里,除了陈胜吴广,剩下的人可以非常容易地分成两拨,一拨是代表秦王朝的押送官员,也就是都尉,人数:两人。剩下的全部是要戍边的农民。那就简单了,依靠多数的农民,反对少数的都尉。
问题进一步分解。怎么依靠农民,或者说怎么争取农民的支持。既然苦于失期当斩的秦律,大家确实很倾向于起义。问题是,大家为啥听你陈胜吴广的呢?这个时候,后来几千年起义的标配套路——封建迷信,开始登场了。陈胜首先写了张布条,写了“陈胜王”(也就是说陈胜应该称王),然后放到市场卖的鱼的鱼肚子里。然后故意让炊事班买回来,于是这一集的《炊事班的故事》的题目就叫:鱼肚子里的天书。幸好炊事班知道要先清理鱼的内脏,要不然直接炖了,可能这次伟大的作弊行为,就真的“泡汤”(泡到鱼汤里)了。然后又让吴广大晚上跑到驻地旁边的祠堂里,学着狐狸的叫声,叫道:“大楚兴,陈胜王”(就是我们楚国要复兴了,陈胜要当大王)。经过这两次成功的作弊行为,结果非常好,大家都相信了陈胜是上天派下来复兴楚国的。
利用封建迷信来蛊惑人民群众,在封建社会多次农民起义当中都能看到或多或少的影子,直到清朝的白莲教和太平天国,依然如此。历史真是不断的轮回重复啊。
解决了怎么依靠群众的问题,接下来就是怎么打倒反对派的问题。往往这个时候,就是要点燃起义的导火索了。最好是想办法激起民愤,然后假借群众的力量,铲除反对分子。办法很快想到了。吴广在队伍里平时比较有威信,大家都服他。估计这也是陈胜为什么一开始联络吴广而不是其他人的原因。所以吴广趁着都尉喝醉了,故意多次说要逃走,不去渔阳送死了,结果就把都尉激怒了,要拿鞭子抽打吴广。然后陈胜吴广就合伙杀了两个都尉。KO反对派的任务也完成了。
接下来就是发动起义最重要的收尾工作——演讲。演讲的作用是统一思想,告诉大家,我们在干什么,我们要干什么,我们下一步怎么干。我们在干什么,在起义,在反抗暴秦。为啥要起义,因为失期当斩。我们要干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我们要做王侯将相,要大富大贵!下一步怎么办,打出我们的旗号(公子扶苏项燕),抢钱抢粮抢地盘,建立革命根据地!
至此,陈胜吴广起义,正式拉开帷幕。我们可以简单复盘一下这个过程。首先,这次起义是仓促的,而不是早有预谋的。如果不是该死的连阴雨和毫不留情的失期当斩的大秦律,我相信陈胜吴广是会老老实实去当北境守夜人的。毕竟大秦此时完全看不出有崩溃的迹象,而且军事力量非常强大。其次,当决定举义时,分析得出“天下苦秦久矣”的趋势,认定起义反秦是有前途的。在具体实施层面,先是利用封建迷信达到了团结自己人的目的,又人为制造和反对派的矛盾,铲除坏分子,正式起义。最后,利用演讲统一思想,告诉大家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做反王,做王侯将相。我们现阶段的旗号是:称大楚军,最高领导人是扶苏和项燕。下一步的目标是扩大根据地。
陈胜吴广的伟大,在于作为两个农民代表,不惧怕秦朝的暴力,在近乎独立的情况下,发明了农民起义的标准模板,并给出了自己的参考答案。除了打出的旗号有点阶级局限性之外,别的步骤都恰到好处。可就是这个具有鲜明农民特色的旗号,注定了这只起义军必将失败的命运。
历代农民起义军,难以独立建立长久政权的原因,还是出于农民阶级小富即安的小农心态。毕竟曾经穷苦过,被人看不起过,一旦手里有了权力,立刻暴露出一种暴发户的形象,目光短浅,及时行乐。而能够突破这种阶级局限性,升级底层操作系统的农民队伍,才能真正地夺取政权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比如刘邦,比如朱元璋。
显然,我们的陈胜同志,并没有这样的宏图远略。大泽乡起义后,陈胜派人攻打蕲县和周围的县城。果然不出所料,老百姓苦于秦朝的统治,纷纷加入义军,很快打下了一片根据地,并攻克了陈县(现在河南淮阳)。陈县是陈郡的首府。秦朝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单位,郡大概相当于现在的省吧。所以相当于打下了省城。更何况陈县在楚国末期还做过楚国首都。所以起义军就在短短数月之间,在一定程度上算是收复故都,拿下大片根据地了。
这时候,刘邦同志早年投奔的外黄县令张耳和张耳的好友陈馀来投奔陈胜。张耳陈馀都是有名的贤士,陈胜同志对他俩的到来非常高兴,自己一群土包子闹革命,终于来了两位读书人了。正好这时陈县的父老乡亲,一起来劝陈胜同志称王建国。张耳陈馀第一次出场,就表明了自己的贤名不是盖的。
他俩说,咱们为啥起兵造反,是因为秦国灭亡了六国,统治还太残暴,拿老百姓不当人啊。咱们起兵是为了为天下人除害,替天行道诛灭暴秦。咋地,现在才攻下陈县就想面南背北登基坐殿了?这让天下人怎么看咱们,他们就会觉得咱们起兵是为了给自己谋私利!那咱们应该怎么干?您不但不能称王,还要把原来山东六国国王的后人找出来,让他们一一复国。这样一来显示您大公无私,二来这些复国的诸侯王就会成为秦国的首要讨伐对象,给咱们争取发展壮大的时间。到时候咱们打进咸阳灭了秦国,哪个诸侯王敢不服从您,您那时候当皇帝还不是实至名归!
不得不说,张耳陈馀的这番高论真的是高屋建瓴,对局势的分析切中肯綮,简直就是对灭秦大业的顶级战略构想。这个构想之所以厉害,主要在于,它指明了反秦革命的动机、依靠力量和最高目标。
咦,这个在陈胜策划大泽乡起义的时候,不是就说过一遍了吗?是说过一遍了,只是泥腿子陈胜的答案,和张耳陈馀的答案,并不一样。关于动机,大泽乡起义是因为失期当斩,横竖是死,被秦律逼反的。目标也是为了做王侯将相。而不是张耳陈馀说的要吊民伐罪,为天下人谋福利。说到依靠的力量,陈胜主要还是依靠农民,至少是没有明确意识到要拉拢六国旧贵族。而这一点,是致命的。因为当时秦国统一天下后,军事实力空前强大。把天下的所有兵器都运到咸阳,防止六国发动叛乱。所以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只能“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而且秦国的士兵都是久经战阵,将领都是能征惯战。正规军打农民军,那可是高维打低维,基本上可以团灭。如果没有六国旧贵族的支持,首先打仗就打不过秦军。更重要的一点是,秦朝统治残暴,大家都怀念原来六国各自统治的时期,所以六国旧贵族在当地仍有很高的号召力。脱离了这一点,农民起义就很难迅速得到人民的支持。所以,只有让六国旧贵族复国,拉拢他们一起对抗秦国,起义才能壮大,秦国的正规军才能陷入人民的汪洋大海,革命才能真正成功。
事后刘邦项羽灭秦,就是按照这个思路来的。可惜,陈胜同志没有看到那一天。
老子是为了当王侯将相才造反的,不是他娘的为了诛灭暴秦,那只是个幌子罢了。再说了,就算是为了吊民伐罪,老子只有当了王,才能更好地指挥大家嘛。老子当了半辈子泥腿子,受过苦,受过累,受过无知小人的嘲笑,咋地,现在我就要富贵了,就要称王称霸,让大家伙都瞧瞧!
这时的陈胜同志,仍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小农思想,更别谈改造思想。他也像攻下南京的天王洪秀全一样,急忙地开始建立政权,准备坐金銮殿了。陈胜自立为王,实现了当时发动起义时“陈胜王”的梦想,定国号为“张楚”。自己相当于这个张楚国的国王,并封起义大功臣吴广为假王,相当于自己的副手。并派出各路人马去北伐和西征。
一千五百多年以后,同样有一支农民起义军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同样有谋士提出了自己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起义军的首领坚定地执行了这一策略并夺取了天下。这个首领的名字叫,朱元璋。
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分苛责陈胜。毕竟,他是秦末第一个举起反秦大旗的人。同样是去服徭役,同样是没办法完成押送任务,同样后果都很严重,但是我们主角光环的刘三同志选择了逃亡,而陈胜选择了起义。或许是刘三同志谨慎,需要静观时变,或者是他对大秦帝国还有一丝感情,当然我想更多的原因可能是秦灭六国的余威尚在。但无论如何,陈胜的勇气,值得肯定。“有多少风流人物? 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伟人对陈胜吴广的评价,多么中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