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共冲突
10 月 11 日,毛泽东返回延安。周恩来、王若飞留在重庆,继续同国民党政府谈判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问题。毛泽东在返回延安的当天,向政治局报告了重庆谈判的情况和双十协定的内容。毛泽东说:《双十协定》这个东西,第一个好处是采取平等的方式,双方正式签订协定,这是历史上未有过的;第二,有成议的 6 条,都是有益于人民的,有了这些很好,国民党再发动内战,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粉碎他们的进攻。
几天后,毛泽东又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关于重庆谈判》的演讲。他说,我们的基本方针是:人民的武装,一支枪,一粒子弹,都要保存,不能交出去。已经达成的协议,还只是纸上的东西。纸上的东西并不等于现实的东西。我们的任务是坚持这个协定,要国民党兑现,继续争取和平,如果他们要打,就把他们彻底消灭,把他消灭,他就舒服了。
早在重庆谈判的时候,即 9 月 19 日,中共中央确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调山东分局书记、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率领分局和军区领导机关及山东部队 5 个主力师约 9万人马进入东北,同时又调已经到达冀鲁豫平原的林彪、肖劲光转向东北,调新四军第 3 师黄克诚率主力 3 万余人进入东北。又从各解放区调集 2 万名干部进入东北。政治局委员陈云、高岗、张闻天以及李富春、林枫等中央委员入东北,去东北的部队从邻近的冀热辽边区和山东,由水陆两路兼程进入东北。开入东北的部队和东北抗日联军一起,解除敌伪武装,组织人民政权。进入东北的部队和抗日联军统一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司令员,彭真为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为第二政治委员。不久,东北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
《双十协定》墨迹未干,蒋介石于 10 月 13 日密令国民党军队将领,遵照他手订的《剿匪手本》,努力进剿。胡宗南、孙连仲部 20 余万人沿着平汉、同蒲、正太、平绥、津浦 5 条铁路向解放区推进,目标是割裂华北解放区,抢占北平、天津。
国民党部队在美国帮助下,调动各种运输工具。美军驻华总司令魏德迈集中在中国与印度境内所有美国军用和民用飞机,帮助蒋介石将驻湖南的新6军运到南京、第94军和汤恩伯总部空运到上海、将第92军空运到北平,以飞机帮助蒋介石将第52军、第13军运到山海关,这两个军长驱进入东北。美国从海上运送新6军,由广东运送新1军经秦皇岛登陆窜入东北。尔后又从越南海防把第53军和云南第60军、第 93 军、第71军海运至东北。
美军当时占领了津沽至秦皇岛一带的滩头阵地,等待蒋介石的军队前来接收。蒋介石派杜聿明负责打开北平至沈阳的交通线。蒋介石为集中力量抢占东北,派熊式辉为东北行营主任,杜聿明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
第一战区胡宗南的两个军,经同蒲铁路、正太铁路开抵石家庄;第十一战区孙连仲的 3 个军,从豫北的新乡沿平汉铁路北犯,企图夺占邯郸,北上同石家庄的胡宗南部会师。蒋军所到之处,实行“清剿”,摧毁民选政府,屠杀抗日干部及抗日军人家属,抢掠财物,奸淫妇女,人民惨遭荼毒,愤不能忍。
八路军为和平团结大计,仍一忍再忍,一让再让,最后退至漳河以北。蒋介石以进军太慢,命胡宗南秘密飞赴郑州,颁发《剿匪手本》,坚决进剿,限期进攻。
在中国人民坚决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情况下,美国改换手法,召回臭名昭著的驻华大使赫尔利,另派陆军参谋长、五星上将马歇尔以特使名义来华“调停”。12 月,美国在莫斯科举行的苏、美、英 3 国外长会议上,同意苏联提出的不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但是,马歇尔在中国以“调停”为名,助蒋介石打内战。由于蒋介石的大部分军队还在西南,华北的兵力仍然不足。要将大军调往华北或东北打内战,还需要时间,于是,他重新高唱“和平”。
12 月 27 日,国民党代表王世杰、张群、邵力子同中共代表周恩来、叶剑英、王若飞恢复了谈判。1946 年 1 月,成立了由马歇尔、张群、周恩来组成的 3 人军事小组,共商各项军事问题的办法。经过 10 多天的反复磋商,周恩来和张群正式签署了《国共双方关于停止冲突、恢复交通的命令和声明》,双方限于 1 月 13 日 24 时,完全停战。
中共中央于 1 月 10 日发出通告,命令部队严格执行停战命令。然而,蒋介石却发出“抢占战略要点”的密令,催促部队星夜前进。在停战令生效后,国民党部队仍继续向解放区进攻。
3 人军事小组决定在北平设立军事调处执行部。执行部成员 3 人:共产党代表是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国民党代表是军统局副局长、国防部二厅厅长郑介民,美国代表是美国驻华使馆代办罗伯逊,罗伯逊为主席。一切事宜,均须 3 人一致通过方能生效。执行部除 3 人小组外,尚有 3 方参谋长。国民党方面蔡文治,共产党方面罗瑞卿,美国方面海斯克。执行部下设 36 个小组,分赴各地进行工作。执行部连续发出第一、第二、第三号公报,要求各地停止一切军事冲突。2 个多月后,全国实现了停战。
军事 3 人小组就“军队整编和统编基本方案”达成协议。规定,第一期为整编:国共双方在执行部监督下,将军队集中于执行部指定的地区改编。政府将其所有陆军缩编为 120 个师,中共将其全部军队缩编为 30 个师;第二期为统编:将国共军队合编为国防军,全国保持国防军共 20 个军,每军3 个师,共 60 个师,其余一律退役。整编、统编签字后,国共双方曾对整军方案的实施多次进行商谈,因为防区和统帅权两个关键问题没有达成协议,和谈破裂。
政协会议
1946 年 1 月 10 日到 31 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共 38 人。国民党代表 8 人,孙科、吴铁城、陈布雷、陈立夫、张厉生、王世杰、邵力子、张群。共产党代表 7 人:周恩来、董必武、王若飞、叶剑英、吴玉章、陆定一、邓颖超。民主同盟代表 9 人:张澜、罗隆基、张君劢、张东荪、沈钧儒、张申府、黄炎培、梁漱溟、章伯钧。青年党代表 5 人:曾琦、陈启天、杨永浚、余家菊、常乃惠。无党无派代表 9 人:莫德惠、王云五、傅斯年、胡霖、邵从恩、钱永铭、缪嘉铭、李烛尘、郭沫若。
5 个方面代表了 3 种政治力量。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坚持一党专政;共产党代表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利益,希望建立一个举国一致的民主联合政府;民主同盟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青年党已从民盟中分化出来,在政治上追随国民党;无党无派大多属于中间派,但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在实现和平、民主方面,与共产党的要求一致。
在政治协商会议上,3 种力量,3 种主张,3 条道路进行了激烈的争辩和复杂的较量。斗争的焦点仍然是军队与政权问题。最后,大会通过了改组国民政府、施政纲领、军队问题、宪法草案、国民大会 5 项协议。
改组国民政府问题:国民政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对方针、大计有决策权,对高级官员有任免权;国民政府委员会委员 40 人,国民党和非国民党人士各占半数;提案性质及涉及施政纲领之变更者,须有三分之二 的国府委员通过;国民政府主席对某一决议的否决,须有 五分之三 以上的国府委员赞同。
军队问题:确定军队属于国家,军党分立,军民分治等原则。
施政纲领问题: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规定全国团结一致,建设统一、自由、民主的新中国;实行政治民主化,军队国家化,党派平等合法,用政治方法解决政治纠纷,以保持国家和平发展;确保人民享有身体、思想、宗教、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居住、迁徒、通讯自由。
宪法草案问题:确定了国会制、内阁制、省自治的根本原则。
国民大会问题:由上届大会已选出的代表 1200 名,再另增加台湾、东北等地区的代表 150 名,党派及社会贤达代表 700 名,总计 2050 名,宪法的通过,须经四分之三代表同意。
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不利于蒋介石独裁统治的决议。国民党一面在政协决议上签字,一面随时打算撕毁决议,挑起全面内战。政协决议公布后,全国人民,特别是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欢欣鼓舞。
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否决政协决议
其实,蒋介石并不准备实施这些协议。
1946 年 2 月 10 日上午 9 时,重庆各界人士和人民群众 1 万多人,在校场口广场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推出李公朴、郭沫若、马寅初、施复亮、章乃器等为主席团成员。参加庆祝大会的群众,满怀着胜利喜悦的心情,从四面八方赶来,陆续地步入会场。国民党派出特务五六百人混入会场。
大会尚未开始,大会总指挥李公朴邀请公推出来的大会主席团成员上主席台入坐。不料,台下跳出六七个汉子来,冒充大会主席,宣布开会。他们是国民党重庆市党部宣传科长庞仪山、重庆农会常务理事刘野樵、市教育会理事长吴人初、市总工会理事长谭泽森、李森荣、李克愚等人,这些人在国民党特务机关的驱使下登台冒充大会主席,宣布开会。
李公朴见此情况,忙出来劝阻。藏在会场群众中的特务窜上主席台,一拥而上,把李公朴推倒在地,拳脚交加,把李公朴打得头破血流。郭沫若、施复亮、陶行知、马寅初以及新闻记者 60 余人,也遭到特务暴徒的毒打,制造成震惊中外的“校场口事件”。
接着,国民党特务操纵部分学生,在重庆举行反苏游行,特务暴徒乘机捣毁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营业部。民盟机关报《民主报》营业部也被特务暴徒捣毁。
蒋介石曾在政治协商会议闭慕式上致闭幕词时说:“今后中正无论在朝在野,均必本着公民应尽的责任,忠实地坚决地遵守本会议的一切决议。”但刚过 1 个月,蒋介石便召开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他在会上说:“政协代表不是人民推选出来的,政协的协议是没有法律效力的。”蒋介石要求六届二中全会对政协“就其荦荦大端,妥筹补救”。于是,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公开否定了政治协商会议所制定的国会制、责任内阁制和修改宪法草案原则,推翻了政治协商会议关于改组政府问题的协议,决定恢复中央政治委员会,权力置于国民政府委员会之上,国民政府委员由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选任。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完全否定了政协协议,坚持一党专制。
3 月 20 日至 4 月 2 日,国民政府第四届国民参政会议,在国民党包办下,在重庆召开。蒋介石发表了长篇演讲,一方面撕毁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重新向全国宣布独裁;一方面撕毁东北停战协定,重新向全国宣布大规模内战。蒋介石声称:“我们中央对于东北的职责,现在只有接收领土,恢复主权行政的完整。”于是国民党军队在东北大举进攻。四平街的猛烈炮火震惊全国。
4 月 8 日,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中共代表王若飞、出席政治协商会议宪法草案审议委员会的中共代表博古,冒着恶劣天气乘飞机回延安向中共中央汇报国共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情况,同机回延安的还有原新四军军长叶挺、中共中央职工委员会书记邓发,以及曾参加辛亥革命的老教育家黄齐生。叶挺在政治协商会议后刚被营救出狱;邓发是出席巴黎世界职工代表大会后归国的。因天气恶劣,飞机在山西省兴县黑茶山遇难。
周恩来在重庆为王若飞、博古、叶挺、邓发、黄齐生烈士举行了追悼会,周恩来沉痛地说:“如果没有反动派破坏政协决议的阴谋活动,也就没有你们这次冒着恶劣天气飞回延安的必要。……烈士们!同志们!你们的责任已尽。我敢向你们保证:有中国人民在,有中国共产党在,有中国一切民主党派和力量在,我们决不让反动派破坏政协、破坏停战、破坏整军的阴谋活动成功。你们坚持的方针,是全中国人民的方针。和平、民主终必会在全中国实现。”
为了随时准备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于 5 月 1 日发出《关于练兵的指示》:(1)国民党反动派除在东北扩大内战外,现在还准备发动全面内战,在这种情况下,我党必须有充分的准备,能够在国民党发动内战时,坚决彻底粉碎之。
(2)准备工作中,除精减老弱(复员)、充实部队、减租减息、发展生产、整理财政等项外,各地必须抓紧练兵工作。
(3)3 个月来,各地练兵工作抓的很不紧,没有造成热潮,有的练了,有的没练,此种情况应立即检讨改正。
(4)接到指示后,立即下令全军练兵,上下级督促检查,将此看成决定胜负之关键之一。
(5)练兵内容,军事上练 3 大战术:练攻城、练守城、练夜战,政治上提高战胜顽军保卫解放区之决心和信心。
(6)执行情况速告。
解放区掀起了练兵高潮。改进了军队政治工作方法,克服了军队中存在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
中共中央又于 5 月 4 日作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规定:
(1)保护中农的利益,决不可侵犯中农的土地,凡中农土地被侵犯者,应设法退还或赔偿。
(2)一般不动富农的土地,如不能不有所侵犯时,亦不要打击太重,应使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应着重减租而保存其自耕部分。
(3)对于抗日军人及抗日干部的家属之属于豪绅地主成份者,对于在抗日期间无论在解放区和国民党区与我们合作而不反共的开明士绅,应谨慎处理,适当照顾。
(4)对于中小地主和对大地主、豪绅、恶霸要有区别,应给地主留下维持生活所必需的土地。
(5)对于工商业者要加以保护,凡富农及地主设的商店、作坊、工厂、矿山、应予保全。不可将农村中解决土地问题、反对封建阶级的办法,用来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以免影响工商业的发展。
(6)在运动中所获得的果实,必须公平合理分配给贫苦烈士遗族、抗日干部及其家族和无地少地的农民,在解决土地问题后,凡由于自己勤勉节俭,善于经营,因而发财致富者,均应保障其财产不受侵犯。
此后,各解放区普遍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各解放区先后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有了土地,掀起了支前参军热潮。
还都南京
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于 5 月 3 日由重庆飞抵南京。两天后,蒋介石宣布国民政府由重庆迁回南京,5 月 23 日,国军占领长春,蒋介石偕宋美龄到长春巡视。
国民党第52军 3 月 12 日从苏军手中接受沈阳,配合新1军、新6军,以沈阳为中心,向沈阳以南、以东、以北展开进攻,相继进占辽阳、抚顺、铁岭。
林彪领导的东北民主联军虽消灭国民党军 6000 人,但仍不能遏制国民党军的进攻。蒋介石又把云南的 60 军和 93 军调到东北,使进攻东北的兵力增加到 7 个军。蒋介石以 5个师的兵力向海城、营口和本溪进犯;另以 5 个师的兵力向四平进攻。四平地处京哈、平齐、四梅 3 条铁路的交汇点,是东北的战略要地,国民党的 5 个师兵分两路平行向四平推进,遭到民主联军的节节抗击,进展迟缓。林彪、罗荣桓等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最大限度的集中兵力,于四平地区阻止国民党军北进,四平战打得惊天动地。民主联军集中了12 个团的兵力,于兴隆泉一线歼敌新1军 38 师一部。尔后又集中 14 个团的兵力,将 71 军 87 师诱至大洼、八面城地区袋形阵地,乘敌立足未稳,突然发起进攻,将其大部消灭,并击溃援兵第 91 师、共歼敌 5600 人。
民主联军在南线保卫本溪,同国民党军战斗也十分激烈。先后击溃新6军 14 师、54 军 25 师和 60 军 182 师的进攻,毙伤俘敌 4000 人。民主联军主力在东满、北满、西满地方武装配合下,解放了长春、哈尔滨和齐齐哈尔,歼国民党收编的武装主力 2.7 万,清除了北满腹地之敌。
国民党军在 5 月 15 日集结了 10 个师,分 3 个集团向四平发动全面进攻,5 月 18 日突破联军防线,经过反复争夺,联军终因伤亡过大,被迫放弃阵地,撤出四平。持续 1 个月的四平保卫战,联军虽然迟滞了蒋军的进攻,杀伤蒋军 1 万余人,但联军也付出了 8000 人伤亡的代价。
蒋介石春风得意,不可一世,即于 21 日偕宋美龄到沈阳巡视,部署进攻东北解放区,在杜聿明等高级将领陪同下,游览了清太宗皇太极的陵墓。蒋介石踌躇满志地说:“自从 1914 年奉孙总理之命前往东北调查革命情势,实则已是相距 32 年之后旧地重游。”
蒋介石于 6月 4 日飞回南京。蒋介石刚到南京,便收到在海城火线上举行起义的 184 师师长潘朔端、副师长郑祖志等将士的通电:
蒋主席、毛主席、朱德总司令、熊主席、杜司令长官、林总司令暨全国各界父老钧鉴:
朔端等籍隶云南,多年从军,每以卫护桑梓,救国救民为己任。是以抗战期间,也曾尝艰苦,以期尽国民之天职。抗战胜利后,奉命调越南收缴日寇武装。虽背井离乡,远赴异国,但为国家荣誉,个人得失在所不计。唯任务完成后,政府应能体谅全体军民血战 8 年之艰辛,而予人民以休养生息之机,建国图强,此其时矣!全师同志,对此咸抱无限希望,无不愿以沙场余生,再为建国大业竭尽绵薄。唯事与愿违,本师自安南奉命航海北上,名曰接收主权,实则为进攻中共在东北之武装。身为中国人,用美国武器进行内战,残杀自己同胞,朔端等每念及此,莫不悲愤填膺。近日政府大军云集中满一带,夺取四平,攻占长春,又命本师肃清南满地区之中共武力及一切民主分子。府念东北沦亡 14 载,人民已血肉枯竭,复何忍大动干戈,杀人遍野?而今仍战线延绵数千里,炮火所及,庐舍为墟,人民流离失所,而国军乃竟征敛仍如火急,人谁无良心,实不忍睹此。因此朔端等思之再三,乃于海城火线上实行反内战起义,决心与民主联军合作到底,不再执行兄弟自残之乱命。
蒋介石大怒,要熊式辉、杜聿明亡羊补牢。蒋介石在美帝帮助下,将 160 万军队调到前线,蓄谋已久的内战准备已经就绪。6 月上旬,国民党在南京召开军事会议,白崇禧、陈诚在大会上公开宣布“剿共”。6 月 17 日,蒋介石向中共提出了人民解放军退出解放区的 5 项要求:(1)陇海路以南的一切地区。
(2)胶济全线。
(3)承德及其以南地区。
(4)东北的大部分地区。
(5)1945 年 6 月 7 日以后中共军队在山东、山西两省从日伪军手里收复的一切地区。
这一无理的要求,遭到中共的坚决拒绝。周恩来愤怒地说:“国民党当局在强占长春后,自以为局势对它有利,便提出种种苛刻要求,企图压迫共产党屈服,或者造成破裂,而把破裂的责任推给共产党。蒋介石逼人太甚了,这个方案我们无法接受。”周恩来向蒋介石提出:长期停战,恢复交通,整军复员,重开政协等 4 项建议。蒋介石不予理睬。蒋介石又提出新的要求:“胶济铁路线的中共军队在 8 月 1 日前,撤退到铁路两侧 30 公里以外的地区,中共交出哈尔滨、佳木斯、牡丹江、白城子、热河、察哈尔、威海卫等地。”周恩来严词拒绝。
内战全面爆发
国民党进攻的矛头,首先指向中原解放区。6 月 22 日,蒋介石密令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率领国民党 30 万大军,向李先念的中原军区 6 万多人进攻。
中原军区是抗战胜利后由 3 支部队汇合而成。一支是原在鄂豫边区的李先念、郑位三率领的新四军第 5 师;一支是从广东北返的王震的八路军 359 旅南下支队;一支是河南中部南下的王树声的嵩岳军区部队。这3 支部队在豫西桐柏山区会师后,组建中原军区,李先念为司令员,郑位三为政委。蒋介石纠集大量兵力向桐柏山区进逼。中原军区主动撤离,由平汉路东移,来到以宣化为中心的东西不到 100 公里,南北不到 25 公里的狭小地区待命。
蒋介石决意消灭这支在国民党军四面包围下的部队,利用停战期间,调集 11 个正规军 26 个师,紧紧包围这块地区,并构筑碉堡 6000多座,将中原军区及所属的 3 个军分区,割成“品”字形,还断绝了这个地区的粮食、医药供应。蒋介石说:“即便不能把他们一举消灭,也要把他们饿死,困死!”
周恩来叮嘱李先念说:“你们不要依靠谈判,绝对不要幻想国民党发善心,他们不会发善心的,你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一定要设法用枪杆子突围出去!”中原军区于 6 月 22 日兵分 3 路突出重围,一部主力在王震率领下转入陕甘宁地区,一部进入苏皖解放区,其余主力在陕南、鄂西创建了游击根据地。
6 月 26 日,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正式爆发,而马歇尔也宣布他的“调停”失败。
全面内战爆发时,国共双方力量对比悬殊极大,国民党的总兵力共有 430万,拥有 3 亿以上的人口,控制着全国所有的大城市、大部交通线和丰富的资源,接受了日军 109 万人的全部装备,特别是有美国的巨大援助。蒋介石的内战部署,是马歇尔“调处”时完成的,美国为蒋介石训练 15 万人,装备 45 个师,给蒋介石的武器、物资及借款 40 亿美元。内战爆发的第 2 天,美国国务院决定,为蒋介石建立 833 队空军;美国总统杜鲁门又批准 1 个美蒋秘密军事协定,供给国民党飞机 1000 架、大炮7000 多门和其他大批军事物资。7 月 16 日,美国国会授权美国总统杜鲁门,将总数不超过 271 艘的舰艇“赠送”给蒋介石政府。8 月 31 日,美国把它在西太平洋的原值 8.25 亿美元剩余战争物资,以 1.75 亿美元低价售给蒋介石,美国还以它侵驻上海、天津、秦皇岛等地海军陆战队 9 万人,直接配合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
同国民党相比,共产党的军队在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上,都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人民解放军当时只有 120 万多人,装备简陋,有小米加步枪之称,被分割在十几个根据地里。解放区只有 1.3 亿人口,大部分地区的封建势力还没有肃清,政权还不够巩固,交通不便,现代工业极少,又没有经济外援,一切依靠自力更生。
蒋介石自恃军事的优势,采取“全面进攻,速战速决”的战略方针,把 160 多万正规军布置在内战第一线,其具体部署是:武汉行辕的程潜所属21 万人加上十几个保安团,向中原解放区进犯;徐州绥靖公署薛岳、吴奇伟所属 46 万人,向苏皖及山东解放区进犯;郑州绥署刘峙及徐州绥署另一部共 24 万人,向冀鲁豫解放区进犯;河北省主席孙连仲及傅作义所属 16 万人,向晋察冀解放区进犯;太原阎锡山所属 9 万人,向晋绥解放区进犯;西安绥署胡宗南所属 15 万人,向陕甘宁边区进犯;杜聿明部 18 万人向东北解放区进犯;另有 7 万人向广东及海南岛解放区进犯。
蒋介石宣称:“在 48 小时内歼灭中原共军,两个星期占领苏北,3 个星期打通津浦路和胶济路,3 个月至 6 个月完全消灭共军。”
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毛泽东科学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认为必须打败蒋介石,并且能够打败蒋介石。7 月 20 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发出《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蒋介石发动的内战,是在美国指挥之下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战争,如果我们表示软弱和退让,不敢坚决地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就变成黑暗世界,民族的前途就将被断送。只有在自卫战争中彻底粉碎蒋介石的进攻,全国才有和平民主的希望,才能保卫人民的生存和利益,才有民族的独立。蒋介石虽有美国援助,但人心不顺,士气不高,经济困难,我们虽无外国援助,但人心归向,士气高涨,经济亦有办法。”
毛泽东的取胜方针和策略是:在军事方面,战胜国民党的作战方法,一般地是运动战。要将抗日战争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主的作战方法,改变为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的作战方法,其中心要求是,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或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若干地方和城市的暂时放弃,是不可避免的、必要的。在政治方面,为着粉碎国民党的进攻,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能争取的人,建立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农村中,应坚定地解决土地问题,紧紧依靠雇农、贫农、团结中农;同时应区别对待一般富农、中小地主分子和汉奸、豪坤、恶霸分子,借以减少敌对分子,使解放区得到巩固。在城市中,除团结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一切进步分子外,应注意团结一切中间分子,孤立反动派,在国民党军队中,应争取一切可能反对内战的人,孤立好战分子。在经济方面,必须作持久打算,一切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必须努力生产,提倡节约,力戒浪费,反对贪污。在财政供给上,实行军民兼顾,既要使自卫战争的物资需要得到满足,又要使人民负担较前减轻。
毛泽东在延安会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他说:“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刘少奇和斯特朗
毛泽东起草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三个月总结》的指示,要求无论是在战役部署或战术部署上,都必须贯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必须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即集中 6 倍、或 5 倍或4 倍于敌人的兵力,至少也要有 3 倍于敌人的兵力,首先包围歼灭敌军中较弱的一路或敌军阵地中较弱的一点,不应企图一下子同时全部地歼灭这个被我包围之敌。因而平分兵力,处处攻击,处处不得力,拖延时间,难于奏效。
毛泽东要求在作战中必须打歼灭战、速决战。全歼,方能最有效地打击敌军,使敌军被歼一团少一团,被歼一旅少一旅;全歼方能把敌军的武器和兵员,最充分地补充自己;全歼,在敌则士气沮丧,人心不振,在我则士气高涨,人心振奋。速决,则使我军有可能各个歼灭或避开敌军增援部队,在战术和战役上的速决,是战略上持久的必要条件。
毛泽东的战略方针,对于解放军一口一口地吃掉敌人,变我之劣势为优势,变敌之优势为劣势,从而扭转战局,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蒋介石发动内战时,策划使黄河重归故道,不仅水淹解放区,并将山东、豫东、苏北等解放区同华北解放区分割开来。
蒋介石曾在 8 年前的 6 月 9 日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黄河改道南流。古老的黄河故道已变成良田,如果再使黄河重归故道,就会因原有堤防未及修复,而河水四处决溢泛滥,解放区蒙受巨大的灾难。
6 月下旬,蒋介石严令“宁停军运,不停石运”,并派白崇禧、陈诚到现场监督指挥,企图赶到在洪水季节到来前,把花园口堵复,使黄河复归故道,水淹解放区。
周恩来闻讯,昼夜操劳,呼吁各界制止国民党的这一罪恶行径。同时急令解放区军民加紧筑堤防洪,打击袭扰国民党堵复花园口行动。蒋介石的阴谋未能得逞。
蒋介石无法创造“剿共奇迹”,令陈布雷把他的“加强剿共,有我无匪”的决心三令五申传达给国民党高级将领。7 月中旬,蒋介石集中兵力向华东解放区的苏中、淮北、淮南、鲁南、胶济路等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蒋介石手令北平行辕及第十一、第十二战区部署对张家口进攻。张家口是晋察冀解放区的首府,聂荣臻统率晋察冀解放军奋起自卫,歼敌 2 万多人,尔后主动撤离,在平汉线上出击。
从 6 月至 10 月,4 个月内,国共两军作战 80 余次,解放军歼敌 33 个旅,计 29.8 万人。
国民党作战部队,除傅作义、程潜、马鸿逵等部没有受到解放军歼灭性打击外,杜聿明、汤恩伯、顾祝同、薛岳、阎锡山、胡宗南、王耀武等部队,都受到了初步的或相当严重的打击。国民党军虽然占领了承德、淮阴、张家口、安东等 105 座城池,但每座城池都须有重兵把守,这样,国民党的兵力越来越分散,能用于进攻的兵力也就越来越少,战线太长和兵力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
蒋介石已意识到中共以消灭国民党有生力量为主的方针,他提醒将领们说:“共产党现除了在政治经济上多方扰乱的阴谋之外,其在军事方面的作战纲领,主要的是消耗战。其目的就是要消耗我们的兵力,使我们的兵力逐渐削弱,而他们的兵力逐渐强大,到了他们的兵力和我们平衡以后,再来和我们作主力决战,以期一鼓击溃我军,消灭我军。”尽管如此,蒋介石仍然相信他的实力。他说:“比较敌我的实力,无论就哪一方面而言,我们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军队的装备、作战的技术和经验,匪军不如我们,尤其是空军、战车以及后方交通运输工具,如火车、轮船、汽车等,便完全是我们国军所独有,一切军需补给,如粮秣弹药等,我们也比匪军丰富十 倍,重要的交通据点,大都市和工矿的资源,也完全控制在我们的手中。无论就哪一方面的实力来比较,共产党绝对不能打败我们。”蒋介石改变全面进犯解放区的作法,改为重点进犯,其战略为:
1、在东北方面,以主要都市及铁路为中心采取防守和持久的态势。
2、进攻延安、夺取共产党的军事、政治神经中枢。
3、在山东方面,集中兵力歼灭共军,并向黄河以北推进,平定平、津、保三角地区,以统一河北平原。
蒋介石因打了败仗,免了刘峙所任各职。刘峙原由何应钦向蒋介石保荐,担任了郑州绥靖公署主任,辖河南、陕西两省,指挥第一、第五两个战区的军队。刘峙坚辞不就,这是因为,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虽然曾是他的学生和旧部,但此时声望远远超过了自己,因此,他向蒋介石苦苦哀求,不肯就职,声称:“在胡宗南的头上,硬加上一顶退了色的旧帽子,实在没有必要,纵然胡宗南一向很尊敬我,但我总觉得如芒刺背。”蒋介石反复劝慰,刘峙方才就职。蒋介石令刘峙沿平汉路北线进犯解放区。刘峙来往驻马店、南阳指挥军队进行围攻。
当围攻部队开往陕、鄂边境,豫省空虚之时,刘伯承、邓小平率大军渡过黄河像一把锋利的尖刀,直插中原。刘峙急忙回师考城进行拦截。其部在攻至鲁西砖庙附近,第 3 师赵锡田部战线超前,被刘邓大军包围,全军覆没。
刘峙被撤职后,带着三姨太狼狈飞往南京,被蒋介石训斥了一顿,随即闲居上海,过起“悠闲”的寓公生活。他牢骚满腹,逢人便讲:“孙总理是天下为公,委员长是天下为私。”是时,蒋介石与何应钦的关系,亦发生微妙变化。美国总统曾派人去重庆,询问中国继承人的问题,蒋介石以自己体力还健,尚未考虑回答。日本投降后,美国总统又派人到南京重提旧事,蒋介石不得已姑以何应钦应之。何以为蒋介石“圣心”回转,同意他继承“大统”,高兴起来,就忘乎所以了,想在黄埔系中“自成体系”,还要搞什么“何氏内阁”。结果,触到蒋介石痛处,蒋介石便派他往联合国安理会去,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何被蒋一脚踢到地球那一边,闲置起来。
蒋介石接受美国军事顾问团团长巴达维的建议,将原军令部、军政部和陆军总司令部一概撤销,职权统一划归国防部。经过激烈的角逐,白崇禧出任国防部长、陈诚出任参谋总长。国防部下设陆海空及联勤总司令部,顾祝同出任陆军总司令,桂永清出任海军总司令,周至柔出任空军总司令,郭忏出任联勤总司令。
蒋介石当务之急是尽快“戡平中共势力的扩张”,需利用李宗仁、白崇禧桂系为其反共战事效力,故对李、白拉拢,收为己用。李、白表面上对蒋极为恭顺,蒋、桂之间暂时相安无事。李宗仁被蒋委任为北平行营主任,辖第十一、第十二两个战区和河北、山东、察哈尔、绥远、热河、北平、天津、青岛 5 省 3 市。但李宗仁并没有实权,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所部,全是由空运或海运而来的“中央军”;第十二战区是傅作义的部队,与李素无渊源,华北各机关都直接听命于中央主管官署的命令,各自为政,就连北平市市长一职的任命和调职,事前事后并不通知李宗仁一声。白崇禧任国防部长,其海军总司令桂永清、空军总司令周至柔、联勤总司令郭忏均为陈诚亲信。蒋介石给国防部规定的组织纲要、国防部的职掌,只是审定参谋总长所提关于国防需要之军事预算及人员物资之计划,本身不能决定任何问题。而参谋总长却集中大权于一身,直接秉承国府主席的命令,统率陆海空军,可不受国防部长和行政院长的节制。国防部长一职形同虚设,蒋介石亲信陈诚参谋总长的权限之奇特,报界称为中外古今所无。陈诚被称为“小委员长”,权力的巅峰令其陶醉,也使他失去理智。他在北平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宣称:“国防部组织健全,各部队多系美式装备,实力强大,与共军决一雌雄,3 至 5 个月便能解决。”他先后 9 次离开南京,飞赴郑州、徐州、济南、青岛、沈阳、归绥、太原、苏北、张家口等地,策划指挥。规定参谋部官兵一律实行“新生活运动”。鉴于国民党军队的腐败,他大张旗鼓地标榜“刷新军政”,整顿军纪,严惩违令。兵团司令陈明仁在四平街战斗立下战功,但因擅自动用救济总署物资,被他革职查办;鲁南战役中,非嫡系部队司令黄伯韬作战有功,他特颁“青天白日勋章”和奖金;而对嫡系部队将领邱清泉援黄不力,予以撤职留用处分,以示不分亲疏,赏罚严明。陈诚的这一套办法,颇能迷惑一部分人,对维系军心也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战局的发展,却完全出乎陈诚的意料。
毛泽东于 11 月 21 日在延安枣园邀集刘少奇和刚从南京返回延安的周恩来会商,一同对比分析了此时与抗战初期国民党和共产党力量的变化,认为 一年的谈判教育了全国广大人民,使他们看清了国民党蒋介石是发动内战的罪魁祸首,从而使共产党赢得了人心。结合战场上的胜利,下定决心,作出“争取三至五 年打倒蒋介石”的决定,暂不对外公布。毛泽东提出的宏伟纲领是:1 年内线,2 年外线,3— 5 年打到南方去。但是,要打倒蒋介石,首先取决于军事上的胜利,取决于打大歼灭战,整旅整师地消灭国民党嫡系。
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新四军军部改为华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统一编组为华东野战军,新四军军长陈毅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前委书记,饶漱石为军区政委,张云逸为军区副司令员,黎玉为副政委,粟裕任野战军副司令员;谭震林任野战军副政委,华东军区共约 30 万人。毛泽东电示陈毅等:“敌愈深入愈好,我愈打得迟愈好。只要你们不求急效,则此次我必能胜利。”
五大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