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飞行员查尔斯·林白的二十个月的儿子被绑架,史称“林白小鹰绑架案”。
作为美国最著名的飞行员之一,林白曾单人驾驶“圣路易斯精神”号从纽约飞抵巴黎,全程5810公里,需要横跨大西洋,因为难度太大了,所以又被成为不可能完成的旅程。所以林白的成功,在当时引起了极大反响,林白甚至被称为“世界英雄”。
所以当林白的儿子被绑架的消息传来的时候,立刻就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但是,案情的进展却不是很顺利,绑架案发生后,有200多人承认是凶手,显然这些人给了假的供词,一直到1934年,一个名叫布鲁诺·理查德·霍普曼的木工被怀疑是凶手,虽然在1935年的“世纪大审判”中,布鲁诺·理查德·霍普曼一直声称自己无罪,但他最终还是被判了死刑。
至此,“林白小鹰绑架案”正式告一段落。
查尔斯·林白
1934年,阿加莎·克里斯蒂受“林白小鹰绑架案”的启发,创作了《东方快车谋杀案》。1974年,《东方快车谋杀案》第一次登上大银幕,2017年,由肯尼思·布拉纳执导、经过重新改编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又一次起航,同样受到了好评。
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中共写了80部推理小说,总发行量突破20亿本,也就仅次于莎士比亚和《圣经》,阿加莎也因此被网友亲切的称为“侦探小说女王”。
一、你并不知道自己行不行,你只是没有试过
阿加莎·克里斯蒂出生于英格兰诺丁汉郡的阿什菲尔德。
在那个年代,只要有一份固定收入,即使不工作也能生活下去,所以很多人都比较懒散,阿加莎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阿加莎的父亲比较懒散,但性格却很好,为人十分风趣,常常惹得周围的人开怀大笑。
和父亲不同的是,阿加莎的母亲是一个比较严肃的人,比如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阿加莎的母亲就认为孩子在8岁前不能读书,因为太早读书不仅对眼睛不好,对大脑也不好,所以当她得知年仅5岁的阿加莎就喜欢上看书的时候,打算立即禁止。
好在阿加莎那乐观宽容的父亲并不这么想,他认为,喜欢看书是一件好事,不应该阻止。有了父亲的支持,只要一有机会,阿加莎就会读书,这些书有儿童绘本,也有故事集。
中学时候起,阿加莎喜欢上了福尔摩斯,《蓝宝石迷案》、《红发会》、《五粒橘核》她都读的津津有味,后来,阿加莎又喜欢上了历史小说,
在当时,看小说被视为一种消遣,是休闲时间才能做得“不正经”的事,自然也就登不上大雅之堂。所以阿加莎虽然喜欢读书,却从来没想过日后自己会成为一名职业作家。
年轻时的阿加莎
直到有一天,大病未愈躺在床上无所事事的阿加莎被母亲要求写一部小说。
“写小说?我恐怕不行。”
“为什么不行?”母亲问。
“你并不知道自己行不行,你只是没有试过。”母亲继续说道。
说完,阿加莎的母亲就拿了一个本子,告诉她“你现在可以用它写你的小说了。”
仅仅用了一个晚上,阿加莎就把母亲交给的任务完成了,这是阿加莎的第一部作品,叫《丽人之屋》,后来阿加莎又陆续写了几个故事,《翅膀的呼唤》、《孤独的神袛》等。
故事完成之后,抱着一线希望的阿加莎投给了几家杂志社,无一例外的遭到了退稿。虽然投稿屡遭失败,但阿加莎并没有放弃,她决定在长篇小说上再试一试手,后来她又尝试了短篇小说,都失败了。
虽然历经了无数次失败,但对于“没有大志向”的阿加莎来说,失败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自然也就没有太多的失落感,她依旧喜欢读书,依旧都过的很快乐。
阿加莎
二、从《黄色房间的秘密》开启的侦探小说之路
有一天,阿加莎与姐姐玛吉同在读一本名叫《黄色房间的秘密》的侦探小说,阿加莎和玛吉就作者隐藏于小说中的线索讨论了很多次,受《黄色房间的秘密》的启发,阿加莎决定在侦探领域小试身手。
和许多未成名时期的作家一样,当时的阿加莎也有一份在医院药房的正式工作。药房的工作经历不仅给阿加莎的小说创作提供了灵感,时间还充裕,只要将药物备齐,想干什么都可以。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二十多年间,是古典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阿加莎便是其中的代表,除了与柯南道尔一样善用推理外,阿加莎还特别擅长将通俗小说的审美特征运用在侦探小说中,所以阿加莎的小说都具有较高的阅读趣味。
比如在《斯泰尔斯庄园奇案》中,阿加莎就将案发地点放在了古老的斯泰尔斯庄园,古老的庄园通常带着些神秘的意味,所以特别能够引起人们的阅读欲望。
1974年版《东方快车谋杀案》
除此之外,阿加莎还特别注重悬念的设计。在她看来,一部优秀的侦探小说,关键在于把故事中的人物写的模棱两可,换句话说就是既既像是罪犯,又不像是罪犯,说不通,但又的确是其所为。
悬念是侦探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关于悬念的奥秘,米克·巴尔在《叙事理论导论》中曾说过:“叙述时,通过暂时或永远隐去故事中的某些材料,使这些暂时或永远隐去的材料更加生动有力,以迫使读者用猜想、设想或补充的方式来填补作者留下的空白,从而积极地参与创作。”
在《斯泰尔斯庄园奇案》中,阿加莎一开始就告诉读者主人公约翰厌恶他继母的后夫阿弗雷德:
“谁都能看出,这家伙完全就是个粗俗的汉子,整个庄园的人都对他没有好感。”
所以当老太太死后,矛头直接指向了阿弗雷德。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阿加莎特意将关键信息有意的分散在各处,或者轻描淡写,让读者猜不出谁才是真正的凶手,从而将悬念维系到最后一刻。
1974年版的《东方快车谋杀案》
三、没有谁的写作之路能够一帆风顺
1918年,《斯泰尔斯庄园奇案》完稿之后,阿加莎将文稿寄给了一家出版商——何德和斯图顿公司,然而,这次和之前几部小说的命运一样,很快就遭到了退稿,但阿加莎没有放弃,她将书稿整理好,寄往另外一家出版社,当然又被退稿了。不久之后,阿加莎在丈夫阿尔奇的建议下,将书稿寄给了梅休因出版社,六个月后,阿加莎第三次收到了退稿信,之后阿加莎又寄给了几家出版社,都被退了回来。
就在阿加莎几乎已经完全灰心的时候,阿加莎从报纸上得知博德利·黑德出版社的约翰·莱恩出版了两部侦探小说,抱着试一试的想法,阿加莎最后一次将书稿寄了出去。
直到两年后,阿加莎财收到了博德利·黑德出版公司寄来的一封信,信中,博德利·黑德出版公司的约翰·莱恩邀请阿加莎就对《斯泰尔斯庄园奇案》的出版进行磋商。
斯泰尔斯庄园奇案
这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谈话,博德利·黑德出版公司愿意出版《斯泰尔斯庄园奇案》,虽然前提是阿加莎需要签订一份合同,约定只有当小说卖出两千本后,阿加莎才能获得一些微博的稿酬,并且电视剧及电影的改编权也归出版社所有,除此之外,阿加莎之后的五本小说,也只能交给博德利·黑德出版社出版。
这显然是一份不平等合同,但作为一个新人,尤其是对一个几乎已经放弃了出书愿望的新人来说,辛辛苦苦写的书能够出版实在是太让人感到兴奋了,所以阿加莎考虑都没考虑就在合同上签了字。
《斯坦尔斯庄园奇案》对阿加莎的意义是重大的,不仅是因为它开启了阿加莎的写作之路,还因为在《斯坦尔斯庄园奇案》里,阿加莎创造了赫尔克里·波洛这个经典的侦探形象。
阿加莎的侦探小说主要有波洛系列和马普尔小姐系列,其中又以波洛系列最为有名。
其实,在小说创作之初,阿加莎并没有想到赫尔克里·波洛会如此的受读者欢迎,自然也就没有考虑太多的细节方面的东西,比如年龄,直到三、四本小说之后,阿加莎才突然意识到自己把波洛写的太老了,但此时波洛已经深入人心,阿加莎也只能继续沿用原先的老年人设定。
创作《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打字机
四、赫尔克里·波洛,阿加莎笔下最有名的侦探
《东方快车谋杀案》出版于1934年,但真正被搬上银幕则是1974年。在此之前,阿加莎已经有几部失败的几乎让她感到愤怒的改编,这种情况下,让阿加莎同意改编她最满意的《东方快车谋杀案》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但布拉伯恩让她改变了想法。因为布拉伯恩跟阿加莎一样,也特别喜欢火车。
阿加莎喜欢火车是出了名的,她多次乘坐火车环游世界,尤其是东方快车,阿加莎更是多次乘坐,阿加莎和她的第二任丈夫马克思也是因东方快车而相识。
共同的爱好很快就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不久之后,《东方快车谋杀案》正式开拍,导演是获得过奥斯卡终生成就奖的好莱坞名导演西德尼·吕美特。
1974年的《东方快车谋杀案》被认为是最接近阿加莎原著的一次改编,电影不仅完美的刻画了一桩复杂而精心的谋杀,同时也将波洛知道真相时的挣扎淋漓尽致的再现了出来,这一次,在罪犯面前,波洛没有对警方说出真相,他用另一种方式保护了受害人。
坚信正义,让恶人接受惩罚是阿加莎小说中一贯的宗旨。
《大侦探波洛》第十三季剧照
《东方快车谋杀案》上映后,获得了多项奥斯卡提名,著名影星英格丽·褒曼也正是凭借此片获得了第47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成功让波洛这个著名的侦探形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1989年,电视剧版的《大侦探波洛》正式与观众见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据统计,波洛系列共有38部长篇小说,而《大侦探波洛》一共拍了十三季,贯穿了波洛系列的全部故事。
1975年8月,阿加莎在《纽约时报》刊登了一则讣告:
“举世闻名的比利时侦探赫尔克里·波洛死于英格兰,年龄不详,自1904年从比利时警署退休后,波洛先生逐渐成为一名声名远扬的私家侦探。阿加莎·克里斯蒂女士在她的小说中记录了他那堪称虚构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丰功伟绩。”——《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真实人生》
仅仅过了一个月,波洛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帷幕》正式出版。这一部里,波洛和黑斯廷回到了他们联手探案的起点——斯泰尔斯庄园。和《斯泰尔斯庄园奇案》里思维严谨的波洛不同的是,在《帷幕》里,波洛明显感到力不从心了,但老的是身体,没有老的是波洛惩罚凶手的心,在这一集里,为了挽救其他无辜的生命,波洛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波洛死去的第二年,86岁的阿加莎走完了她生命的全部旅程。
阿加莎虽然走了,但她的影响并没有消失,前不久上映的《利刃出鞘》就完美的糅杂了阿加莎式的严密推理。
优秀的侦探小说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以阿加莎·克里斯蒂为代表的侦探小说家成功的开启了欧美侦探小说的“黄金时代”,在这一个一个的故事里,无数的读者跟随作者一起寻找真相,维护正义,虽然在21世纪的今天,侦探小说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没落,但它在通俗文学领域,尤其是在追求正义与智慧方面,依旧拥有不可忽视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