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聊红楼 之三十一
家宅乱误窃通灵
1987年首播的央视版《红楼梦》由王扶林导演,周汝昌、王蒙、周岭、曹禺、沈从文等多位红学家参与制作,被誉为“中国电视史上的绝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经典”。本期栏目中,李山老师将率领桃李群师为您剖析87版《红楼梦》第三十一集 《家宅乱误窃通灵》。
视频说明:由于版权原因,87版《红楼梦》无法在腾讯播放,特为大家提供优酷视频链接,一键点击文章底部的“阅读原文”即可欣赏《红楼梦》第三十一集 《家宅乱误窃通灵》。
本集情节梗概
《家宅乱误窃通灵》主要剧情如下
贾政升了外任。贾母主张庆贺,四处都要抓钱,凤姐忙命将私下放出去的月钱都收回来。贾府在园子里摆席为贾政饯行。恰好怡红院枯死的海棠反季开放,贾母便说酒席散了都去赏花。贾宝玉在宴席上作了两首好诗,贾政高兴,便让宝玉多喝了两盅。宝玉醉了,睡在屋里,袭人将通灵宝玉裹好放在枕下。
贾母等人前来赏花,众人就此花是否是异象议论不定。贾母虽疑心不详,却只说是气象和宜,不足为怪。邢夫人以为这妖孽必定应在什么事儿上,李纨只说此花是为喜事儿报信的。凤姐因日前又受了邢夫人的气,病卧不能前来赏花,只命平儿送红绸子来挂着辟邪。
夜里袭人发现抽屉开着,一块祖母绿没了,忙到黛玉处叫回宝玉。宝玉回来,不叫众人搜查,只说是自己丢了。早上王夫人叫来宝玉,命他好好念书,挣个好前程。宝玉回来,麝月欢天喜地地说在宝玉枕头下找到了祖母绿。袭人侧头一看,却见宝玉的通灵宝玉不见了。众人乱作一团,四处翻找,又悄声儿到园子里去问。宝玉去瞧黛玉,见她正在看琴谱,便求她抚琴,琴声婉转,宝玉十分触动。
探春、李纨都来到怡红院询问,袭人疑心是有人使坏,探春心思一转,叫平儿去找贾环来。那厢王夫人因宝玉已过舞象之年,正同贾政商量让他搬出园子、议一门亲事,听说玉丢了,二人也十分惊慌。贾环见探春查问自己,拂袖而去。赵姨娘带了贾环去邢夫人处告状,邢夫人指使二人去寻平儿的不是。王夫人急急来到怡红院,正要发作,凤姐赶来,出主意说只可暗中察访,以防偷玉人毁玉。赵姨娘带了贾环来闹,凤姐只说昨日来赏花的人都该问,被后到的邢夫人责备“张狂”。邢夫人讽刺凤姐昨日没来,是独一个儿的清白,又说早晚要砸玉,门外的黛玉听见,不免多心伤怀。这日大雪,凤姐见雪地中光亮一闪,正是宝玉丢失的通灵宝玉。
桃李群师对话红楼
本期嘉宾
李山
徐德琳
德琳老师
怡红院的海棠枯死一年竟然再开花,贾府众人在老太太的带领下去赏花。小说中黛玉也跟了过去。黛玉一颗心系在宝玉身上,怡红院出了这等奇事,跟着去看看是情理之中。只是她对花开原因的忖度简直是薛宝钗附体:
“当初田家有荆树一棵,三个弟兄因分了家,那荆树便枯了。后来感动了他弟兄们,仍旧在一处,那荆树也就荣了。可知草木也随人的。如今二哥哥认真念书,舅舅喜欢,那棵树也就发了。”
黛玉所说的田家之事是吴均《续齐谐记》中田真三兄弟分家合居的故事。她博览群书,引此典故来说明草木的枯荣与人事的变化有密切关系。至于说到宝玉读书、贾政喜欢以至于海棠花开,这样讨贾母王夫人欢心的话语在八十回之前从没有从黛玉口中说过。曲意奉承是宝钗的长项,续书作者高鹗把这嫁接到黛玉身上,令人啼笑皆非。估计电视剧编剧也无法接受这样的黛玉,干脆安排她不去参加赏海棠了。
王熙凤也没有去赏海棠,她是生病了无法参加。但是对十一月海棠花开,王熙凤心生警惕,让平儿拿来两匹红绸,名义上是送贺礼,实际上祛邪。南方乡下一些地方至今有这习俗,小孩儿生病时,铰块儿红绸裹在桃树上。桃树枯萎,小孩儿病愈。平儿私下告诉袭人,铰块儿红绸子挂挂,让这事儿应在喜事上。可是赏花甫刚结束,袭人还没有来得及挂红,宝玉的通灵宝玉就已经不见了。
宝玉对待海棠花开,是“看一回,赏一回,叹一回,爱一回的,心中无数悲喜离合,都弄到这株花上去了”。他念念难忘的是晴雯。当时晴雯被赶出大观园,宝玉想到阶前的海棠花无故死去一半,草木通人,便觉得是“艳质将亡,槛外海棠预老”,晴雯等不得几日了。现在海棠枯而复生,可晴雯是难以再见,宝玉心里不定是几多惆怅。然而他的心思又与别人相异,说不定也觉得这花儿是晴雯化作来相见。于是叹一回,赏一回。电视剧里演他在门前看花,眼前出现晴雯笑靥,正是他心理活动的外化。
李山老师
从这一集开始,大家看到的剧情,就是“后四十回”的内容了。海棠反季节开花和丢失宝玉的事见“续书”第八十五回和第九十四回,两件事在小说中的距离还是蛮远的,电视剧则将其放在一处来表现,相衬相映,是可取的做法。小说后四十回无谓情节太多,松松垮垮的,但最大问题是在人物性格上与前面接不上茬口。如前八十回中早就不耍小性子的黛玉,在后十四回却故态复发,又如写宝玉读“四书”,黛玉与之谈八股文等。其中最让人不能忍受的是写黛玉咳嗽,痰中带血。写咳血可以;写痰,则污,变得自然主义起来,“也不管读者读了有什么感受”(蔡义江语)。至于像邓云乡先生所挑剔的,写黛玉一顿饭吃粥还兼喝汤的小情节,就更显得可笑了。这样比较下来,电视剧后六集的剧情,反而显得更紧凑,而且剧本已经很难说是对后四十回的“改编”,因为剧本中含有大量的剧本编写者自己的续写。
怡红院里的海棠颇有几分神奇色彩。想当年晴雯被撵出大观园的时候,咱们宝哥哥就趴在枕头上哭喊不已,说这是怡红院死了半边的海棠应在了晴雯身上。如今这早已枯萎了许久的海棠反季开放,更是自添了几分“花妖”色彩。大家见了这反常的景象,自动自觉地分成了几派,一是以贾赦、邢夫人为首的奇怪奇派,一是以贾政、王夫人为首的不足为怪派,还有以林姑娘为首的拍手叫好派。最终资深气象学家贾母一锤定音,表示这不过是气候和暖的缘故,言辞之间颇具《走进科学》精神。要不说姜还是老的辣呢!老太太尽管心里以为不详,面上也微微触动,但却还是什么都不说,将心思通通大事化了了。
德琳老师
电视剧自第三十集开始对小说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根据前八十回的伏笔重新构建了故事。本集中丢玉的情节改动也非常大。为了凸显剧情的一波三折,编剧特意加了一个小铺垫:先是找不到一块祖母绿,袭人对众丫鬟进行查问,宝玉不愿再有人因此被撵走,想息事宁人。就在怡红院气氛低沉、人人不安时,麝月意外地在宝玉枕头下发现了不见了的祖母绿。怡红院中一扫低迷气氛,充满了欢声笑语。这是由悲转喜的一次转折。然而这次转折又是一次逆转,没有任何缓和:就在大家的欢笑声中,袭人发现玉不见了。
宝玉的通灵宝玉不翼而飞,其后果严重,直接关系到怡红院每个人的生命,袭人说:“要是玉弄丢了,大家谁也活不成了。”众丫鬟、仆妇翻遍了所有地方,也没有见到玉的影子。小说中写到:“找是没处找,回又不敢回,怡红院里的人吓得个个像木雕泥塑一般。”接着便引来大观园中众人搜身、哄问贾环,以至于王夫人、凤姐等暗中查访、测字打卦、悬赏征求等,不一而足,却怎么也找不到。邢岫烟去请妙玉扶乩,说玉已经回到了青埂峰下。
之所以这样兴师动众,当然是因为这块玉来历不凡。宝玉衔玉而生,这块玉被视为他的命根子,其独特无二也暗示了贾府的与众不同。在贾府的当权者眼中,通灵宝玉不仅是宝玉平安的护身符,而且也是贾府吉祥如意的象征,更是贾府衰落后重振家业的希望。宝玉是荣国府玉字辈唯一的嫡子,其安危成败直接关系到贾府的兴衰。第二十五回中马道婆施法暗害宝玉与熙凤,百般医治不效,癞头和尚与跛足道人拿着通灵宝玉持颂祛除邪祟,叔嫂二人才转危为安。有了这次经历,通灵宝玉在众人眼中越发增添了分量。小说第九十四回回目中写到:“失宝玉通灵知奇祸”,宝玉丢玉后,整个人就慢慢糊涂起来,紧接着元妃薨逝、贾府“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家势逐渐衰败下来。
电视剧中邢夫人说玉纵使不丢,早晚也是个砸。这句话戳中了门外黛玉的心。宝玉两次砸玉,都与黛玉相关。宝玉初见黛玉,因黛玉无玉,宝玉摔玉;张道士要给宝玉说亲,宝黛两人心里都不自在,因此拌嘴,宝玉生气砸玉。这块通灵宝玉也关系着宝黛二人的情感世界。宝玉糊涂之后,任人左右。贾府才得以实施偷梁换柱之计,让宝玉娶了宝钗。黛玉因此焚稿断痴情,魂归离恨天。
电视剧中删除了宝玉糊涂的情节,改编了玉找回的原因,王熙凤在雪地里发现了通灵宝玉,而小说中是宝玉再次发糊后和尚把玉送回来的,更具有神奇色彩。
李山老师
海棠花妖的情节,是后四十回值得肯定的内容,自然也就被电视剧吸收了。在小说第八十五回,是将贾政升迁和薛蟠犯罪放在同一回写的,电视剧则将贾政升迁与“花妖”放在了一起。花妖出现,明显预示贾府将败,将败而当家主人升官,生活就是这样吊诡。海棠不该开花时开花,在十一月,贾母要给花开一个合理解释,就说十一月接近十月,而古语有“十月小阳春”之说,所以不奇怪。在古代阴阳观念中,夏历的十月全阴无阳,古人忌讳这一点,所以故意将十月称之为“阳月”。这是贾母之说的根据,老太太确实比其他人经多见广。不过,若以为她说的就是心中所信,则又不然。她这样说,主要用心在维护大局稳定,不让人心因此而乱。贾政的态度与之相同。有差别的是贾赦,他的态度只是因为他对贾母、贾政主持的贾府大局早就心怀不满,总是唯恐天下不乱。因为在古代的阴阳五行观念中,“花妖”的“咎征”即不好的兆头,属于金、木、水、火、土“五行”中的“土”,即“土”这一“行”反常的征候。这样的观念,起码在《尚书•洪范》就已经见诸记载,很古老。古人相信这一套,固然是由于迷信,但另一层用意也相当清楚:警告当权者反思自己的执政,弃恶从善。由此看,贾母、贾政,都只是在“花妖”面前用力往好处想,往好处说,其实是敷衍,对自己“执政”的反思,半点也无。
电视剧之所以将“花妖”与“丢玉”连为一集,大概是想以“唯物”的态度解释宝玉的丢失。大家来看花,按照小说的描写连贾环也来了,而且与宝玉、贾兰一起赋了诗篇。恰巧宝玉丢玉,大家不须犹豫就想一定是贾环干的。于是想法问贾环,这又引起来怡红院与赵姨娘的矛盾,贾环母子与大家的积怨又加深一层。这是小说和电视剧要表现的。根据“脂评”的提示,原小说后四十回中确实有丢玉的之事,且不久被王熙凤在扫雪时捡回。但原来小说写这样一个曲折究竟要表现什么,已经是无法知晓了。小说和电视剧也都按照自己的理解表现了这个故事,所表达出来的东西,总觉得差点意思,显得对“丢玉”之事意蕴开掘不足。“续书”写宝玉因玉的丢失而神志不清,很像今天谁不小心丢了手机的失魂落魄。可是,宝玉对那块玉是否有如此剧烈反应,大可怀疑,因为他曾说那块玉是“劳什子”(第五回),并且要砸掉它。因玉丢失而失去神智,似乎不是宝玉应有的表现。后四十回的小说这样写,一个明显的意图,就是为后来王熙凤施“掉包计”,宝玉糊里糊涂娶宝钗作铺垫。
宝玉的通灵宝玉丢了【注意:这不是演习】!这可真是贾府头一件鸡飞狗跳的事情。冤有头债有主,大家都迫不及待地想抓出真凶,来推脱自己的责任。可也奇了,袭人就提了提也许是有人使促狭,众人便“都疑到他身上”。谁呢?贾政和赵姨娘的儿子、探春的弟弟贾环。身为庶子,贾环一直不大受众人待见。姊妹们都住进了园子,独他进不去;姊妹们都兴头头地起了诗社,独他不能参与。父亲不十分喜爱他,以为他“人物委琐,举止荒疏”;王夫人为了宝玉的利益,更不会主动培植这个孩子;单单剩下一个张扬泼辣的赵姨娘。于是,贾环在贾府的处境可以说是十分尴尬。在这种“缺爱”又扭曲的环境中长大,贾环的性格必然不大讨喜,做出的事情也难说光彩。因此,众人头一个怀疑到他身上,虽说不大公平,却也不能说无理。只是小编每每见到贾环,就难免想到他也不过是一个半大的孩子,只因在压抑、低贱的地位里长大,便一辈子都定格在了这条路上,也是令人呜呼哀哉!
李山老师
贾环,赵姨娘,都是“可怜之人必有可气之处”。看八十回他们的诸多表现,母子俩在贾府覆灭之际应该有更多表现。这位贾环,小说第一回说“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很可能就说的是他。甲戌本“脂评”说这一句指的是“柳湘莲一干人”,颇不令人信服。柳湘莲非贾府贵胄,家道也早已败落,将其与“训有方”所指相连,不合适。若说是贾环这位“苦大仇深”的庶出孽子将来在贾府败落时对本家人干点“强梁”勾当,就不是不可能。至于赵姨娘,可以跟马道婆勾结意图害死凤姐、宝玉,在贾家坏事时“窝里反”、反戈一击,也是很合乎她的性格逻辑的。还有一点细节特别值得注意:第五十二回写某日傍晚,在宝玉体贴地问黛玉“你一夜咳嗽几遍、醒几次”并“挨过身子”接近黛玉时,赵姨娘忽然出现。小说写黛玉,一般是不让她与一些肮脏差劲之人见面的,因而这一回的赵姨娘在宝玉、黛玉说体己话的时候突然冒出,似乎就是为后来黛玉之死预示点什么。换句话说,黛玉最后逝去,与赵姨娘造谣之类的行径应有关系。后四十回下赵姨娘最后得了疯病死去,太潦草地就把她处置掉了。
德琳老师
本集中黛玉弹琴出自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淑女解琴书”部分。最早的古琴传说为伏羲用梧桐所制。古琴造型优美,又称七弦琴、瑶琴。琴音宁静悠远,被视为最适宜君子修身养性的乐器,与围棋、书法、绘画(国画)并称为“文人四友”。文人墨客一般会在书房摆置古琴。大诗人陶渊明不识音律,也准备了一张无弦琴,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贾政在书房里摆了几张古琴,取的就是古琴涵养心性的寓意。不过他也不懂琴,所以门下清客嵇好古弹奏一曲后,再也不来了。
宝玉没有见过琴谱,看黛玉会古琴,大为惊奇,不敢相信。可见平时也没有见过其他人会弹奏古琴,黛玉的才华可知矣。洪秋蕃评价说:“诗文翰墨,黛玉虽矫矫不群,然宝钗能之,湘云能之,诸姊妹亦约能之。惟琴为圣人所制,高士所难,黛玉精之。于是闱秀闺英一齐俯首。”黛玉对古琴领会甚深,对抚琴时间、地点、仪止、精神有很精到的阐释:“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
黛玉对抚琴的精神触动更多地是在知己遇合上。她向宝玉说自己对古琴的理解,说道“高山流水,得遇知音”时,“眼皮儿微微一动,慢慢的低下头去”。后四十回续书虽然有狗尾续貂之嫌,但在一些细节的描写上还是相当传神的。眼皮儿微动,慢慢的低下头,是心有所思;有言近女孩儿心思的害羞、有眼前人就是互为知己的心上人的欣喜,也有自己心事终付流水的悲愁。第三十二回黛玉的心理活动可以做这句的注解:“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后面两人言笑晏晏,探讨琴音琴韵。到了第八十九回,古琴却造成了两人的隔阂:宝玉不知音律,没有听懂黛玉的琴音,黛玉冲口而出:“古来知音人能有几个?”两人都是无心之语,却因为怕对方多心之故,不知再说什么,于是都无话,反而显得冷淡了。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是《诗经》对夫妇幸福生活的描述。司马相如也曾凭借一曲《凤求凰》,打动了卓文君的心。宝黛爱情注定是水中月、镜中花。所以琴音有碍,也是他们终不能迎来静好生活的象征。
在高鹗的续本里,这丢了的玉着实有戏的很。一会儿是岫烟去求妙玉扶乩,一会儿是黛玉暗喜金玉良缘拆散,一会儿是宝玉日渐糊涂,一会儿是来人送上假玉,您说热闹不热闹呢!电视剧里演出的,应当是根据戚序本《石头记》中的批点推测而来的。第二十三回中,在宝玉由荣禧堂出来,“刚至穿堂门前”处有一脂批:“妙!这便是凤姐扫雪拾玉之处。一丝不乱。”提到“凤姐扫雪拾玉”之事。有的学者还将这个情节与明清易代等事联系起来,纷纷纭纭解释繁多,小编嗑瓜子看之~
本集诗词句精选赏析
赏海棠花妖诗(贾宝玉)
海棠何事忽摧隤?
今日繁花为底开?
应是北堂增寿考,
一阳旋复占先梅。
赏海棠花妖诗(贾环)
草木逢春当茁芽,
海棠未发候偏差。
人间奇事知多少,
冬月开花独我家。
赏海棠花妖诗(贾兰)
烟凝媚色春前萎,
霜浥微红雪后开。
莫道此花知识浅,
欣荣预佐合欢杯。
宝玉用什么花儿做胭脂?谁是宝玉做胭脂的师父?薛大爷有什么急事找宝二爷,又为何伤心抽噎不止?南安太妃为什么单单要见探春?贾母等人为何在南安太妃前泪水涟涟?紫鹃向黛玉说了什么体己话?宝黛二人为何在园子中迟迟不归?迎春想起怡红院夜宴的场景,为何独自伤怀?在离别时分,宝玉写下了什么?迎春在孙家受了什么虐待,惹得王夫人、凤姐都陪着掉泪?探春远嫁,赵姨娘什么表现令人动容?敬请关注“桃李聊红楼”之三十二《伤离别探春远嫁》。
欢 迎 读 者 朋 友 转 发 分 享
本文为“桃李国学苑”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国学讲堂
主持 薛宇
责编 许晨冉
美编 周欣雨
音频 赵元源
“
三尺讲台,学者引路读经典
桃李杏坛,才情流转赏芳华
掌中课堂,严肃活泼品诗赋
小小视频,沟通你我话国学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taoliguoxuetang
公众号主编:李山
总监:杨春俏
编辑部主任:海彦、宛陵
【国学讲堂】策划:方舟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
taoliguoxuet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