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司继女(部门专栏作家),这篇文章是独创性的选拔,请转载授权
1、节日。
今天也乘风热闹闹,过一次节日吧。
想和大家聊聊这个有意义的节日、一位在我看来有生之年最倒霉的人和六本我读过的书。从1995年4月23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今天定为“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开始,迄今21年过去了。对于每一位爱书、做书、与书打交道的人来说,这个日子算得上隆重与盛大。
这一天还是莎士比亚的诞生日与忌日、以及刻画了那位永垂不朽的堂吉诃德的塞万提斯的忌日。我在读徐葆耕的《西方文学十五讲》时,看到介绍塞万提斯的篇章,觉得即便过了470年,也鲜有人的命运如他那般颠簸。这位名留青史的伟大作家,在他的有生之年应该算得上是我知道的最倒霉的作家了,没有之一。
塞万提斯的一生可谓牢狱之灾不断,但没有一次是因为违纪犯法而造成的。可以说,命运总是和这个最倒霉的人开着不大不小的玩笑。
2、故事
塞外提斯出生在西班牙一个穷苦的医生之家,并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长大后去参军后,不幸左手致残,但所幸屡立战功,得到了元帅的嘉奖——一封元帅的保荐书,这是可以让他成为将军的捷径。可惜,归国途中塞万提斯被俘,继而被卖到阿尔及利亚,在那里做了5年苦工。
5年后,当他回到祖国西班牙的时候,他的国家已经忘记了这位英雄,他连一份普通的工作都找不到。后来,历经种种好不容易在舰队找到一个军需的职位。刚稳定了没多久,命运的绳索再次向他伸来。一次他下乡催征,因不肯为乡绅通融减税,被乡绅诬陷入狱。
从监狱出来以后,他跳槽改做税吏。然后,再一次倒了血霉。一次,他把税款交给一家银行保管,偏偏银行倒闭,所以他第二次入狱了。
第二次出狱后的塞万提斯更加贫穷了,家里妻子、妹妹、女儿都靠他一个人养。而他住的地方,环境极为恶劣:楼下是酒馆,楼上是妓院。某一天,酒馆里有人斗殴,一人倒在地上奄奄一息。他出于同情把那人背到家里,谁知人未救活,他却涉嫌谋杀第三次入狱。真是遇到了个碰大瓷的。
这个两次被俘三次入狱、命运从来不肯眷顾的人,还好也是个坚毅如钢铁般的人。恶劣的环境和不公的境遇并没有击败他,反而丰富了他。凭着对生活的反思和斗牛士的精神,写出了名震世界的巨著——《堂·吉诃德》。
在本书第一卷问世时,便获得了巨大的反响,但塞万提斯不谙世事,利润大都被出版商赚去,他自己依旧贫穷。因为《堂·吉诃德》太过热门,所以很快仿造的第二卷就出现了,塞万提斯抓紧时间写出了真正的第二卷后就与世长辞了。
3、书味
其实,命运有多起伏、未来又有多光明是我们都无法预知的。伟大的作家之所以伟大,不仅仅在于他们书写了一部部沁人心脾、发人深省的作品,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面对苦难时的一种态度。
我一向认为苦难除了给人带来抽筋蚀骨的疼痛和伤害外,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而那些伟大的作家却是能把苦难的意义赋予一些明亮的元素,让我们平凡人觉得它似乎没有那么令人望而却步。
就像下面这本我想推荐给你的书,它充满了巨大的苦难,读来让人有深入骨髓的触动和疼痛,但作者就是能忍受着这一切向你叙述这场全人类的浩劫。
《被淹没和被拯救的》,意大利,普里莫.莱维
我是看了梁文道的《一千零一夜》知道这本书的,因为对二战、奥斯维辛集中营始终是一片空白,而这本书又号称是写奥斯维辛最好的回忆录,所以买来一读。书不厚,不到15万字,但沉重的不易读。
我有一点理解为何称它是这类题材里写的最好的一本。莱维的沉重不是用悲惨的情节或潸然的语言让你不忍读。
相反,这本书里几乎没有细节的描述,语言冷静的就像一杯常温的白开水,他就是把自己在集中营亲身经历的那几年的感受平静的铺陈在读者面前,相隔千山万水、距离二战七十载过去,虽未经历但你能感触到时不时一阵针尖刺到皮肤的痛。
“我能理解”这句话在未曾亲身经历面前轻若鸿毛,苦难经由文字带到了我们面前,入眼、入心,但终究不会长留。
如果说普里莫.莱维的苦难距离我们这代人有些遥远,毕竟它隔着种族与国界,那陈忠实的《白鹿原》让你读起来一定更加唏嘘感怀命运的无常与变迁。
《白鹿原》,中国,陈忠实
陈忠实写透了农民的故事,所以地气儿接的十足,下里巴人的庄稼马车、锅碗瓢盆、人情世故、男盗女娼在清末到内战这个大背景的戏台上扎扎实实的唱了一遭。读罢后觉得夯实,就像终于攒够钱盖新房的翻身农民,卯足劲儿把一桩一砖都抡的瓷实。
大时代的一次次变脸、乱世中的一场场天灾人祸、白鹿原上两大家族命运浮沉的跌宕,都是人间最大、最不易的实在。除了夯实,还有些呛人。
翻开书,书页之间夹杂飘荡出的是大蒜就宽面的味儿、是人肉碰到枪火的味儿、是祠堂里的身家清白混着土窑里苟且味儿,五味杂陈这四个字是远远不够的。当然,除此之外,白鹿原上还有很多让我感动的地方,比如:
1. 朱先生投笔从戎,封笔进酒、与妻子告别;
2. 黑娃洗心革面、荣耀归故里认祖进祠堂;
3. 朱先生预感生命将至,在去世前全家吃团圆饭、让妻子帮他洗头发,怀念着母亲的味道,然后写遗书,从容与生命告别。
还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触,比如:
1. 命运,是一件太难捉摸、定论的事物。你以为一辈子很短,再跳腾也很难走出那片丈尺天地。就像比如白嘉轩、鹿子霖以及白鹿原上的大部分人;你以为一辈子很长,也就这样了,但在世事与历史面前,我们自己却可以随时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比如黑娃、白孝文、鹿兆鹏与白灵。
2. 很多人活着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把自己的生活做成戏演给别人看,无论他们自觉或不自觉。
3. 漂亮女人总是更容易携带悲剧的故事。比如,田小娥,一个只不过想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过安生日子的女人,因为规矩、时事被自己的公公杀害。她坚强又认命、善良又满腹仇恨与愁恨,即便死了都不得安生万劫不复。那些曾经与她有过纠葛的男人们,都曾历经命运浮沉,黑娃从土匪变成军人、士儒,娶妻生子,品尝人间烟火;白孝文从谷底一跃成为人中龙凤,费尽心思从农民最终官至县长,填补了他爹内心缺失的窟窿和遗憾;鹿子霖几经周折与跌宕,最终留有家族后人去继续谱写鹿家命运,而自己却痴颠冻死。只有田小娥,早已远离一切静静的在白鹿原的土地上沉眠多年。
当然,也会有巨大的疑问,比如:
子女之于父母究竟意味着什么?是一脉血缘、是荣耀的脸面、还是纯粹无私的爱?
还有一些苦难,并不似前两本书中的这般张扬。它们只是无声无息地藏在了作者的字里行间中,然后随着时针的移动缓缓氤氲开来。就像波伏娃的《独白》这本书。
《独白》,法国,波伏娃
这个赫赫有名的女人我只在萨特的自传里看到过她的一些身影。比起《第二性》,这本短篇小说集不算有名。波伏娃最有名的《第二性》和自传翻开过好几次但总是读不下去,可能是时候未到吧。前两年读过她的长篇小说《人总是要死的》,浓厚的政治意外加之平淡无奇的情节读的很痛苦。
但我没想到《独白》可以写的如此触动人心。不厚,所以用了一个晚上一口气读完。这是一本你边读边会想象三十年后自己的生活该是如何的一本书。
对于爱人、子女、朋友、生活我会经历类似么?会有同样的欣慰和眼泪么?读读下面两段摘录,就已经让人忍不住想要要去冲破时间的局促,飞奔到多年后的时刻去窥探一番自己的生活与人生;而且,你根本无法想象,波伏娃这位女权主义者的文字居然也可以如此柔软。
“有多少次,我们这样面对面,坐在书房的小圆桌旁,桌上放着滚烫的浓茶?明天还会这样,明年,十年以后……这个时刻就像回忆一样甜蜜,就像许诺一样快乐。我们是三十岁?还是六十岁?安德雷的头发很早就变白了:开始,头顶的白霜衬托着他年轻的轮廓,给他添了一些潇洒。这种潇洒今天还在。他的皮肤粗了,有皱纹了,但他嘴边和眼角的美意依旧和过去一样迷人。即便影集里的老照片保留了他年轻的风采,可我还是喜欢他现在的脸。我眼里的他是没有年龄的。多年来的生活中,有欢笑,有眼泪,有愤怒,有约束,有倾诉,有沉默,有冲动,有的时候我感觉时间并没有流逝。未来还远无尽头。”
“人遗忘了不少,的确,但遗忘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属于我们的东西。”
不知道是不是自古红颜多悲情,《白鹿原》里的田小娥已然如此了,现实中的波伏娃也算不得皆大欢喜,那举世闻名的包法利夫人更加是悲剧的化身。
《包法利夫人》,法国,福楼拜
全世界的书加起来有多少?没人知道。但如果在全世界的所有书籍里选出十本最有名、最有代表的著作,《包法利夫人》就占据一席之地。
用今天的评价标准来看,包法利是个经济适用男,也和暖男搭点边儿。他老婆爱玛就说好听点儿是有着过分浪漫情怀、活在自己世界里的文艺小清新,说难听点儿就是小婊砸绿茶婊一名。
有这样的老婆故事的结局当然是彻底的悲剧,死光光一了百了。不会有人喜欢爱玛,但是如果多想一步,是什么造成了她那一开始就天马行空的爱情观、是什么让她心湖平静时却宿命般的常被引诱、让她敢于背叛却无法和”真爱“出走,也许我们能多一点点宽容,至少可以把她当成一面镜子多去审视自己。
经典名著的好说多少都不及自己从头到尾好好品读一遍。
写到这里,发现文章略有些沉重。不是苦难就是悲剧的,大过节的,好日子一个,不能一直是这个基调,所以最后,给大家介绍两本读起来温情又有趣的书。
《礼物》,美国,理查德.保罗.埃文斯
看到书的封面印着“再大的伤痛,都能被爱抚平。”
这样的主旨句,就知道这又是一个讲述“爱的奉献”老掉牙的故事,但不妨碍它赚取读者的眼泪。光是有特异功能但身患绝症的小男孩儿这样的人物设置,你已经无法不动容了,何况他还不断的牺牲自己用特异功能去救助别人最后必然进入天堂这样的情节和结局,不哭的稀里哗啦太难了。
但这样的泪水你不会觉得过于沉重,因为它承载着人类的美德与爱意。
《旧日红》,香港,董桥
读这本书你得把手洗净、沏一壶清茗、焚一炉雅香,目明心静的去读。
把手洗净是因为中华书局把董桥的这本散文选本装桢的有模有样,棉布书面、一袭暗红、烫金花纹、翻开扉页还有一张提了“旧时明月”字样的藏书票,不把手洗干净怎敢翻读?
而沏茶焚香是因为作者自称“文化遗老”,字里行间行走的都是老国民、老闺秀、老英伦、老器物,盗用董桥的话来形容那些都是“岁月苍茫、斯文苍白”的时候了,人与物都“秀丽的沧桑,仿佛前朝一幅尘封的淡彩仕女”,你得在淡雅幽香中慢品细读,才能尝到作者如琢如磨、苦心锤炼的昨日尘世。
几十篇散文里,或人或物,从文学大师、书画名家、中西友人、普通饮食男女到诗书礼乐、古玩字画、装桢刻印、草木花虫几乎都是大雅之描写,才气流露的伶俐亦淋漓。若不凝神静心、耳聪目明,囫囵吞枣一遍可能你压根儿不知道他在说什么。说实话,读的香,也累。
4、句号
唐代诗人颜真卿写过一首《劝学》诗: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其中道理再浅显不过。愿你我不仅在今日爱书、读书,而是能像那无数智者、名家、先贤那样,白发依旧老书生。
作者简介:思小妞,在美帝晃悠的原创码字人,微博@思小妞无后缀,简书@思小妞无后缀
本文为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原创独家首发,版权归富书部所有,48小时内禁止转载,转载请联系授权,并请注明作者和来源【作者:思小妞,来源:富书(ID:zhongchoudushu)】,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