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建国以来,抗战剧在国内影视剧中占有不小的比重,但其中不乏《亮剑》、《人间正道是沧桑》、《雪豹》、《生死线》、010-30000等
但近年来抗战“神剧”也屡见不鲜,因其神化英雄弱化敌人,背离历史脱离实际而饱受诟病。这部被广大观众誉为抗战清流的《战长沙》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教科书式的剧作。全剧没有教说也没有口号,涌动的是真实的人性和人情,表现的是湖南人民骨子里的挣扎和反抗。《战长沙》以长沙会战为背景,讲述了长沙城茶园巷胡姓家族在战争中兴衰荣辱,以女学生胡湘湘(杨紫饰)和国民党军官顾清明(霍建华饰)的爱情故事为主线,并从侧面反映了战争时期百姓的生活风貌和不同人物命运的沉浮,以及日军侵略、文夕大火、焦土政策等给长沙带来的沉重灾难和切肤之痛。
下面我们就一同来探讨:《战长沙》何以让观众设身处地体悟到每个破碎的家庭都是战争下国殇缩影这个壮烈事实?
一、精良的制作团队与精准的观众定位
1.精良的制作团队——“王炸”山影再奉佳作
《战长沙》是由著名导演孔笙、张开宙指导、知名制片人侯鸿亮监制、山东影视制作并发行的。近些年来山影的作品可谓是有口皆碑,无论《闯关东》、《父母爱情》还是《琅琊榜》、《伪装者》都是好评与收视双丰收。山影(正午阳光)电视人踏实认真、严谨谦逊的作风使其作品成了国产电视剧的良心和保障。《战长沙》作为山影的精品中的精品方方面面更是精益求精。
2.精准的观众定位:偶像剧元素与抗战剧情完美契合
据调查普通抗战剧的受众一般集中在中老年男性群体,而《战长沙》则男女老少通吃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审美需求和精神诉求。流量与演技并存的杨紫饰演胡家龙凤胎女娃胡湘湘,高冷帅气的霍建华饰演出身高贵的国民党青年军官,爱情线在抗战大背景下若隐若现,这种创新与糅合无疑又俘获了一大波观众。编剧还有意将具有偶像剧元素的爱情在时代悲歌下进行抑制,让光鲜艳丽的爱情在战争的烟尘中雾里看花。从两人相识、相知、相爱到结婚生子,观众们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在战火下相守的艰难,既表现出普通民众顾大家舍小家的爱国情怀也展现出了爱情的无畏与坚贞。
二、以小见大的家国叙事和丰满立体的人物塑造
1.以小见大的家国叙事:他教她何为国 她教他何为家
“战争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灭顶之灾,没有人能置身事外。”——顾清明
此剧虽然名为《战长沙》但是战争戏份并不多,它把关注点集中在了胡氏一家人的成长和蜕变上,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平民视角展现民众的不屈与抗争。
整个故事是通过湘湘的回忆式的旁白展开:
那天是1938年的初秋,都城南京早已沦陷,花园口决堤,开封也丢了。日军开始围攻武汉。无数的难民开始顺着长江西下来到长沙,但长沙城根本装下这么多人,粮食、棉花、医药样样吃紧。日渐短缺的物资使生活倍加艰辛,人们不得不纷纷逃去重庆或者桂林。紧张的局势让长沙街头开始了一场又一场的抗日游行,更掀起了“战争婚姻”的浪潮,适龄少女们在家人的主持下迅速嫁给外省人离开长沙躲避战争。我的一生好像从这天开始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那时长沙城内家家户户纷纷嫁女,胡家也毫不例外。姐夫薛君山通过私人关系要把小姨子湘湘嫁给初到长沙的顾清明,没成想两个年轻人见面变便唇枪舌战,湘湘还险些跳酒楼。这气得姐夫薛君山追着湘湘打,就在全家老小全力阻拦时长沙城上空的警报拉响了,于是全家大包小篓地收拾行李准备撤退。虽然前几次是虚张声势但这次敌人的炮火真的袭来了,昔日全家人守护的温馨小院瞬间面目全非,曾经熟悉的街道也变得千疮百孔。整个视觉画面从明媚的亮色转为悲怆的暗色。
每个长沙人都活在炮火随时袭来的战战兢兢下,很多家庭也像胡家人一样,前一秒还其乐融融后一秒便家毁人亡。覆巢之下焉绝无完卵,国将不国每个人的生老病死,每一家的婚丧嫁娶都如风筝风筝和无根浮萍一般。
为躲避长沙战乱,胡家龙凤胎湘湘和小满被送回老家大爷爷处看护。胡家大爷爷作为一个封建大家长的代表,在胡氏家族男丁牺牲惨重的情况下固执而又悲凉地守护着这个家。但是胡家热血儿女在国难面前选择的却不是家而是国,胡湘宁、胡湘水等均以一种突破小家守护大国的力量在奋战。可他们何尝不想听从胡家大爷爷的劝解,过一日三餐安稳的小日子呢?但是他们深知那样不行,如果没有像他们这样的人冲上去守护这座城和这个国,那么必将会有更多的流血牺牲和家破人亡。
国战最焦灼之时是人民子弟兵牺牲最惨重的时候也是胡家最为悲痛的时刻。先是胡家最小的孩子“平安”在跟母亲湘君回老家的途中遭遇日军袭击,霎时这个叫“平安”的可爱小孩便夭折了。当看到僵硬的平安时,观众的脑海中还浮现着胡家奶奶追着平安喂饭的场景,战争的可怕已经无需只言片语便已摄人心魄了。
而后湘湘成了救治伤员的护士,姐夫和小满都在战场不幸牺牲了,姐姐湘君在痛失爱子和丈夫后也走上了穷途末路,顾家独子胡家孙女婿顾清明更是九死一生,岳老子胡长宁以死明志,胡家奶奶怕连累子孙自缢而亡……最后的最后胡家胡姓的幸存者只有湘湘和秀秀肚子里怀着的小满的遗腹子。十几人的大家庭幸存一两人,几十人的大家族残存三五人,那么万万家庭亿万人的大中国呢?无情的战争带来的是家庭的破碎和国家的伤痛。
天空染成了灰色、身后燃烧着战火的长沙城回荡的只有当年的那一首民谣:月亮粑粑,豆里坐个爹爹;爹爹出来买菜,豆里坐个奶奶;奶奶出来绣花,秀个糍粑……
2.丰满立体的人物塑造:每一个向死而生的草根英雄都在热烈地生长着
这部剧的成功还得益于丰满的人物形象塑造,并且实现了主角从高大上的光辉形象向草根人物下沉的转变。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一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存在。
①湘湘和小满在亲眼目睹战争的残酷后逐渐褪去了孩童的顽皮而是把保家护国的重担扛在了肩上,一个成了救治伤员的护士另一个却战死沙场。他们代表的是孩童到青年被迫式的伤痛成长。
②没文化的保安大队长薛君山虽然是强迫胡湘君嫁给自己的,但他是真的爱自己的妻子和孩子,甚至爱屋及乌地关爱着所有胡家人,给他们提供衣食住行帮他们排忧解难。可这位擅长搜刮掠夺的保安队长打起鬼子可是丝毫不逊色,最后不幸为国捐躯。薛君山代表的是一群小有权力和财力的乡绅阶层的反抗。
③出身最为显赫的顾清明是唯一一个非草根群体,但他却离经叛道地走向草根。顾老爷子就这么一个传宗接代的宝贝儿子,但就是这个儿子非要舍身忘死地冲向战场。父子间的矛盾一直绵延,直至顾老爷子见证了青年一代的流血和牺牲哽咽地说了句“我以你为豪!”。
其实父亲和姐姐的担忧他都理解,因为他说过:“何须马革裹尸还,只要是军人都有可能死在战场上,只是这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灾难”。顾清明则代表了大资产阶级中先进分子的勇敢与无畏。
⑤名义上的长沙市学界泰斗胡长宁平日里虽然只能唯唯诺诺地骂骂国民政府的腐败与无能,但是在罕见威逼利诱下出任长沙维持会会长时听了一辈子戏的胡长宁终于挺直了腰板唱了出绝唱:“恨倭寇打战表兴兵犯境,众英雄请长缨慷慨出征,众儿郎壮志未酬疆场饮恨,撒碧血黄沙浩气长存,两狼山,儿郎报仇,我报不尽啊……”胡长宁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儒雅懦弱下是他们坚持的孔孟之道,无论如何他们都会养浩然正气守民族气节。
除此之外此剧中的女性角色也极具突破意义。金凤、胡湘君、胡湘湘虽然都没有直接参与战争但却对男性角色的成长和成熟起到了支持引导作用。小满因爱金凤而定下杀死100个鬼子的目标,胡湘君让流氓土匪式丈夫蜕变成保家卫国的战士,而胡湘湘则以一个深明大义的家国口吻坚定着爱人顾清明的一切选择“我什么都不怕,只要你在。我只求你一件事儿,请你好好珍惜我别放弃”。
#
三、旁白配乐和镜头美学:竭尽所能让故事更加真实地再现以深入人心
1.独树一帜的旁白和恰如其分的配乐烘托
雨果曾说:“戏剧应该向观众展现出两个意境,同时照亮人物的外部和内心,通过言行表达他们的外部形貌,通过旁白和独白划内在的心理。总之一句话,就是将生活的戏和内心的戏交织在同一副图景中。”
这部戏的旁白和配乐都坚实地践行了雨果的戏剧理论,让每一位观众都能身临其境感同身受。
此剧是女主胡湘湘以第一人称视角来介绍战争背景的,观众看着眼前的画面、听着旁白的声音能够更真实地回顾那段历史。
除此之外恰如其分的配乐烘托也是一大亮点。湘湘和小满吵吵闹闹时的背景乐曲十分欢快处处洋溢着美好与祥和;而在战争爆发和亲人逝世则的背景音乐则低沉压抑让人悲痛不已;更有惨烈场面的无声处理,此处无声胜有声;还有在顾清明上战场前和胡湘湘的临别一抱响起的那首主题曲《我会记得你》,真是看哭无数人!
“你要的快乐支撑我的执着,为明天我舍得承受辛酸回应沉默。离别前却只能强忍着,说一句不爱我眼眶已然温热,会记得,爱过……”
2.充分释放镜头的美学张力
导演还极其重视镜头美学。胡家人聚在一起吃饭的场景是泛黄的暖镜头而离愁别恨的场面则运用了模糊的暗镜头;阖家欢乐的场面都是相对静止的慢镜头而炮火连天的场景则选择了运动的快镜头。前后形成鲜明对比更能彰显出家庭破碎下的国殇主题。
综上所述,《战长沙》可以说是未来抗战剧或者说是反战剧经久不衰的范本,无论是在剧作、叙事表达、人物塑造还是镜头美学上都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最后,让我们向每一个向死而生的高贵生命缅怀并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