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是我国戏曲史的伟大作家,据《录鬼薄》称,他已是斋月,大部分(今天北京市)人担任太医院轮值。
但元朝有太医院而无尹,则他之任是在金朝。明蒋一葵《尧山堂外记》直书他“金未为太医院尹,金亡不仕。”又《青楼集序》说他是金代遗民,并把他看作和杜善夫、白仆同辈的人。乾隆时修的《祁州志》说他是祁州五仁村人。祁州在元代属中书省,因此仍可以称大都。他的卒年不确定,他写[大德歌],大德是元成宗的年号(1297——1307),可见他当时还活着,估计活了八九十岁。关汉卿在带有自叙转性质的散曲[南吕 一枝花](不伏老)中说,“我也会吟诗,会弹丝,会品竹。我也会唱鹧鸪,舞垂手,会打围,会蹴鞠,会围棋,会双陆。”“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体,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可见他高才博学,风流倜傥和倔强的性格。“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傲视,也体现出他慷慨嫉妒的精神。”
关汉卿在其作品中表现出关注社会民生的思想,关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女性意思崛起的标志。此外,关汉卿剧作还表现出赞扬反抗精神,如士大夫精神、承担意识、社会责任感。其戏剧艺术最大的贡献在于出色的塑造多元性、复杂性的人物形象。比如《窦娥冤》中的窦娥形象。
故事情节大家都很熟悉。窦娥三岁死母,七岁被父亲送到蔡婆婆家做童养媳,十七岁结婚。不到两年却死了丈夫,此后和年迈的蔡婆婆相依度日。蔡婆婆外出讨债,赛卢医谋财害命要勒死她,被地痞张驴儿父子无意救了。张驴父子却趁机赖在她家,并且威胁蔡家婆媳改嫁给他们父子。窦娥不从,张驴儿企图毒死蔡婆婆霸占窦娥,却不想要死自己的父亲。张驴儿便诬告窦娥毒死其父。审案的太守是个昏官,窦娥为使婆婆免受酷刑,于是屈打成招,承认杀死张父被判死刑。临行前为表冤屈,窦娥对天发出三桩誓愿,她的誓愿感动天地,样样应验。三年后,她的父亲窦天章做了提刑肃政廉使,到楚州查访,窦娥托梦给他,窦天章查明案情,为女儿雪冤。
窦娥的形象向来被定为善良、刚强。善良表现在对婆母的孝敬上。丈夫死后,她一边尽孝一边奉养婆母。她说,“我将这婆侍养,我将这服孝守。”
当太守要拷打婆母时,为使婆母免受刑罚自己招认,以自己的生命救护婆母。对婆母的要求,也仅是为她奠些浆汤烧些纸钱。
[快活三]念窦娥葫芦提当罪衍,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以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
[鲍老二]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烈些纸钱,只为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这么微薄的要求也要以一种乞求语气,正显示这一善良的青年妇女,结局的悲惨更增强其悲剧性。
窦娥的性格还有刚强。这个刚强性格有个过程。起初她对自己年幼被卖年轻守寡的不幸只是自我哀怨,认为命运就是如此;当张驴闯进她家要强迫她为妻时,她才开始拒绝并反抗和斗争。张驴诬告她毒死父亲,提出“官休”或“私休”威胁她,她刚强的性格才发展完善。当时她对官方抱有幻想,相信太守能替她伸冤雪耻,因此决定到公庭上解决官司。没有想到太守是个昏庸的酷吏,庇护狡诈的张驴反而严刑拷打自己,把自己打得“一仗下,一道血,一层皮,”“肉都飞,血淋漓”。她觉得自己看不见一丝光明。但是刚强的窦娥并没有屈服,她意识到靠官府来公共解决她的官司还她清白是不可能的了,转而愤怒的说,“我做了个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从此窦娥不仅是对张驴的反抗,而且是和封建法制的抗争了。窦娥被判处死刑后,内心显示出复杂的矛盾,她认为“人心不可欺,冤枉事天地知,”但同时她对现实对天地又表示怀疑,因为自己本就是冤枉,却得不到律法的保护,并将被斩首,还说什么天理昭彰?!于是,她对天地进行义正词严的质问: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涂了盗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更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舟。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何为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对天道发生了质问和控诉,将她刚强性格发展到极致。尽管窦娥对天道表示怀疑和否定,但她临行前又不得不对天发下三愿:第一要刀过头落,一腔热血都飞溅在白练上,不让半点落地;二要六月降雪,掩盖她的尸骸;三要楚州抗旱三年。希望“皇天也肯从人愿,”能够应验她的三桩誓愿,以洗雪自己的莫大冤屈和耻辱。在罪恶的统治下,她的反抗越坚强,她的性格也行应更深化。她尖锐提出:“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呀,这的是衙门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窦娥的悲剧性在于她相信官府,结果落个被杀戮;她遵守节孝,结果却被迫害。
历来评论家对窦娥的形象分析多是如此,我也赞同上面的这些特点。此外,我个人有一些疑虑:六月飞雪掩盖尸骸,那百姓怎么办?炎热夏季,百姓皆是单衣单裤,因为窦娥的这一誓愿,他们就要突遭雪灾(雪要大到掩盖尸骸肯定不小);身为贫寒地下的普通百姓,哪有衣物御寒?突遭雪灾生病冻伤,哪有钱医治?雪灾、地震等的这些自然灾害我们都经历过,其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坏的影响大家不言而喻。这些百姓在当时黑暗的社会环境下,物质匮乏,经济欠发达,官吏压迫下哪有存粮充饥御寒?夏芒收时节的谷物因为大雪肯定丰收受损,拿什么来交苛捐杂税?拿什么来吃饭过活?还有滁州抗旱三年,与官吏更是没有一点损害,受苦受难的依旧是当地老百姓。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两桩誓愿,窦娥的善良要打折扣和疑问。她的善良只对婆母。
她在临行前发下这三桩誓愿,是为表明自己的清白,反抗她受了莫大冤屈,而这誓愿的实现却直接损害到老百姓(估计她当时许这誓愿也未曾多想),反映出她性格中的狭隘与自私性,只为洗雪自己个人冤屈累及百姓遭殃。
剧作最后窦天章做了提刑肃政廉访使,窦娥托梦给她父亲,才查明真相还她清白为女儿雪了冤。然而这时太守已经调离,昏庸的官吏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另外,如果窦娥没有这样一位访使父亲呢,她的冤案还有机会雪清吗?可以猜测到当时的元代这样的冤案肯定不是一两件,而剧作结尾做这样的处理,也是作者借社会制度不合理与黑暗官场表示无能为力与无可奈何。
作者简介
Author's brief introduction
陈锐霞
85后,文字工作者。
爱折腾,爱旅行,爱猫咪,爱赚钱。
(艺术新青年微信公众号:yishuxinqingn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