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新闻(特约记者赵国君通讯员黄思军)《都秀是湖南益阳安化县小严——安化是流水的贫困山区小县。
陶澍自小就生长在农村,父亲陶必铨(1775-1805)是个不第秀才,以教馆为业,无书教时务农。"9月8日上午,新中国成立后大陆研究陶澍第一人陶用舒,在益阳市图书馆高兴地说。9月8日上午,益阳市社科联社科讲坛:湖湘第一人才陶澍的传奇人生,在益阳市图书馆开讲,活动由益阳市社科联、益阳市图书馆、浅隐堂读书会联合组织,讲坛由益阳市社科联主席周志宏主持。陶澍第七代孙女陶双,益阳市时评杂文专家曹仙源,湖南城市学院易红联教授,益阳日报社编辑张铁军,益阳市红学会会长卞国良,益阳市老年教育研究会会长顾利群,全市陶澍文化爱好者,浅隐堂读书会会员,教师代表共80余人聆听了讲座。
陶用舒说,陶澍年幼时,五口之家,家境十分贫困,老屋三间,瓦缺无前沿。陶澍生活在这样的家庭里,自小就养成了勤劳俭朴的好习惯,自幼好学,自立自强,人见人爱。陶用舒从陶澍的历史定位、主要功绩、陶澍精神三方面开讲,认为陶澍湖湘第一人才,近代湖南人才的总源头。
陶用舒指出,陶澍是山乡农民的后代成长为大清干国良臣,是中国由封闭走向世界的里程碑式的人物。由陶澍研究而引发的对湖湘文化研究,现在研究陶澍的学者基本都认同陶澍的历史功绩还在于发现、带动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如林则徐、魏源、左宗棠等,他对近代湖南的人才辈出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陶澎对近代中国也产生了深刻影响,他是经世致用思想的实践推行者。
陶用舒指出,陶澍和林则徐、魏源,是经世派转变为洋务派的关键人物。陶澍贫苦出身,少年立志,体恤民疾,史颂政绩。他赈济灾荒,兴修水利,整顿漕务,改革盐政,发展生产,改革币制。陶澍是中国从古代向近代过渡中的一位最具承前启后意义的重要人物,陶澍曾就读于岳麓书院,从小接受湖湘文化的熏陶。陶澍17岁成秀才,22岁中举人,24岁进士及第,旋为京官。他致仕之前,养心种德,好学力文,打下了深厚的思想文化根基。
交流中,大家认为,湖湘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具有诸多特点,比如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精神,求新求变和与时俱进精神,重实学重践履的经世致用精神以及敢为天下先的精神等等,这些在陶澍身上均体现得十分明显,特别是重实学重践履的经世致用理念,更是时刻铭于心,笃于行。他强调"有实学,斯有实行,斯有实用",提倡"通经学古而致诸用"。陶澍对此始终矢志不移,直至鞠躬尽瘁,卒于任上。陶澍所以成为清中叶一代贤臣,直接得益于湖湘文化的孕育、熏陶和影响。
浅隐堂读书会名誉会长汪勇介绍,陶用舒,男,汉族,中共党员,教授,1938年生,今年80岁,湖南安化县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湖南城市学院退休教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出版著作有《陶澍评传》、《干国良臣陶澍》、《陶澍人际关系研究》、《近代湖南人才群体研究》、《古代湖南人才研究》、《陶澍师友录》等12部;主编大专教材《中国现代史》等3部;在国内60多家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60多篇;曾主持或参与整理出版《陶澍集》、《陶澍全集》。2018年,陶用舒又以80高龄在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六十万字的《陶澍传》,为研究陶澍做了全面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