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岩月朗中天景,石井派粉泰极川,就是川流寺!
天奶公司透视
天宇公司以前叫天地岩,天地山一直在一个叫久石山(九阳山)的地方惬意地呆着。
而九石山,现在就叫九狮山。天窗岩就在天乳寺的后面,少时,我们称它为:方志敏山洞。人们一直认为山洞是方志敏领导的闽浙赣红军在与国民党军队对抗中艰难困苦时开凿而成的栖身之所,不想,山洞一直就存在那儿。从有九石山开始,就奇异地将山中空成一个月光一样的山洞。九石山,是一直有异闻流传的地方。明万历《铅书》载:河口九石山,嘉靖壬戌间,有美男子挈一少女同行,人多疑为奔者,寻迹之至巅,而迹穷,乃蹋其壁以升焉!今尚留巨迹足形,盖仙云。美女俊男为神仙眷侣,于云水间飞升无迹,似有雪落梨花之境。
石灶丹床,据闻,窗岩为九石山
龙脉之地,不可乱动刀凿动气
乾隆版《铅山县志》载:九石山,县西北三十五里,古传龙邱长尝隐居于此,又名龙邱山,其山九石相连,无林木,色如生铁,状如覆釜,为西北之门户,所谓龙门也,上镌龙门第一关五字。
天窗外,几百年前的藕塘依在
九石山,有神仙,有隐士,有家祠,虽志书记载,但现已无迹可寻。可幸天池依在,天窗岩依在。在康熙版《铅山县志》中,载:天池庵在县西北八里新岭上,明嘉靖间立。这是县志关于天池庵最早的记载。
言明代宰相费宏写天乳寺有诗句:江边佛阁半楼台,妙在清泉怪石间。常与客来登山峤,谁知僧尽占名山。云根山水看孤耸,沙鸟依人喜共闲。识取声华真梦幻,岂劳禅伯说无还。但经查阅《铅书》,此为写叫岩(新滩乡莲花村一景点)诗句。
又曾读康熙年间铅山县令夏景宣有词赞天乳寺:曲罅巉岩傍水乡,一庵中置势轩昂。清池似鉴非关凿,绝壁为垣可不墙。萧鼓船移乘我暇,木鱼声老笑僧忙。登临颇喜今宵胜,载得江天月一航。
蒋士铨写天乳寺有句:隔江僧寺影如桥,唤渡声浮缘半篱。闲客自来渔艇入,童山中断佛楼高。半砚石骨神曾齿,一掬寒泉月可捞。赢得鱼龙潭底拜,五更残月叫蒲牢。一双芒鞋万里行,少年蓬转亦堪惊。名山别后都成梦,此地初来大有情。水槛镫明留客坐,春田鸟过唤僧耕。他时名宦谁抛得,试问团蒲作么生。
蒋土铨到天乳寺,应是挂帆而来,风波涌起时,在天乳寺下,摇摆间,舟在石阶晃荡,人危,向上望,确有佛楼高之感。
“天乳寺”三个字八十年代曾修整过,传言是乾隆爷的御笔,龙翔凤翥、玉骨韵长的,也真有点象这位十全老人的笔墨。爱山爱水的皇帝到此一游,天乳寺也就似乎成了佳山丽水。谁又不喜欢这美丽的真实与附会之说呢?
相传明代宰相费宏曾隐居在此寒窗苦读,沉思望水,有“逝者如斯,吾将上下而求索”之志;坐卧石壁,有《庄子》逍遥游之冥想,观云起云落,而心生鲲鹏之志哉。″是鸟也,海运则將徙于南溟,南溟者,天池也″。天池的来历也许就来源于此。
寺内风光
好像河口镇的地方太小,想静一静的人一不小心就信步浮桥,柳暗花明地拐几个山峁,就田野风光地到寺中小憩。或坐艇迎风破浪地登临于此,一洗凡尘一展山水之心情。熙熙攘攘间,进香、拜佛、抽签、问卜,信与不信,似信非信,佛只在心间。天乳寺我已经算不清来了多少次,祈福、求安、澄怀、观景。
也许一寺的风景,就是有人心坚志弥,心性无尘。至于山水形胜,只是凡人俗景。
1986年,天乳寺经县政府批准开放,1987年释法文管理该庙任任持(1983年法文师于武汉市归元寺受戒)至1994年法文师往生。鹅湖释义法于1994住持天乳寺(义法师,八都雄田人,鹅湖峰顶山出家,文革时还俗以打冻米、染衣服、做茶为生。宗教落实政策后在葛仙山主事。因年老,住天乳寺,为时任县佛教协会会长丿。
寺中僧人
2004年释法德师住持天乳寺(法德师,1933年4月2日出生,石垅人,1978年拜传清师(郑真章)为师。在香山寺出家。1982年到葛仙山,1983年云居山真如寺受诫。1985年峰顶山,1992年七宝寺,修净土宗)至今。
其实天乳寺离我们很近,仅隔一条叫信江的河流。一座古老的浮桥娜娜地连接此岸与彼岸。与友踏进上,江风习习人有远帆之旷逡,与丽人行,有风恬水暖之明媚。近可观风帆在烟波之间,远可望峰峦在浮云之外,眼前繁花,任其流水,任其东西。只是窗岩的月光还没有去摇一摇。若一摇,可能听得出水的声响。
站在天乳寺临江忘物,人常有。坐卧窗岩对月而忘归,无有闻。有与无,无与有。仅为当下,仅为身相。心也许已在窗岩听月许久。从天乳寺回,再回望。寺如朵黄菊在山谷盛开,是永远的悠然南山。
编辑 |吕甜甜
审核 | 苏家福 签发| 傅金发
如果你觉得本文不错,点个赞再走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