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入职三天后怀孕,北京大学女性求职哀欢,女子先和自己结婚,爱情话题新闻宁保保老师社招聘文员,面试时孙杨强调没有结婚。.
话题新闻:宁保保老师招聘了文员,面试时孙杨强调自己没有结婚,短期内也没有结婚的打算。
孙小姐随后就跟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才入职三天,孙小姐就告诉主管自己怀孕了,公司照样给其发工资,缴纳社保,并派人在其产后去探望。产假一结束,孙小姐就打电话来说辞职不干了。张先生委屈的说:我们公司女员工多,对孕期女职工也是照顾有加。一年多时间里,她几乎没有为公司创造劳动价值,单位却要照发工资、照交社保。
话题新闻二:一名优秀的北大女生写了一篇1.7万字的长文求职长文,表面讲述的是校招心得,实际上讲述的刻骨爱情。该女生与男朋友为了不毕业就分手,直接选择了男友去那自己跟到那,起初放弃了深圳腾讯的工作,只因男友在杭州网易,就在杭州找了个最不喜欢的银行工作上班,最终选择赔钱辞职去了网易。
▼
在这看似完美结局的背后,我只看到了一个直男的自私,以及该女生在找工作不顺利时,男友那句:我可能要放弃你了。说白了,如果女生不能在杭州工作,他男友一定会放弃她。校园恋人从来是没法同甘共苦,除非彼此势均力敌。这北大女生足够优秀,保住了自己的爱情。
那位入职就怀孕的孙小姐,并没有北大女生那么有能力,她入职前就欺骗了用人单位,为了稳定社保和一年多的工资,她选择了让女性自己都鄙视的方式去欺骗用人单位。
看似她赢了,她赚取了自己的生产费用,而实际上孙小姐有可能进求职的黑名单,因为她诚信档案出问题了。当然如果她选择生完孩子就做全职妈妈,那么她的人生也只能那样了。
不管一个女生大学毕业选择跟男友一起奋斗,做男友忠实的小粉丝。还是大学毕业就找个单位带着生完孩子就跟单位说再见,在某个时候都展示出了一个女人在感情面前的深情和长情,以及对用人单位的自私和薄凉。
对于男人来说:事业、名利、地位才是一生追求的核心,爱情婚姻其实是成功后的附加值,他们真的不会把这些看得太重要。
一个男生选择早婚,是因为他可以和另一个女生一起奋斗,缓解身心以及经济压力。当一个男人功成名就是,他是真的不会在乎身边女人是谁,找谁做妻子都是自己心情的选择。
▼
而一个女生一生都在在乎,谈恋爱的那个人,觉得择一城终老,和一人相守到老就是人生,就是最美好的爱情。
人生挺漫长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数太大,于爱情婚姻友谊都如此,如果女生不能从身心上解决自己对所爱人情感上的依赖,一门心思的觉得爱的人就是自己的天空,有一天天空倒了怎么办?
曾经认识一个妹子,她与男朋友是高中同学,考大学的时候,男朋友考上了,她没考上,她还觉得很高兴。男友家里比较穷,她打工4年支付男友学费,后来男友大学毕业去了军队,两人结婚了,几年后她的老公成了军官,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她以为这就是她想要的幸福。直到有一天,他老公跟她吵架,说:你不就是一个生孩子的女人吗?还生的是个女儿。她整个人都崩溃了。
她对我说:她第一次发现,自己爱了10年的男人这么陌生。虽然她表面依然在秀恩爱,背地里就开始借钱筹划买房,房子写的是母亲的名字。她说她省吃俭用一点,防止哪天婚姻意外了。
也许妹子们在谈恋爱的时候,是真的可以为爱情,为了心爱的男人不爱事业,不要尊严和节操的。但真的进入婚姻生活,你会发现爱情与婚姻两回事。
男人永远是那么理智,即使他很爱你,对不起他更爱自己的事业和前途。这世界上,男人最在乎的就是事业和前途,这代表他能够获取更多的女人青睐。
就像北大那个女孩写的那样,她与男友恋爱两年,她在找工作最困难的时候,男朋友那句:对不起,我可能要放弃你了。
她伤心难过的挽回了男友的怜悯,其实这何尝不是对感情的不够自信。虽然最后她与男友都去了网易,当她真的结婚生子以后,会不会有遗憾,也许那就是她要的爱情。
▼
但人是会变的。我相信宁波哪位隐孕的孙小姐,一定有迫不得已的压力,不然她不会如此丢职业女性的脸!一个入职三天就怀孕,然后让公司养了一年无任何贡献的女员工,我相信任何私企老板都不会喜欢这样的人。
我姑且说孙小姐是为了节约生孩子的费用,给老公省钱,为了他们小家庭,黑了公司这个大家庭。但孙小姐的行为,会让更多的女性找工作困难。
不是私企不愿意招女员工,是女员工更需要跟公司证明你存在的价值,更的对得起你那份薪水。职场只讲贡献不讲感情,职场不分男女,虽然女性有各种产假各种,坦白说私人企业,养不起闲人。很多老板都不知道公司明天还在不在。
女人对爱情和婚姻的牺牲为何总大于男人,男人好好工作赚钱就好。而女人却要牺牲自己的事业,身材,以及自己的休息时间去照顾孩子和老公,搞不好还没有回报,还得担忧自己是不是没有吸引力。
说真的。一个女人如果不懂得自私自利只为自己活着,她注定会活的不快乐。我们这个社会一再说,女人要怎么怎么。
唯一一点,就是忘记告诉女人:不要把感情看得太重,你看得越重,伤的越深。当你有能力实现自己梦想的时候,不要因为你身边爱的那个人而放弃了。真正爱你的人一定愿意和你一起做梦,而不是你满世界跟他走。
太爱一个人,最终受伤的是自己。真正的爱情和婚姻,从来是自己给自己养料,彼此给彼此时间,不依附也不纠缠和干扰,如果一对多年的恋人和夫妻,还能手拉手无话不谈,那就是幸福最终的模样。
愿每一个女人先嫁给自己,再嫁给爱情!
2017年高考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一大拨幸运儿已经步入了大学的校门。但是在这些人中,每个省有那么两位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上帝的宠儿,在2017年的高考中脱颖而出,不仅收获了荣誉,同时还有大好的前程,他们就是高考状元。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大学还是专业,他们都可以任意选择。所以我们希望看看在这种无限制的条件下,这群高考状元又将如何选择呢?
某机构对全国高考状元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回收了40份有效问卷,其中包括全国25个省份中的18个理科状元和22个文科状元。在大学选择上,我们发现这些人有着惊人的一致,有25人报考了北京大学,另外的15个高考状元则报考了清华大学。从这些高考状元的毕业中学来看,云南省的理科状元和文科状元均来自于曲靖一中,广西省的文科状元和理科状元都来自于南宁二中。但是如果看报考院校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些学生毫无新意,除了北大就是清华,调查的学生中还没有报考其他大学的。
大学虽然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大学专业分歧还是非常大的,我们经过统计后发现,报考人数最多的是北京大学的光华管理学院,一共有9人报考,排在第二位的是北京大学的元培学院和清华大学的经济。金融和管理类专业,分别有5人报考。再往下,有4人报考了北京大学的中文系和清华大学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除此之外,两个学校的各个专业报考的就较少了,北大的英语,数学,物理,法学,经济均有一人报考,清华的物理,工科试验班和临床医学也分别有一人报考。
如果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各省高考状元中,无论是文科状元还是理科状元最青睐的专业都是经济、金融和管理类的专业,看来君子爱财,连这些高考状元都不能免俗。对于各省理科状元,最喜欢的专业排在第二位的计算机信息技术专业,这和最近计算机技术热门有很大关系。而对于各省的文科状元来说,北大的中文系可能有着天然的诱惑,使得大家纷纷选择中文系。以上就是我国2017年各省高考状元们选择的大学和专业,如果大家对此有什么意见和看法,可以积极留言评论!
(2017-09-07)
9月2日,北京大学邱德拔体育馆,来此报到的2017级新生在个性定制的相框内留影。新京报记者朱骏摄
李宇轩。北京市理科状元
牟星光、牟星名。黑龙江双胞胎
李子琳。首届诗词大会亚军
据新京报报道 9月2日,北京大学新生报到。今年北大校本部共录取内地本科新生2819人,包括340名“00后”,其中最小的是2003年5月出生的北京新生,刚满14周岁,就读元培学院。
和北大相比,8月23日报到的清华大学新生、来自安徽合肥的盛一博同学年龄最小,今年刚满13周岁。
9月1日,新疆农业大学官微对外公布的今年该校录取新生大数据显示,年龄最小的大学新生出生于2003年9月11日,目前的年龄还是13周岁。
无独有偶,9月2日,郑州大学迎来1万8千余名新生。2017级入学新生因为“十七”的谐音,被学长们称为“小石器”。郑州大学新生的身份证信息显示,年龄最小的有两位,只有13岁
郑州大学迎来1万8千余名新生
9月1日,山东工商学院新生报到日,其中,出生于2002年、来自山东济宁微山县的李坤年龄最小,只有15岁。
8月30日,深圳技术大学(筹)迎来首届226名新生,他们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
8月29日,南开大学2017级本科新生报到,其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5岁。两位最小新生都来自安徽,分别是陈滢滢和王元涵。
8月25日和26日,吉林医药学院新生报到,来自广西自治区的临床医学本科班新生梁露静今年15周岁,是新生中年龄最小的。
8月25日,浙大新生报到日出现了一位“特别”的新生,名叫陈舒音,刚刚过完13周岁生日,她是近年来浙江大学录取的年龄最小的学生。有网友调侃,陈舒音必须读完博士才能工作,否则就是童工。
陈舒音
8月18日,中科大迎来2017年的本科新生。其中,来自河南南阳市一中的杨镇源是今年科大少年班录取的年龄最小的学生,目前还不到14周岁。
笔者特意搜索了全国各高校历年来的低龄新生,发现2015年考入华中师范大学的福建福州的男生冷然当时只有11岁,不仅是华师大当年招收的年龄最小新生,也是湖北省近十年来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不只是中国有低龄大学新生。2016年,美国康奈尔大学也出了一个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12岁的男孩杰里米·舒勒,创下了该校入学年龄最小学生的纪录。
有趣的是,舒勒的父母都是航天工程师,舒勒不仅没有上过任何补习班,甚至连学校也没上过,一直在家由父母教育。舒勒两岁时就能阅读英语和韩语书籍,6岁就开始学习微积分,真是一个天才少年!
(2017-09-04)
随着暑假的到来,更多全国各地的游客带着孩子来到北京,想要一睹中国最高学府的风采。由于游客参观人数的不断攀升,“进清北难”问题也显现出来。
人山人海的清华西门。本文图均为中国青年网记者张瑞宇 图
进名校参观那么到底有多难?7月6日,中国青年网记者实地走访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一门卫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凌晨四点就有人开始排队,有时早上6点多就将近达到上午场次接待人数的极限。而进北大参观无人数限制,只有时间限制,一保安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人数众多需登记,等到开放时间结束,还有很多人在排队。
清华:早上三四点就有人来排队
等待三小时后进入清华的游客队伍。
据清华大学一保安向中国青年网记者介绍,清华大学上午和下午都有3000个参观学校名额限制,达到了3000人人数限制就不能再进入,团队和个人统一采取在门口排队进入的方式。
“清华大学早上八点半开放可进校参观,但是凌晨三四点的时候就有人过来排队,等到6点就有点晚了,有可能排队人数就超过了3000人,那样只能排下午场了。下午参观开放时间是1点半,但排队名额也早在上午9点多的时候就被用掉了一半多。”清华大学一保安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
排队等待下午参观的游客。
上午9点多,清华大学多名保安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上午场人数已满,要去参观排队等下午场。在等待下午参观的队伍处,记者看到队伍已长达50余米,每一排站着多名背包游客。大多撑着伞在排队时候玩手机。
排队等待下午参观清华的人群。
在该队伍前排位置准备下午进校参观的刘先生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他老家湖南,一家人来北京玩想带孩子进学校看看,早上八点多的时候就来排队了,没想到只能下午进去参观。“这么热的天本来都不想排了,但是觉得孩子好不容易来北京一趟,不进清华看看太可惜了”。刘先生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而当记者问到中午怎么吃饭的问题时,刘先生说,自己带了面包零食,和孩子凑合吃点。
排队等待下午参观清华的人群。
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到清华大学暑期留校的“四字班”(清华大学2014年入学的学生)的一李姓同学。正在准备GRE考试的李同学告诉中国青年网记者,暑假以来来校参观的旅客确实比以往增加不少,也并不反感有很多人来学校参观,觉得大多数人还是比较有素质的。对于学校实行参观人数限流的方式觉得比较合理,因为平日里校园里面就会有旅行团参观,可以理解家长希望带孩子来看看清华,激励孩子好好学习的心情。“有时候还觉得这样挺美好的。”李同学告诉记者。
北大:旅行团每十分钟一个进校参观
在北京大学东门,记者发现今天只有旅行团可以进入校园。北京大学一门卫告诉记者,北大今天上午有活动,只能团体进入参观,不允许个人进入参观,下午两点恢复对个人参观的开放。
北京大学东门牌示。
中国青年网记者了解到,北京大学没有客流量的限制,只是规定进入的时间段,早上7点30分到11点30分,下午2点到5点。所以经常出现在校园临近校园关闭参观的时间点,门口仍然排着长长的队伍,保安会在队尾拿着标牌劝离排队的人,以免他们耽误时间,但很多游客依旧不愿意离去。
北大东门的旅行团。
而团体进入北大参观,需要提前在北大官网上申请登记,并向保卫处提交相关资质证明,等北大保卫处批准后才可在预约时间内进入学校参观。
8月6日上午,记者在北大门口停留两个多小时,参观团队几乎每十分钟一个进校参观。旅行团人数平均在30人左右,以青少年夏令营团队为主。
北大东门排队进入的参观团体。
记者在清华和北大门口都碰到了自称可以带人进校园的黄牛。一个开着车的中年大哥停下车来,对人群喊可以带人坐车进入清华大学,每人50元。这时候就立刻就有几个人上车,记者看到他们成功进入校内。两学校保安也均告诉记者,对于有真证件带人进校的情况,他们确实没办法阻拦;想各种办法买假证进入学校的情况暑期也多有发生,都会被拦下来,但这种情况仍然时有发生。
一保安提醒大家,“想要参观最好的办法是提前来排队,提前安排好行程,毕竟黄牛不靠谱。”
(原题为:《进清北到底有多难 清华早6点来排队算晚》)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朱”:看到一篇文章,说最好的办法是,考进去天天可以参观^?_?^
网友“沧浪亭”:好多是父母带着孩子进去的吧?
网友“永远”:复旦大学怎么就没见过排队呢!越限流越排队,人为制造紧张气氛!
网友“小巴”:不要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确实,参观北大清华的人大多数都考不上,但这和参观的目的有关系吗?《孙子兵法》中说:“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 败。”也就是“取法乎上 ,仅得其中。 取法乎中, 仅得其下。 取法乎下,无所得矣!”有理想的人,十有八九是实现不了的,但是他努力了,肯定会得到其他的。没有理想,才最可悲!!!!
网友“广东省梅州市澎友”:清华北大自己组建导游团,创收的好方式,又能有效解决参观人员
网友“晓阙007”:以为参观了就能考上
网友“之鲁平”:心若在,梦就在。小朋友们加油!
网友“烈日·千阳”:一个清华北大嘛,至于吗?又不是学生,高校再高你现在也上不了,参观上不了的高校最多也就是看看里面的风景罢了,中国人的这种攀枝随流的习气太重!
网友“落地生根”:进去参观一下就可以考进这所大学?脑子进水了吧!
网友“朱”:持学生证可以带进去,不限人数……说明北大清华的学生暑假很忙,要么出国暑研要么在学校实验室,不屑兼职黄牛^?_?^
(1970-01-01)
2017年3月1日早晨六点半,江南的初春寒意尚浓,天还没有亮。我蹑手蹑脚起了床,怕吵醒儿子,简单梳洗后坐了早班地铁到南京南站。久闻南京南站的回味鸭血粉丝汤很不错,于是点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鸭血汤外加两个雪菜包子。这次出门赴京,是有幸作为北京大学新成立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下文简称“文研院”)第二期访问学者,将在北大一直待到暑假为止。也很可能成为自己单次客居京师时间最长的一回。
对于这个成立半年多的新机构,我最初的印象就是其学术海报制作的太漂亮了,如去年魏斌“山中六朝史”,佐川英治“北魏六镇史三题”等等。一位我十分尊敬的老师说过:“酒量与学术水平成正比,饭量与学术水平成正比。”我认同后一句,但性不嗜酒,所以不同意前一句,将前一句改成了“海报水平(或书封水平)与学术水平成正比。”
微辣鸭血粉丝汤满腹之后,人悠闲走进车厢,放好书包和行李箱,取下茶杯,拿出一本昨晚未看完的天花藏主人编《梁武帝演义》,这趟G6高铁赴京约四个小时不到,就准备用它来消磨时光了。记得余英时先生在接受陈致教授访谈时,说自己十岁时读了第一部残破的《罗通扫北》,深以为:“我相信小说对我的帮助比经、史、古文还要大。”(《余英时访谈录》,中华书局,2012年版,页5)诚然,我也一直是演义与武侠小说的嗜好者。G6高铁一路飞驰,快到北京南站时,我恰好看到《梁武帝演义》第三十回《受苦恼蟒蛇求忏悔,念恩情梁主觅高僧》,里面说齐和帝萧宝融被萧衍屈害而死,十殿阎王让他到朔方侯氏家投胎——也就是转世为侯景。
毕业南大留校后,我在南京城的西南郊住了好几年,一千四百多年前,侯景袭击建康城,从采石渡经过板桥入朱雀航,恐怕当时他率领的铁面骑兵就应该经过我住的周围。攻下台城的侯景,矫诏自称“宇宙大将军”,我潜意识里面觉得侯景效法、攀比的对象是“天柱大将军”尔朱荣。早年侯景追随过豪杰尔朱荣,他们是种族相近的胡人。“宇宙大将军”虽然名实极度不副(比如吉川忠夫《侯景之乱始末记》就认为这个“夸大的形容词让人喷饭”,中公新书,1974年版,页79),但恐怕是古往今来最显摆的一个将军名号吧。
吉川忠夫《侯景之乱始末记》书影(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对侯景的联想随着高铁到站暂时打住了,匆匆收拾了书本背好包出了北京南高铁站,很顺利上了地铁4号线,又过了一小时在北大东门出站,远远看见老友程苏东兄驾着电动汽车在等我。程苏东兄是北大中文系的俊秀,为人有豪侠气,尤精汉唐经学。车沿着成府路,不一会开到了五道口,苏东兄指着五道口购物中心“U-center”大厦说:“看!右边就是著名的‘宇宙中心’了!”据传此处房价已近十大几万一平,名副其实的宇宙中心。又开了一阵,车到了出租房楼下,放下行李后苏东兄再赶紧驱车送我到北大。
进入北大校园约下午两点多。文研院位于静园二院,从地图上看,她的位置也是北大名副其实的“U-center”。用“她”字,是因为静园二院最早为燕京大学的女生宿舍,再后来是历史系办公楼,雕梁画壁,古色古香,红色的院门上有紫藤萝花架,估计再有一个半月就会盛开。院中还有一株广玉兰,广玉兰是我老家镇江的市花,暏之尤为亲切。
静园二院广玉兰(邓小南摄影)
总之,静园二院这种建筑的风格总让我觉得“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后来听与我同期文研院客座的比利时建筑学Thomas Coomans教授说,燕京大学的建筑风格与南京大学前身之一金陵大学一样,才恍然大悟)。进了二院之后,我首先去了办公室,一直与我电邮联系的关雪老师很快帮我办好了报到手续,当接到粉红色的、“一塔湖图”背景的工作证时,心情还是颇为激动。今天文研院办公室里面架着摄影道具,原来是专业摄影师在那里为每一位新来的到访老师拍照,供主页介绍用。
三点,在文研院一楼会议室召开第二期访问学者见面会,温暖的午后阳光透过雕花木格子窗洒进会场。见面会由杨弘博副院长主持。院长邓小南老师首先发言,她说,文研院选择在静园,就是希望给各位邀访学者一个“沉静下来”的空间与时间,做一些自己愿意做的事情。文研院2016年9月20日正式开幕,我们这一期方才是第二期,共有14位邀访学者,希望“近者悦,远者来”。邓老师说到这,我略略看了下名单,大约本期在京和京外、国外的学者各自对半吧。就我自己而言,本期研究中国中古的学者尤其多,彼此的交流讨论将令人非常期待。
童岭在见面会上
差不多去年三四月份的时候,京大的小林隆道送给我他在汲古书院出版的《宋代中国的统治与文书》,《后记》里面有很长一段都是谈邓小南老师。邓老师是中古史的大方家、邓广铭先生的女儿。敝校程千帆先生说过,自己《史通笺记》的撰成就是托邓广铭先生帮的大忙(《桑榆忆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页59)。余生也晚,没有机缘见到邓先生,不过从邓小南老师温婉典雅的气质中或可想见一斑。
接着渠敬东副院长介绍了文研院成立之艰辛,希望大家突破学科体制之限制,在此切磋学问。渠老师虽然是社会学系,但古典文史修养极高,他还很幽默地说,“大家记住我们的名字: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注意没有‘高级’或‘高等’——研究院。”记得刚刚穿过静园二院前面的草坪时,看见一块石头上刻着“光而不耀”四个字,或许可以视为文研院的风格之一。
光而不耀
随后韩笑老师介绍了文研院主要的学术活动类型与方式。而韩老师把我的内部演讲顺序放在本学期第二个,倒是吓了我一跳,我当时报了一个关于唐代东亚佚籍《高丽记》的题目,希望十天后效果不要太差。此外,每位邀访学者还要组织一次小型会议或工作坊。这次赴京,行囊中六朝的书没有多带,研究唐代的书倒是装了好几本(如谷川道雄《唐太宗》、砺波护《隋唐帝国与古代朝鲜》、David A. Graff. The Eurasian Way of War),因此,我想今后大概会组织一次关于唐代的工作坊吧。
见面会结束之后,几位同期的邀访学者去了农园餐厅就了餐。六点半左右,我与同期的邀访学者许宏、袁一丹等老师,又赶到北大二体的地下报告厅占座,准备聆听7点开始的文研院系列讲座:荣新江教授《欧亚大陆视野下的丝绸之路》。荣老师是蜚声海内外的隋唐史大祭酒,除了著作等身之外,主编《唐研究》集刊二十多年,是大陆文史学界集刊的第一标杆。很久之前,有一次我向复旦的仇鹿鸣兄炫耀我买到的海外中古史著作,鹿鸣兄淡淡一句“我有全套的《唐研究》”就立刻把我比下去了。总之,此前虽然拜读过荣老师的诸多论著,但演讲则是第一次听。满满的扇形阶梯会场座无虚席,两旁还站了不少听众。荣老师回顾了他研究的缘起与张广达先生的关系,特别强调“长时段”观察的意义,讲座分三大阶段解读了丝绸之路的意义。此外,文研院海报栏预告五天后的荣老师另一场《丝绸之路也是一条“写本之路”》,话题与我博士论文研究的题目很有关联,所以也立刻标记在记事本上。
匆忙且充实的一天很快就结束了。北方冬季至初春常年集中供暖,从温度高达26℃以上的会场走出来,我深深地吸了一口干冷的空气,离开校园,向东经过宇宙中心,又再次回到热烘烘的出租房里,一边回味着今天的林林总总,一边不停地用手帕擦汗。本来四季之中,我这个人最怕春天(《皇帝·单于·士人:中古中国与周边世界》,中西书局,2014年版,页373),除了“四季如春”之外,“冬暖夏凉”这个词也尤其令我害怕——而北京房子室内的集中供暖实在太热了,况且又无法关掉,既浪费又不环保。我躺在床上,夏天似的把冒汗的光脚伸在被子外面,盘算着再忍耐十几天到3月15日就可以停止集中供暖,迷迷糊糊之中好像记起了洪大容等燕行使入京的情形,这就样大约凌晨一点之后才睡着了。
夜幕下的静园二院(高曼士摄影)
以下为网友评论:
网友“chunyuxiaoxiao”:从宇宙大将军到宇宙中心
网友“天翼鸟”:流水帐的意义与价值
(1970-01-01)
本文来源于新闻阁:转载请保留链接,不保留本文链接视为侵权,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