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中国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话。“统一三国天下诸葛亮、天下刘伯温。
”说明刘伯温为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大明江山成立后,李善长当了丞相,被封为第一功臣而刘伯温却只被封为诚意伯(伯爵),更让人不解的是他的俸禄是伯爵中最低的,年俸二百四十石而李善长是四千石,多出刘伯温十几倍。
有的朋友会说,刘伯温在灭元斗争中,运筹帷幄之中,头胜千里之外,这对刘伯温来说也太不公平了吧?
先说李善长吧,他和朱元璋是同乡都是凤阳人,虽然在灭元的各大战役中不显他的功劳但他从朱元璋起兵抗元就跟着朱元璋,多年来都做幕后后勤工作,埋头苦干,不抢风头,朱元璋对他很放心。
刘伯温呢?朱元璋对他非常了解,从龙湾之战到救援安丰等一系烈战役,朱元璋想到的刘伯温也想到了,甚至自己没想到的刘伯温也想到了,有很多事情刘伯温都高自己一筹。所以部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也多次给刘伯温以嘉奖。现在胜利了,万一刘伯温当上丞相对自己不忠……总之朱元璋对刘伯温太不放心了。
洪武元年(1368年)朝廷上下暗地里分成两大派。一派是以李善长为首的淮西集团(即淮西老乡会),主要会员有李善长、郭兴、郭英、汤和、周兴等人都是起朱元璋起初闹革命时的老班底。
还有一个是以刘伯温、杨宪等为首的言官浙东集团,因刘伯温的官位是御史中丞也就成了言官的首领,权力很大,可以上表弹劾任何官员。
这两个集团勾心斗角,明争暗斗,互相倾轧。朱元璋乐得坐山观虎斗,坐收渔利。
这两个集团矛盾激化是因为一个叫李彬的官员犯法被刘伯温抓到确认罪行后决定杀掉。偏偏这人是李善长的亲信,就为李彬说情,刘伯温死活不允非杀不可。李善长想了一条妙计,对刘伯温说:“京城久不下雨,先生熟知天文,此时不宜杀人吧?”刘伯温答道:“杀李彬,天必下雨。”李彬就这样被杀掉了。
常言说,天有不測风云,就连现在的天气预报也有不准的时侯。结果还是长时间不下雨。
李善长就联合淮西集团的人向朱元璋告状。刘伯温一看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为避其锋芒于当年八月请假回了老家。在回家之前他按排自己的亲信杨宪接任御史中丞之职并授意杨宪搜集李善长的违法证据,准备反击。这次斗争以浙东集团失败而告终。
杨宪也是个人物,韬光养晦,暗暗扶植高见贤等人利用言官的力量大量搜集李善长的违法证据,向朱元璋报告,李善长多次遭的朱元璋的严励指责。
李善长一看形势对已不利,也学刘伯温请假回老家休息去了,临走他又按排亲信胡惟庸当他的代言人,成了淮西集团的首领。
十一月,朱元璋又把刘伯温招了回来委以重任。此时两个集团打了个平局。
浙东集团胜利后,刘伯温说话办事有些飘飘然了,得罪了不少人,这些人就在朱元璋面前说他有野心。引起了朱元璋的猜疑。
有一天,朱元璋找刘伯温单独谈话。开始是拉家长,气氛融洽和谐。后来朱元璋脸色突变,严肃地问他:“如果换掉李善长,谁可以当丞相?”
刘伯温马上警惕起来道:“这要陛下自己决定。”朱元的脸色才好看了一些。接着又问:“你觉得杨宪如何?”刘伯温又机警答道:“杨宪有丞相之才没有丞相之器度,不可以。”回答后头上直冒汗,他意识到朱元璋明知杨宪是他的亲信,故意试探他,这是朱元璋故意挖坑让他跳,暗自庆兴躲过一劫。
谁知朱元璋又问:“汪广洋如何?”刘伯温清楚朱元璋曾或疑他和汪广洋勾结。:“汪广洋浅薄,不可以。”朱元璋暗自佩服朱元璋精明。
“那你看胡惟庸可以吧?”刘伯温这才松了一口气说:“胡惟庸是一头小牛,将来一定会摆脱牛犁的束缚!不可以!”
“看来这个丞相只有先生你当了对吧?”
刘伯温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恰在这个问题上犯了糊涂道:“我并非不知道自己可以但我向来嫉恶如仇,皇上你慢慢挑选吧。”刘伯温说得轻松,朱元璋却出了一身冷汗,他嫉恶如仇,这个“恶”指谁?是不是以前我没叫他任丞相让李善长任丞相?引起了朱元璋的猜疑。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下旨,命刘伯温告老还乡。胡惟庸任丞相后多次陷害朱元璋,还以皇上名义以给刘伯温看病为名毒杀了刘伯温。
可怜一代军师就这样被害而死。
如果本文对你有帮助请你点击“关注”和“点赞”就是对我的支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