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民间,警察苏醒的故事和传说可以说是车载斗量、巨大的繁杂。
除了以笔记、随笔、笔谈、笔录、纪闻、札记、日记、广记、小品、小说等文体驮载以外,还有大量的依附口传心授,流传于市井村野、闾里巷间,进入了今天的报刊、网络。这是我经常向年轻朋友讲述的一个故事:古代有两个贫穷的年轻人,一起出门谋生。在他们饥饿难忍之时,路遇仙人恩赐,物件是一篓鱼和一根鱼竿。一人抢先要了鱼,一人则拿了鱼竿,便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赶忙找来柴火烤鱼、吃鱼,忙得不亦乐乎,一条鱼尚没有品滋味便吃了个精光,不久,他就饿死在了空空的鱼篓旁。而那个要了鱼杆的人,则提着鱼竿顽强地向海边走去,走啊,走啊,蔚蓝的海洋就在眼前。可是,他全身最后一点力气也用完了,只能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寰。同样有两个年轻人,饥饿之时同样从仙人那儿得到了一篓鱼和一根鱼竿,但他们并不各奔东西,而是商定一起去寻找大海。他俩每次只烤一条鱼充饥,互帮互助,合作跋涉,终于走到海边,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造起了渔船,过上了富裕生活。
这个故事显然是杜撰的,但却表明了一个很现实的道理:人生的努力很重要,但有时候选择更重要。同样的环境条件下,选择决定着人的命运。只顾眼前实惠,只能获得短暂的欢愉;好高骛远,终将一事无成。只有把理想选择与脚踏实地结合起来,才能走向成功。当下的生活,是由我们过去的选择决定的,而当下的选择将决定我们今后的生活。如果把成功比喻成一件事情的终点,那么选择,就是这件事情的起点。要想成功,首先要学会选择。
一
选择,要义是把方向找对。
唯有方向明确下的努力,才有意义。
一群登山者,曾在唐古拉山的冰块中发现过一条奇怪的鱼——它还保持着游动的姿势。有人认出,这是一条来自渤海口的鱼。可以想象,这是一条多么勇敢的鱼:它从在渤海口由东向西逆流而上,不知要冲过多少浅滩、划过多少激流,也不知要穿过湖泊中多少层渔网、躲过多少水鸟的追逐。著名的壶口瀑布,它穿过了;激水奔流的青铜峡谷,它越过了。它不停地游啊、跃啊,最后穿越山涧,挤过石罅,终于游上了高原。然而,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就冻结在了冰川中,成了嵌镶在冰川中的标本。
只有勇敢精神而缺失科学态度,没有正确的方向,盲目追求,最终结果只能是走向消亡!
选择,显然是人生之要。选择对头,虽经千辛万苦,终能绘就波澜壮阔的成功画卷;选择错误,热情再高、干劲再大,最终劳而无功,没有出路。因此,学会选择、善于选择,是成功题中最关键的密码。
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唯此为先,唯此为要。一切有志于创造不平凡人生、不平凡业绩、实现最优秀自我的人,都应当高度重视努力方向的选择,并在选择正确的前提下持续努力、积极作为,最终走向成功的彼岸。
二
选择具有不二性。就好比一个人,不能同时骑两匹奔马、踩两只行船。倘若有人能左手画方、右手画圆,那属于特异功能,不是世方雷同,不足以为训。
有个青年曾向昆虫学家法布尔诉说自己的苦恼,说他不知疲倦地把自己的全部精力都花在所爱好的事业上,结果却收效甚微。法布尔赞许说,看来你是一位献身科学事业的有志青年。这位青年说,是啊,我爱科学,可我也爱文学,对音乐和美术我也感兴趣,所以把时间全都用上了。听他这么一说,法布尔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放大镜,请他把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试试,就像凸透镜一样。
青年人恍然大悟。
凸透镜的功能在聚焦,聚焦才能有突破。显然,青年人作为不大,是因为兴趣过于广泛。所以,有成功人士总结出了一个“二八定律”。说人们80%的收获,来自于生活中20%的付出。若干人的付出,80%的精力可能都是在做无用功,往往把大量时间浪费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这就是说,能否将精力集中于能带给你收获、成就的项目上,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关键。
其实,选择的不二性,还在于它是一维的,同一时空同一事体的选择,一经选择便不可复归。
几个学生曾向智者请教人生的真谛。智者把他们带到了一片枝头挂满果子的林边,要他们各自顺着一行果树,从林子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摘一枚自己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前提条件是:不许走回头路,不许作第二次选择。
学生们在穿过果林过程中,都十分认真地选择着。等他们到达果林的另一端时,智者已等候在那里。
智者问大家是否都选到了自己满意的果子?学生们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肯回答。
一个学生终于忍不住说了:他一走进果林,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果子,可是他总想着后面肯定还有更大更好的,谁知当走到了林子的尽头,才发现第一次看见的那枚果子就是最大最好的。另一个学生也开了腔:他的情况正好相反。他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枚自认为是最大最好的果子。当继续前行却发现,果林里的果子比他摘下的那枚更大更好的多的是。
于是,学生们一起请求再选择一次,并保证能选到满意的。
智者坚定地摇了摇头,告诉他们说,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其实就是如此,在同一时空中同一事体的选择上,开弓没有回头箭,没有回头路可走。
我们许多人在许多时候,常常会因为工作或境况不如意而怨天尤人。实际上,根源往往就在自己缺失自知,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斤量,不知道自己的肚子能盛下几碗米。
《伊索寓言》中有个非常胆小的农场主,遇到一头狮子偶然闯进了他的农场。他很想捉住它,于是就关闭农场大门,将狮子困在了里面。兔子急了咬人,更何况是狮子。不大一会儿功夫,狮子咬死了许多羊,接着又扑向了牛群。农场主害怕了,担心狮子再来咬人,于是便打开门放走了狮子。望着满地被狮子咬死的牛羊,农场主懊悔不已,十分心疼自己的损失。妻子埋怨说,这都是你自找的。平时你听见狮子吼都会吓得发抖,这回却想捉住狮子。可你也不想一想,以你的胆子和力量,你能做到吗?
现实中也有不少类似的例子。河南一位青年农民,一直想亲手造一架飞机。结果造了5年,半途而废,白白浪费了时间和钱财。广东一位青年,非常渴望当一名“藏歌手”,不顾五音不全的缺憾,苦练了三四年,置办了多套漂亮的藏服,雄心勃勃地到四川电视台参加“天籁之音藏歌会”大赛,可惜,第一关便折戟沉沙。这两个青年人的志向固然可嘉,但却忽视了自身条件的可能:明明没有“金刚钻”,却硬要揽个“细瓷活”。如此定位选择,结果只能空留遗憾。
民间有句古话,叫作“衣无蔽肤之具,资无谋夕之储;而高谈陶朱之术,自同猗顿之策”。自己连遮蔽身体的衣服、做晚饭的粮食都没有,却要高谈阔论春秋时富商陶朱公的致富方法,自以为有战国时富豪猗顿的发财策略,这是追求成功之大忌。正确的选择,应当如法国文学家沃维纳格二百年前所提倡的:“当人们感到自己没有能力获得巨大成功时,他们会鄙视伟大的目标。”知道自己是个打铁的料,决不去学关云长舞大刀;知道自己离当个好兵还差一截,决不盲目去争元帅。量体裁衣、度腹吃药。是一种做人的明智,也是一种成功的选择。
不可否认,古今中外,确有琴棋书画无所不精的“通灵”之人,但相对于茫茫人海,却如同凤毛麟角一样稀缺。就大多数人而言,“十鸟在林,莫如一鸟在手”,一心不可二用,贪多嚼不烂,一会儿捉蜻蜓,一会儿捉蝴蝶,一会儿又钓鱼,干不成大事业,成就不了大人才。要想有所作为,就应当有所不为。尤其进入现代社会,新产业、新技术、新门类层出不穷,社会分工越来越多、越来越精细,谁也不能包打天下,奢望“样样通”的学习,往往会导致“样样松”的结果,充其量只能当个样样略懂一点皮毛的“万金油”。居家过日子,这或许是一把好手,但进入社会生活,却决不会有大的作为。因为,凭浅尝辄止的技能、三脚猫的工夫,弄不懂水稻杂交移植,搞不了人造卫星宇宙飞船,更谈不上什么摘取数学皇冠的上明珠——“哥德巴赫猜想”,挑战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而经过认真选择后,聚精会神、心无旁骛地瞄准一件事真干实练,弥久坚持,终会获得成功,这已经被无数人的实践所证明。
三
平实而论,世上没有人不想成功。可成功之路在哪里?不少人总希望他人给出一个起跑线,自己从起跑线开始。但起跑线究竟在哪儿?实际上,任何成功从本质上说都没有起点,也都没有终极目标。如果等待观望,这山望着那山高,这也想干那也想干,整天都在选择和等待中,就会像地球一样,虽然在不停地转动,却哪儿也去不成。所以唯一值得考虑的就是此时此刻,珍惜当下,抓紧从现在开始。英国十八世纪著名文学家塞缪尔·约翰逊有个名言,我特欣赏。他说,“一辈子什么事也没有干过的人,没有资格去评判那些只做了些小事的人们”。因此,生活的全部艺术,最现实的成功之道,都可以用三个字来概括,那就是:“起而行”。没有什么比“起而行”更重要了!不管你面对的是什么,一定都要有所行动。十打纲领,不如一个行动;一个挨家挨户推销果汁器的小伙子,抵得上一百个等待别人敲门的年轻人。
作为有预期目的的活动,人类对于成功的追求,往往不外乎三种结果:有的能够基本达到目的;有的只能部分地达到目的;有的则达不到目的,甚至事与愿违,得到同预期目的完全相反的结果。这就表明,要有效地实现预期目的,既要拥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积极进取精神,更要有科学的态度。一般说来,科学的态度有三要素:一看预期目的和行动计划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二看是否具备了实现目的和计划的必要的物质条件,三看是否拥有达到预期目的本领和手段。这三者相辅相承、互相依赖,构成了人们干事、成事的成功链条,往往缺一不可,任何一条缺失都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古时候有个财主,找一个部落头领讨要一块土地。部落首领给他一个标杆,让他把标杆插到一个适当的地方,并告诉他:如果日落之前能返回来,就把头领驻地到标杆之间的土地全都归他。财主因为贪心,走得太远,不但日落之前没有赶回来,而且还累死在半路上。
这个财主有目标、有行动,但因为自不量力,所以失败了。可以想象,倘若这个人不是财主,而是类似寒号鸟一样的懒汉,有目标、有计划,却没有行动,那当然也不会成功。由此我们可以引出一个关于成功的公式:目标+计划+行动=成功。目标、计划、行动,对于成功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尤其是从事学习之类的比较繁杂、艰苦的活动,要想获得成功,更需要明确的目标,科学的规划,不折不扣的行动。
四
在古代的雅典城里,有一座德尔斐神庙,供奉着雅典的主神阿波罗。相传,那里的神谕非常灵验,当时的雅典人一遇到重大的或疑难的问题,便到庙里求谶。
有一回,苏格拉底的一个朋友求了一个谶:有没有比苏格拉底更智慧的人?得到的答复是:没有。
苏格拉底听说了,感到非常奇怪。他一向认为,世界这么大,人生这么短促,自己知道的东西实在太可怜了。既然如此,神为什么说他是最智慧的人呢?可是,神谶是不容怀疑的。为了弄清楚神谶的真意,他访遍了雅典城里以聪明著称的人,包括著名的政治家、学者、诗人和工艺大师。结果发现,所有这些人都只是具备某一方面的知识和才能,却一个个都自以为无所不知。他终于明白了,神谶的意思是说:真正的智慧,并不在于有多少学问、才华和技艺,而在于懂得面对无限的世界,这一切算不了什么,我们实际上是一无所知的。他懂得这一点,而那些“聪明人”却不懂,所以神谶说他是最智慧的人。
我至今没能有机会去希腊看雅典,无缘同西方先哲和古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做心灵对话,但我知道在盛产古希腊精灵的阿尔卑斯山入口处,有一句警示世人的睿语,并时常用以自省:“认识你自己”。它与我们中国那句“人贵有自知之明”的警语异曲同工,都旨在规劝人们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不要自命不凡,故作圣贤状;不要自以为神武圣功,什么都敢开牙,什么都敢伸手;不要自以为有话语霸权,随便来上几句,就能让小女子美目盼兮,让小八腊子叩头进贡;不要自以为自己真的“下笔有神”,随便写几下便是千古绝响,打个喷嚏即可作奇世妙文;更不要有了一些权力、长了一点本事,就自我膨胀为巨无霸,总把自己当作不败的战神、不落的太阳。倘若真能如此,安泰何至于命丧赫拉克勒斯之手?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站在成功的起跑线上,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寻求成功的路径和方法,追逐成功的梦想,拓展成功的天地,因此我们都应当经常这样扪心自问:我选择了吗?我的选择对了吗?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人生的选择也应当永远是新的。年轻人有年轻人的选择,老人有老人的选择。这其中既有方向的,又有目标的;既有生命意义的,又有现实生活的。“墨菲定律”里有个定理:当我找到了成功的钥匙,有人却把锁给换了。这就决定了人生的选择,永远在建设中,因而人们对于成功的选择也永远在路上。也就是说,一个人从出生到老去,整个生命过程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做着这样或那样的选择。这里,自然包含了对方向、路径、方法等诸多方面的选择和及时修正。选择和修正,目标都是为了实现成功。
东隅虽失,桑榆未晚。生命不止,选择不止。奥妙的成功密码,灿烂的生命意义,显然就在这里。
(转载请注明来源:宣讲家网站,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