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日本僧侣浙江海中镇来到中国拜师,学了禅法,学了汉。
朱元璋召见他,讨论中日交流的问题。看绝海中津正在学习诗文,朱元璋便让他作一首诗。朱元璋
熊野峰前徐福祠,
满山药草雨余肥,
只今海上波涛稳,
万里好风须早归。
在熊野山里的徐福伺旁,药草都已经长得非常茂盛了,如今在皇帝的治理下,大海上波浪平稳,徐福趁这个好时候也可以回来了。绝海中津的这一首《蕉间稿》又引发了后世对徐福东渡的一系列猜想。徐福东渡是真的是为了求取仙药吗?
徐福东渡
徐福原名是徐巿,在汉朝以前没有反切(拼音、注音),一般都用读音相同的字来代替,久而久之,徐巿便成了徐福。徐福是齐国人,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做了皇帝的医官。由于他是一位道学家,作为一名方士,所以对行药、炼丹、占卜、看星象非常的了解,深受秦始皇的信任。
徐福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曾五次巡游,三次到达了山东平岛。他的出游也促成了徐福的三次东渡。
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徐福抓住了这个关键。在秦始皇第一次巡游到山东平岛观海时,徐福对秦始皇说:海中有三个地方,一个叫蓬莱,一个叫方丈,还有一个叫做瀛洲。都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可以从他们那里求回来长生不老药。徐福是个术士,掌握着当时小部分人才懂的自然科学知识,他的话令人非常信服。再加上秦始皇从小在内陆长大,望着一望无际的大海,确实被海洋的气势所震撼,内心又迫切需要长生不老药来维持统治,所以便同意了徐福的第一次出游。
秦始皇
徐福并没有出过海,也不认识神仙。当时刑法非常的严峻,更何况欺骗皇帝,一不小心就是死罪。但他为什么敢在秦始皇面前许下承诺,会带长生不老药回来呢?
秦始皇被誉为“千古一帝”,但在统治期间,却实行严刑峻法,苛政之下百姓苦不堪言。寻找一个与世无争的桃花源,成为当时许多人追求的梦想。徐福之所以敢承诺,之所以要出海,或许是为了想找一片远离政治纷争的净土。于是徐福便带着这样的想法出现在了秦始皇面前。想通过在茫茫大海的另一边,找到一片理想安乐的净土,开辟一个自由美好的世界。
秦始皇
徐福第一次出海,无功而返。公元前218年,秦始皇又来到了山东平岛。想起之前派遣徐福的事情。徐福为了活命,便撒了一个谎话。根据司马迁的描述说:“徐福自称的确遇到了海神,向海神说了皇帝求取仙药的事。海神说秦始皇带来的礼物太少了,只能参观,不能许愿。”之后便又向皇帝求了三千童男,三千童女,五谷的种子和各类工匠。一个新世界的基础,人和食物都有了。徐福便带着这些“礼物”又开始了第二次东渡。
徐福出海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三次来到山东平岛。又召见徐福,见徐福依然拿不出仙药。秦始皇非常恼怒。徐福无奈只能继续圆谎。《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写道:徐福等,入海求神药,数岁不得,费多,恐遣,乃诈曰蓬莱可得,然常为大蛟所哭,故不得至。愿请舍射与俱见,则连弩射之。意思是说,本来已经到了蓬莱了,但是有一条蛟鱼挡住了去路,所以想让皇帝赐予弓箭手一同前往,射杀蛟鱼。秦始皇本来不信,但又想起之前之前自己做的一个梦,梦中自己在海中与一条蛟鱼搏杀许久。想到这里,秦始皇便亲自上阵,带上弓弩从琅琊出海,一直向北走,果然发现了一条大鱼。随后便射杀了大鱼。于是秦始皇再次相信了徐福,给他配备了大量的弓弩士兵,配上大量的船员,徐福第三次开启了东渡之旅。从此便再也没有回来了。
徐福
第一次去找一片合适的土地,第二次带去众多的人,食物的种子,建设用的工匠,第三次带去又武力,可以保护普通百姓的士兵,维护新的秩序。似乎一个新的世界诞生了。
徐福从未出过海,也不知道茫茫大海的另一面到底是什么样子。无论怎么样艰苦困难的过程,徐福都克服了。凭着一股子勇气,加上过人的胆识,坚韧的精神和丰富的智慧,完成了奇幻的旅程。这也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精神的体现。
徐福出海
徐福三次出海,为了新的家园,为了远离战争和严苛刑法带来的痛苦,为了心中的理想家园,不知在大海上遇到过多少狂风暴雨,也不知道想过多少次的放弃,数年来的坚持,也最终换回来了结果。
徐福塑像
在明代初期,日本《东海琼华集》明确提到了徐福到达日本的地点,日本的本州岛,纪伊平岛,当地还建有徐福墓地的公园。可见,现在的日本人极有可能是徐福出海带的三千童男童女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