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古代暴君,朱元璋一直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说他是民族英雄没有错。他确实赶走了蒙古统治者。说他是明君也没有错。也就是说,他建立大明300年企业,整顿贪官污吏,重视民生农情。作为从手无寸铁的索瓦到僧侣、帝王的传说,另一位本人成为成功学最经典的代表。
但是,我们说他是暴君,好像也不算错。自登上帝位以来,虽然“空印案”(1376年)加上“郭桓案(1385年)”合计七八万的人头落地,可以解读成是朱元璋为了整顿吏治,惩戒贪官。但“胡惟庸案”(1380年)和“蓝玉案”(1393年)共计四万五千多人头落地,绝对是朱元璋为了杀开国功臣们所借用的借口,甚至“南北榜案”(1397年)同样有着朱元璋的政治考量。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尚且留拥护之臣一条性命,汉太祖刘邦也不过是借妻子除了个淮阴侯韩信,只有这明太祖,整个大明开国功臣被杀的几无剩下,甚至直接导致了后来的靖难朱棣上位?
那么,真的是朱元璋太残暴么?这其实还真是他不得不干的一件事。
要解析这个现象,我们还得从公元1355年一个人的去世说起。他的名字叫做郭子兴。郭子兴本是安徽定远的一个土豪,后来跟随红巾军在元末农民起义的浪潮中崛起,并混到了江淮地区红巾军老大的地位。本来也好好的,却不想和自己的另外一位联合创始人孙德崖闹了矛盾,然后就此产生芥蒂,几个来回的撕逼,壮志未酬就郁郁而终了。
当时郭子兴相当于龙凤政权(同年二月的时候,刘福通将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从砀山夹河迎至亳州称帝,国号大宋,既龙凤政权,统领所有红巾军)的分舵主。那分舵主死了,按照惯例就由龙凤政权下旨,先表示一下哀悼,然后任命新舵主上台继续领导起义,其中郭子兴的长子郭天叙继任了老爸的位置,郭子兴的老部下张天祐为右副元帅,女婿朱元璋为左副元帅。
听到圣旨的朱元璋这两眼一红,特么地不对劲啊,老子辛辛苦苦打半天好处都给你一个二愣子给抢走了。问题不仅仅只是如此,当初郭子兴还在位时,郭天叙和他的弟弟郭天爵就因为朱元璋功劳高,几次三番想借用阴谋论除掉朱元璋。多亏的他老婆,也就是郭子兴的养女马氏相救,朱元璋才平安无事,换句话说,朱元璋和郭天叙两个人,在郭子兴去世之后,矛盾就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在此,心狠手辣的朱元璋率先动手。
同年冬天,郭天叙和张天佑二人携兵攻占金陵,朱元璋命令自己的部下,元朝降将陈野先去阵前帮忙。到了营地,陈野以借口请郭天叙喝酒的机会,手起刀落就把郭元帅给砍死了,随之叛变,活捉张天佑献给了金陵守将福寿,随后被处死。之后,陈野先在乱军中被误杀,而金陵之战死掉的福寿在朱元璋称帝后被赐进“名臣忠庙”。
《明史》当然不会记载这都是朱元璋的阴谋,但是不管如何,现在的朱元璋如愿以偿成为了龙凤政权的实权分舵舵主,而此次手段给朱元璋带来的无数好处也终于让他意识到了,有些事,这么干是非常对的。于是,黑化的朱元璋正式上线:
公元1358年,朱元璋以“谋反”的罪名处死了郭子兴的三儿子,跟他有过节的郭天爵;
公元1362年,又以“兵变”为名解决掉了郭子兴的老部下邵荣和赵继祖;
公元1363年,朱元璋叫自己的部下救出被张士诚软禁的龙凤政权傀儡老大小明王韩林儿,在这过程中,龙凤政权二号人物刘福通死亡。
公元1367年,已经打下半个中国的朱元璋令部下去接韩林儿,结果韩林儿不知所踪。(一说被朱元璋的部下廖永忠沉入江底),朱元璋废龙凤政权,自称吴王,逐成红巾军老大。
公元1368年,朱元璋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当上皇帝,走向人生巅峰。
看到这里我们知道,朱元璋能够从一个放牛娃走到帝王之路,他比前朝任何一个开国皇帝都走得辛苦,走得惊险万分,期间的权术和阴谋估计也就朱元璋自己心里清楚。如今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了,那是不是得好好过过爽日子?绝大多数人可能都这样想的,但是朱元璋偏不。他没有显赫的身世给他背书,他没有贵族的拥护令他安心,而在他的周围,他依旧还有太多自己信不过的人。这些人,虽然最后都跟自己混了,那是因为看到自己越来越膨胀的实力,是压宝,并不是自己完全可以信赖的人,这些人,必须除去。
第一把刀先是1370年,朱元璋杀掉了当时的丞相杨宪。杨宪是1356年朱元璋攻克南京后才来投奔的谋士,在应对张士诚和方国珍浙东政权时候,杨宪居功甚伟,逐被启用。杨宪小试牛刀之后,第二把刀就是对准了继承丞相之位,大名鼎鼎的胡惟庸案(1380年)。这次被诛联的开国功臣有李善长、赵庸、郑遇春、朱亮祖、叶升、陆仲亨、唐胜宗、费聚等一公二十一侯,再加上其他的将领家臣合计三万多人,朱元璋罢相,皇权空前集中(本来此案宋濂也牵涉,被马皇后和朱标力保不死(宋濂是朱标的老师))。其中胡惟庸和李善长都是1355年投奔朱元璋的、朱亮祖是1356年的元朝降将。其余的时间稍早两到三年。
在胡惟庸案这一屠龙刀中,我们看到主角胡惟庸和李善长都是主动投奔朱元璋,且都是朱元璋已经成名之后,就算早一点的叶升、唐胜宗等人,也称不上朱元璋的嫡系部下。你若说一个丞相造反?在当时朱元璋大权在握的环境下基本不可能成功的,胡惟庸自然也不会蠢到这个地步。那么真实的原因只能怪自己不是嫡系出身。
那么朱元璋的嫡系是哪几个呢?又有什么特征呢?1353年,朱元璋在濠州城诸将争权夺利中心有余而力不足,同年回乡募兵,少时玩伴徐达、周德兴、郭英、包括他的亲戚加入队伍,并为大明开国建功立业。
如果不是发生这件事,估计朱元璋的第三刀“蓝玉案”并不会落下,而这件事就是公元1392年的长子朱标不幸早死,其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子,大明储君。
在历史上,几乎很少有君主隔代立传人,这所牵扯出来的就是权力错位。比如说为了巩固朱家的江山,朱元璋给朱家的小孩都连上开国功臣的政治婚姻,其中朱标有个妃子就是蓝玉的侄女,朱标和蓝玉就走得极为近。本来按照权力划分,皇帝为顶级,下面层级就是开国诸侯以及各王子,然后才为皇孙。换句话就是说一旦朱允炆即位,那么不管是从亲戚角度讲还是其他,像蓝玉这样握有重兵的开国功臣,是不会鸟朱允炆的,完全可以做到“外戚独大”。于是这第四刀,就落在了朱标病逝的次年,凉国公蓝玉身上,诛联傅友文、曹震、张翼等开国公候,共计家眷一万五千余人。
虽说朱元璋心狠手辣,但其实朱家能有大明三百年国运跟朱元璋的这两次屠杀开国功臣密不可分,而关于他杀人的动机,其实也并没有多少秘密。我现在唯一疑惑的一点就是,特么一个放牛娃,为什么他小时候的小伙伴都能这么牛逼,披上铠甲就是开国功臣?再回头看看我的小伙伴?
由于“胡蓝案”,大明将军基本都死的差不多了,于是朱元璋再将兵力重新分配给了自己的几个儿子,分封藩王,坐镇四方……于是,这又牵扯出了藩王势力过大,新任皇帝朱允炆决定对几位叔叔下手的故事……还真应验了那句“机关算尽太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