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目:成县民间艺术——《高抬》
石贵平文/度
圣贤《Gorift》是春节故事
成县历史上曾经是富庶之地,中国历史上几次人口大迁徙中,山西、四川等地人口大量涌入,一些商贾大户也来此做生意。在老县城几条街上,就有各行各业的商行几十家。这些商户逢年过节为了招徕顾客,便自发捐资装扮“高抬”社火。成县最著名的“高抬”社火当数城关镇的北泉“高抬”。北泉“高抬”现在已经是一门民间艺术,以“高、悬、妙、奇”著称,一般由七八岁的儿童身着古装戏服,手持道具,悬于高空,立于方寸之间,令人惊叹,极具观赏性。
北泉“高抬”的内容丰富,从上古的三皇五帝到历史故事、轶闻野史、传奇故事等,无所不包。高抬表演内容多是戏剧折子戏的某个场景,如“保皇嫂”、“庵堂认母”、“王英招亲”、“挑滑车”、“灭南陈”、“金陵城”、“大战四明山”、“破洪州”、“回荆州”等。每天出4-6抬新场景,旗鼓前导,“杠老爷”殿后,左右有扶持者,荷杆随从,意在民俗娱乐、道德教育。
北泉“高抬”是一种集铁工、木工、纸扎、绘画和戏剧等为一体的综合造型艺术。北泉“高抬”由抬芯和芯台组成,抬芯也叫平台,是由硬杂木做成,一米见方,像凳子,四条腿上固定有四个马蹄形铁环,用于穿两根圆木,以抬轿的方式由四至八人抬着游走表演,故名“高抬”。现在多把抬芯用铁丝固定在小型拖拉机上,再在抬芯上固定一根或几根丈余长的铁杆,杆的顶端形成芯台。在芯台上将一两个或多个扮演角色的孩子固定,他们身着戏剧服装,做简单动作或造型,在行进中表演。有时有三层,装扮精巧,放眼望去,满台精彩,美不胜收。
北泉“高抬”是一种立体空间造型艺术,构思奇巧,造型独特。它取神话传说或历史典故中的情节,用彩条、绸布扎山水、花木、城堡或器物,伪装铁柱,再扎绑装扮角色的儿童,执道具亮相扎势,把人物烘托起来。经过高抬艺人们的巧妙构思和设计制作,用夸张的手法构成艺术形象,展现出的是栩栩如生、动感强烈的艺术场景,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北泉“高抬”演员是要画脸谱的。脸谱是从古代“假面”、“涂脸”发展而来的。成县属陕甘周秦文化,秦腔为主要地方戏曲,故“高抬”社火表演内容、服饰和脸谱均以秦腔折子戏中场景和人物为主。
北泉“高抬”每年演出时都由一班高抬爱好者操办,从正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六结束,从选演员到演出收场,自始至终,他们都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一丝不苟。
北泉“高抬”富有地方特色,极具艺术个性和文化底蕴,是成县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也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