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蓝色橙色)
有一个问题:如何评价余华的《活着》?
高赞答案中的一个问题令人印象深刻。
读完《活着》后,我们要思考福贵到底为什么而活。他还能买什么?
说到这个问题,首先要讲一个关于复出的故事。
作者余华塑造了福贵这个人物的悲剧,有多悲呢?可以说,人间所有离别的痛苦,他都经历了。
福贵一生拥有过很多,年轻时,他家有百亩良田,他被称作徐家少爷。在赌博败光所有家产以后,父亲被气死,母亲不久也患了重病,他在买药途中被抓了壮丁,差点死在战场。好不容易解放了回到家,母亲早就离开了人世,女儿凤霞变得又聋又哑。所幸,媳妇家珍还是那么善良,两个人开始靠着自己的努力过日子。
眼看日子越来越好,家珍却患上了软骨病,生命逐渐消逝。更为不幸的是,儿子有庆在给县长女人献血时,因抽血过多死了。
这以后,悲剧一连串地到来。女儿凤霞好不容易嫁给了一个好人家,却生孩子大出血死了,媳妇家珍在失去儿女之后,生命迅速枯萎,不久就离开人世。
几年后,女婿二喜死于工程中一场意外事故,外孙苦根7岁时,因为福贵煮了太多豆子,撑死了。
福贵变成了一个孤寡老头,他所有的亲人,都是他一一埋葬,最后,福贵花了很多积蓄买了一头老牛,他给老牛起名也叫福贵,他觉得,这头牛和他一样,他们是“两个老不死”。
这个故事,是一出彻彻底底的悲剧,可很多人读完,却发现,余华并没有给予太多悲伤的展示,反而是,在旁白叙述中,我们仿佛能看到福贵在讲述这一切时,内心无比的平静。他这一生在不断地失去,可最后,他没有抱怨老天爷不公平,也没有放弃活着。
就像余华借福贵的口所说的那样:有时候想想伤心,有时候想想又很踏实,以后也不用担心谁了,安安心心死就是,我啊,就是这样的命,做人,还是平常点好。
那回到开篇的问题中来,福贵究竟为什么能活着,相信,对富贵来说,活着本身,就是活着的目的。
那他又凭什么能活着?
其实,《活着》这本书,不止呈现了时代中跨越50年的大悲剧,还凸显了福贵这样一个小人物人性中的3个特质,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特质,他不会是活到最后的那一个。
1、不怕犯错,就怕不认错,及时纠错肯悔改,才能挽回失去的幸福。
事实上,在这个世界里,很多人的一生都充满了悲剧,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依然在不断地往错误的方向行走,并且永不回头。
曾经在监狱工作过的朋友讲过很多类似的故事,有些人,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监狱度过,他们最开始的错误往往都是小错误,小打小闹,小偷小摸。可是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 甚至以进几次“号子”为荣。慢慢的,他们犯得罪也越来越重,直到最后酿成大错。
福贵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他的顽劣是家庭环境所致,品性并没有完全败坏。
福贵出生于一个富裕的人家,虽然他的父亲也败光了一百亩家产,可至少还剩下100亩,他们还算是个地主。福贵这个小少爷在这样的环境下,吃喝嫖赌样样不落,就算是结了婚,有了孩子,也依然不收敛,甚至在赌桌上对怀孕7个多月的妻子大打出手,最后一夜输光所有家产,成为穷光蛋。
可以说,这第一出悲剧是他自己酿成的,享受这样的恶果也是活该。
但是他的内心还残留着善良和不忍,正是因为这样的特点,他才能在悲剧发生后幡然悔悟。
福贵知道自己做了混蛋事,知道全家落败都出在自己身上,于是,这样的骤变,也促成了福贵责任感的升起——他必须承担家庭责任了。
在这里,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如果没有败光家产这一出,福贵想必会在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妻子、孩子、父亲母亲与他之间,也会产生更大的裂痕,他的未来,必然不会有太好的下场。
而承担起家庭责任的福贵,换上了粗布衣,肯下地干活了,父亲死后,他更知道体贴母亲,也开始懂得心疼媳妇和孩子。虽然中间怀孕的媳妇被丈人强行接走,可一年后,媳妇家珍抱着儿子还是回来了,感恩之下,福贵越发地念家珍的好。当时他们一贫如洗,只能靠种地勉强过活,但是相信他们内心是拥有着从未有过的家庭幸福。
很多时候,当一个人一落千丈之时,灵魂才会受到冲击和洗礼,但是这样的代价必然也是无比沉重的。在福贵的身上,我们应该能学到他这种及时醒悟,懂得悔改的精神。
而对于我们每个普通人来说,虽然一辈子也不一定有太大落差,但是能做到及时止损,不断修正自己前进的方向,才能最大限度过好我们的生活,而这,也是我们现代人活着的意义。
2、大是大非面前恩怨分明,善良是人的根本
武侠小说之所以让人喜欢,就是因为里面的快意恩仇让人无比痛快,但是现实中,哪有那么多的大善大恶,人都是多面体,很多时候,你是很难分清一个人是善还是恶,但是不管别人如何,对自己来说,善良,应该是人的根本。
福贵和家珍,就是一对善良的夫妻。
他们的儿子有庆,在积极为县长的女人献血时,因为只有他一人血型相配,竟然被抽干了血死在了医院。
这样一出悲剧,任哪个做父亲的都不会放过这个医生和县长的。
可是,人生的荒谬就在这里,当福贵找到县长索命时,竟然发现,县长是自己在打仗时的生死之交春生。
这一刻,福贵的怒气消了很多,他们一起哭着回忆战场上生生死死的瞬间,最后,福贵又想到死去的儿子,他对春生说:你欠了我一条命,下辈子还我吧。
一句话,算是抹掉了这笔命债。
后来,出于亏欠,春生上门拜访过好几次,都被知道真相后的家珍骂出门去。虽然如此,再后来春生遭到批斗时,家珍还是默认了福贵对春生的帮助,甚至已经原谅了春生,并且在春生失去求生意识时,对他说,春生,你要活着。
当家珍知道春生还是自杀以后,他对福贵说,其实有庆的死不能怪春生。
福贵和家珍这对夫妻,用善恶分明的是非观和心底里的善良,原谅了春生,其实也是原谅了这个狗血的时代。
他们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去生活,他们的家底一定会从鸡到鹅,从鹅到羊,从羊到牛,慢慢发家。
而善良的他们,也在苦难中受到过很多关照。女儿凤霞嫁给了一个疼她的男人二喜,二喜对丈人和丈母娘就像自己的父母亲,对凤霞更是百般呵护,结婚那天给这个贫苦人家撑足了场面,短暂的幸福也是幸福。或许,这便是善良结来的善缘吧。
无论何时,无论陷入什么样的境地,人的内心都应该拥有善良,对人善,对环境善,对这个世界善,这样,再苦的日子,也会多出一点点甜。
3、勇敢不是能够往前冲多远,而是敢于坦然地接受一切结果
勇敢是我们从小就被教育的品质,但直到中年,很多人并不明白,勇敢不是你能够闯出多大的天地,不是敢于去多少别人不敢去的地方,也不是敢于做出哪些惊天动地的选择。
勇敢,是敢于坦然接受命运安排的一切结果。
如果福贵不勇敢,他早就在打击中郁郁而终了。
青年败落丧父丧母、中年丧子丧女丧妻,老年丧掉所有家人。
可以说,这其中哪一个,放到一个人身上,都是一个过不去的坎,都会让人发出对于生命的质疑。
可福贵,在痛苦过后,依然把眼睛往前看,不然怎么办呢?人得活着,活着就有希望。
就像女婿二喜死的时候,福贵想着之前热热闹闹一家人,现在只剩下一老一小,他心里苦得连叹息都没有了,可看看苦根,他又宽慰了,先前是没有这孩子的,有了他,香火还能往下传,福贵想,这日子还得好好过下去。
这就是福贵式的勇敢:接受命运的安排,勇敢地活着。
美国时代周刊在评论这本书时,里面这样写:
中国过去六十年所发生的一切灾难,都一一发生在福贵和他的家庭身上,接踵而至的打击或许让读者无从同情,但余华至真至诚的笔墨,已将福贵塑造成了一个存在的英雄。当这部趁着的小说结束时,活着的意志,是福贵身上唯一不能剥夺走的东西。
就如同这篇评论所写,福贵之所以活到最后,是他活着的意志足够强大。
而我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找活着的意义,其实,这个意义,就是活着本身。
(本文原创首发,未经许可禁止私自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