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敬意
1
周培公是2月江《康熙大帝》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小说中的周培公,虽有虚构的康熙良师伍次友给明珠写的推荐信,进京寻求功名。然他性格耿直,不屑曲于权贵而望殿试入朝参政,却因试中未避康熙之“玄”字名讳,而被赶出考场,流落街头,偶得康熙发现并举任,成为最重要的谋臣,立下诸多功勋。最终康熙因满臣不满将其调往盛京,多年后因病身故。
电视剧中的周培公,发迹也是经过了一番磨难。被康熙在一豆腐摊前发现后,委以重任。
康熙帝撤藩,吴三桂造反。不料祸不单行,陕甘总督王辅臣观望而牵制了朝廷十万精锐,察哈尔王趁机举兵南犯。大清朝危在旦夕。
善败将军周培公,向康熙苦谏,改变统兵方略,起用汉军汉将。
《康熙王朝》里的康熙与周培公
他一介书生,从未打过仗,被康熙称为“朝廷第一汉将”,作为征讨大将军,抗击察哈尔,逼降王辅臣,平定吴三桂。
康熙给他配了一个打了半辈子仗的图海,作为副手。
周培公不负康熙所望,善败将军成了常胜将军,只是快要完胜吴三桂时,康熙的圣旨来了。
康熙命令,周培公即刻返京,让副将图海成为主将。
2
周培公不是虚构的人。而给康熙做这三大战役主将的,却另有其人。
康熙十二年三月,平南王尚可喜以年老疏请归辽东。七月,平西王吴三桂亦上书请求撤藩,实则窥探朝廷意旨。诸臣廷议时,除莫洛、米思翰、明珠等少数人主张撤藩外,多以撤藩必乱为虞而反对。
康熙帝乾纲独断,三藩俱握兵权,恐日久滋蔓,驯至不测,拒绝了反对多数派的意见,下令撤藩。
是年十二月,吴三桂在云南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兴明讨虏”,起兵造反。第二年三月,耿精忠响应造反。战事开始,康熙倾全国兵力平叛。
不料,蒙古的察哈尔王布尔尼乘机兴兵作乱,军情紧急。京师禁旅皆南征,守备空虚。康熙和孝庄太后商量。孝庄说:“图海才略出众,可当其责。”(《啸亭杂录》)
孝庄心目中的大将军是图海。但,祖孙二人最后决定,还是以多铎之孙、多罗信郡王鄂扎为抚远大将军,图海为副将军,率兵出征。
《康熙王朝》里的周培公(右)和图海(左)
这是康熙十四年三月的事情。《清史稿·圣祖本纪》记载:“丁亥,蒙古布尔尼反,命信郡王鄂扎为抚远大将军,大学士图海为副将军,讨平之。”
清军平叛察哈尔,周培公并未参与。此时的周培公,还在给振武将军吴丹做高参,有功,以七品官录用。《清史稿·图海传》说:周“昌,字培公,荆门诸生。好奇计。佐振武将军吴丹有劳,以七品官录用”。
察哈尔被平定,清朝后方得以安定。陕西提督王辅臣又据平凉城反叛,响应吴三桂。康熙帝派定西大将军、贝勒董鄂率兵攻打,久攻不下。
康熙十五年二月,康熙帝命图海为抚远大将军,率兵急赴陕西,发兵平凉。
《清史稿·图海传》说:“既至,明赏罚,申约束。诸将请乘势攻城,图海宣言曰:‘仁义之师,先招抚,后攻伐。今奉天威讨叛竖,无虑不克。顾城中生灵数十万,覆巢之下,杀戮必多。当体圣主好生之德,俟其向化。’城中闻者,莫不感泣,思自拔。”
这段文字的意思是,诸将请乘势攻城,图海说:“仁义之师,先招降然后才攻打。我凭借皇上的天威,讨伐这些凶残的逆贼,不用担心无法攻克。顾念到城中数十万生灵,他们没有一个不是朝廷的赤子,如今惨遭叛贼劫掠到这种地步,覆巢之下,杀戮一定很多。等待他们主动投降归诚,用来体现圣主好生之德,不是更加美化吗?”城中军民听说后,莫不感泣,多有自相出城者,因此人心动摇,叛军的形势江河日下。
图海在未开战之前,先用感化人心之术,效果十分明显。
为图海献良策者,幕后谋士周培公也。《清史稿·图海传》记载:“图海用幕客周昌策,招辅臣降。”这个周昌,就是周培公。图海军至潼关时,周培公求见,图海遂把他收为幕僚。
《清史稿·图海传》说:“图海次潼关,以策干之,客诸幕。辅臣所署置总兵黄九畴、布政使龚荣遇皆昌乡人,屡劝辅臣反正,以蜡丸告昌,昌白图海。”王辅臣的总兵官黄九畴、布政使龚荣遇都是周培公的老乡,他们屡次劝说王辅臣投降,并以蜡丸密报周培公。周培公遂将此事报给图海,图海决定招降王辅臣。
图海当即命令周培公入城谈判,说服已乏力对抗的王辅臣,遣其副将谢天恩随周培公出城乞降。图海报告康熙帝,康熙下旨赞赏,让周培公以七品参议道的身份,赉诏往抚王辅臣。
降服王辅臣,图海疏请遣兵赴湖广,会征吴三桂。康熙帝命图海亲率精锐以行。图海报告康熙,担心陕西有变。康熙下旨,图海留守陕西。周培公仍在图海幕后做高级秘书。
3
康熙应该没有接见过周培公!虽然有人认为图海上招降王辅臣策后,康熙帝命令周培公进京接受接见。但,《清史稿》和《清史列传》都未记载此事,甚至连周培公的传略都只夹杂在图海本传中。周培公除了献策招降王辅臣外,似无其他成绩。
即便是《清圣祖实录》,也只说了图海上表周培公的功劳和希望,以及康熙帝给予奖励:
图海报告:“差去招抚王辅臣之周昌,乃七品录用职官。随振武将军吴丹,来在潼关。臣知其人才能,带至平凉军前。臣与参赞军务诸臣会商,欲遣周昌前往招抚,而周昌欣然应命,并无难色。遂给以参议道衔。临行之时,周昌诉伊父亡时,母孙氏剜目破面,触棺尽节而死。未蒙旌表。今情愿为国捐躯,表扬母氏。语毕。遂冒矢石,挺身入城。将皇上浩荡之恩,与招抚之意,尽行宣布。往来数次。实获成功。伏乞皇上俯念周昌为母舍身之孝,为国忘躯之忠。敕谕该部,旌表周昌之母。优加恩恤,以酬周昌之功。则人知鼓励,远近咸服矣。得上□日,周昌之母孙氏、著遣官致祭,给银建坊旌表。”周培公的父亲死于李自成攻打荆郢时,其母孙夫人殉难而死。
康熙十五年,朝廷诰封周母孙氏为贞烈恭人,加夫人衔;赠周父为朝烈大夫,加中奉大夫衔。康熙帝御笔为孙氏撰写祭文,规定祭祀规格,命布政司分守武昌道参政吴毓珍办理。
图海奏请康熙帝,升周培公任布政使参政,后为山东登莱道,摄布政使,因与总兵官意见不合,难以继续共事,仅在任三年,便辞官回到荆门老家。康熙二十九年,噶尔丹反清。赋闲在家的周培公闻讯后,连忙赶写平叛条呈送到京城。
至于周培公出任盛京提都一职,未见《清史稿》。《清史稿》只是说:“昌既罢,犹喜言兵。噶尔丹扰边,数上书当事陈利害。后卒于家。”
按:若周培公真的出任盛京提督,这个应该是他一生中的最高官位。盛京虽在关外,但为清朝故都,直接防御沙俄和蒙古,重要性很大。为何不载《清史稿》呢?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并无此事。只是电视剧给他安排了这个职位,就如拿到康熙旨意一样,让他把征讨吴三桂的大将军印信交给副将图海一般,子虚而已。
4
周培公只是图海的幕僚高参而已。历史上的图海,在顺治朝已是朝廷一品大员。
顺治八年,图海被擢内秘书院学士,迁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四年后,加太子太保,摄刑部尚书事。顺治帝说:“图海原系白身,朕破格优擢,任用一品。”
图海管理刑部期间,是一个改革派。他与姚文然同定律例,将明代酷法进行删除,并奏准除去死囚的长伽、匣床,以免狱卒凌虐;又毁掉明代镇抚司所用的酷刑刑具,如吕公绦、红绣鞋等,以免后人效法。这些做法,使得“当时翕然颂德”。
他的官途并非一帆风顺,被几个案件牵连,遭下旨严办,革职抄家,还险些丧命。但顺治临终前,遗言:“原任都统图海,情罪原屈,欲改未及。遇有满洲都统缺补用。著图海补授都统。”
康熙帝即位,图海被授正黄旗满洲都统。康熙六年,复为弘文院大学士,加世职一等轻车都尉,充《世祖实录》总裁官。康熙九年,改中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至平定“三藩之乱”时,图海更是康熙最倚重的重臣大将。
康熙十五年,图海以抚远大将军,用周培公降服王辅臣,平叛吴之茂,封三等公。康熙二十年,以疾征还,卒谥文襄,赠少保兼太子太傅。雍正初,追赠一等忠达公,配享太庙。
《清代碑传全集》卷四《太子太保中和殿大学士文襄公图海传》中,康熙评价图海:“逆贼吴三桂凭藉宠灵,煽动南服。一时群不逞之徒,嚣然附和。察哈尔辜负国恩,造衅拘孽。尔以将军副信郡王,祗承庙算,出关征讨,肤功立奏,东服底平。继以泾原骚动,西土震惊。命尔为大将军,以乘胜之师,回戈西向。贼方肆其狂蹶,思与滇逆拼力。惟尔以重臣建牙,遂得横截秦陇,扼吭捣虚,逆势穷蹙,始帖耳垂尾,复来效命。迩年以来,尔镇抚三秦,威略大著,能使群贼胆寒。则凡天戈所指,建耆定之成功者,惟尔劳勋为多。”
其实,最初康熙要撤藩,图海属于坚决的反对派。但当康熙拍板撤藩后,图海成了坚定的支持者。所以,《清史稿》说:“图海始阻撤籓之议,及其鹰扬西土,绥靖秦陇,卒收底川之绩。川军入滇,遂竟全功。之芳力扼三衢,敌虽东略,终不能得志仙霞。下闽之功,与有劳焉。虽曰遭时盘错,抑亦圣祖驭材之效哉?并践纶辅,易名曰襄。呜呼,伟矣!”
然而,这样一位的战功赫赫的康熙重臣,却被电视剧弄成了手下幕客周培公的副手,把他作为主将的征战史给了他那个七品秘书。呜呼,悲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