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幻想银行希望帮助中小企业实施“一带一路(中国正在推进的新丝绸之路战略)”倡议。
新华社曼谷5月10日电(记者扬州李新英)泰国大型银行幻想银行常务副总裁、中国业务部主管严贤明近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一带一路(中国正在推进的新丝绸之路战略)”倡议能使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为东盟国家带来好处,幻想银行帮助中小企业在东盟地区更好地发展,与各国共享优势产能。
严贤铭说,中国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企走出去的步伐加快,汇商银行的中国客户增长速度也随之提升。他认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加快了中企走出去,还帮助中企作出更精确的决策,“无论是通过政府的协助,还是通过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机构的项目,中国企业在走出去时变得更理智,这一点很重要。”
汇商银行2013年初成立了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团队。严贤铭说,目前汇商银行的中国客户已超过50家,涉及制造业、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等。泰国政府提出了“泰国4.0”经济战略目标及“东部经济走廊”项目,这包含大量基础设施项目,相信会有很多中国企业参与。
严贤铭说,汇商银行能为中国企业在泰国乃至东南亚发展提供全套金融服务,并计划于2018年在上海开办分行,为中泰两国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服务。
他透露,汇商银行计划近期出版学者解析“一带一路”倡议的文章汇编集,推动在东盟各国宣传“一带一路”倡议并促进各国交流。
严贤铭说,“一带一路”倡议以共赢为原则,促进中国和其他国家发展关系并通力合作,希望汇编集能让东盟国家更清楚地了解这一倡议,也能让中国了解东盟国家的诉求。
汇商银行成立于1907年,为泰国第一家商业银行,总资产超过800亿美元。
“一带一路”让百年假发产业焕发生机
新华社郑州5月10日电题:“一带一路”让百年假发产业焕发生机
新华社记者曹凯、王林园、陈淑品
在河南许昌建安区灵井镇小宫村的一幢民房里,51岁的黄凤荣把老板从缅甸收来的“头发蛋儿”和辫发在木制拉床上一丝丝扯开、理顺,用黄色的英寸尺丈量后按不同长度分档扎把儿。
黄凤荣告诉记者,在奶奶和母亲的耳濡目染下,自己15岁就会“做头发”了,手中的一把30英寸的头发1公斤价值高达4000多元,所以也被人称作“黑金”。
这个手工作坊保留了100多年前假发产业在当地萌发时的工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灵井镇泉店村一个叫白锡和的生意人和一位德国商人做交易:由德方出资,白锡和动员当地村民当货郎走街串巷收购人发,再以德商提供的妇女做针线活用的“飞马牌”钢针装备“货郎担儿”。从此,灵井镇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假发原材料集散地。
不同的是,当年的假发原料主要来自周边地区,简单加工后运往青岛出口到欧洲。如今,原料大多来自印度、缅甸、孟加拉国等国家,经过许昌数百家假发企业加工成工艺发、化纤发等成品后销往世界各地。
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许昌假发产业在改革开放后迎来了真正的“春天”。1980年,26岁的小宫村青年郑有全成了人人羡慕的“万元户”,率先添置了日本进口摩托车和电视机。
不甘于低层次的原材料出口为他人“做嫁衣”,郑有全1990年成立许昌县发制品总厂,高薪引进人才打破外商设置的设备、技术等诸多壁垒,掌握了档发、色发到工艺发的一整套工艺技术,“实现了中国人做真正假发成品的百年梦想”。
1993年,中美合资的河南瑞贝卡发制品有限公司挂牌。公司“借船出海”,产品直销美国,同时获得进出口权,实现了向国际化公司的跨越。2003年,瑞贝卡在上交所上市,成为中国发制品第一股,市场也扩展到了非洲和欧洲,产品畅销40多个国家和国内100多个大中城市。
目前,许昌市出口规模超过500万美元以上的发制品企业有50多家。2016年许昌发制品出口收入超过10亿美元,占全国发制品出口的一半以上。
1981年出生在小宫村、在英国主修经济学的郑文青如今女承父业,担任河南瑞贝卡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郑文青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瑞贝卡公司在尼日利亚、加纳和柬埔寨设立了工厂,实现了全球化生产,人发原料六成以上来自印度,已成为欧洲和非洲假发市场的主流品牌之一。
目前柬埔寨工厂生产的假发产品已出口到非洲。尼日利亚和加纳工厂就近生产解决了数千当地居民就业,也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016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1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1.79亿美元。
在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经营假发生意20多年的商人埃梅克·齐内克说,尼日利亚市场上有多个中国假发品牌针对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中国假发产品总体质量好,使用寿命长,在尼日利亚经济不景气的当下更受消费者的青睐。
对黄凤荣来说,她并不知道假发最后卖到了哪里。她感恩祖辈传下来的手艺足以让自己生活无忧。
“农闲时过来做做头发,一年能挣上两三万元。”黄凤荣说。
二维码“西游记”——海丝路上的货币传奇
宋代,海上贸易空前繁荣,中国铜钱大量外流。其中的一枚,如今“落户”文莱的央行展厅,上有“宋元通宝”4个字,表明它为北宋开国钱币,而文莱人给它的标注是“文莱人曾经使用的中国货币”,显示了当时中国货币在海上贸易中的“硬通货”地位。
今天,在印度德里的街头巷尾,二维码随处可见,手机扫码支付已是常见动作。这种从中国借鉴的技术正推动着印度在移动支付领域的高速发展,“印度版支付宝”Paytm已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支付电子钱包。特别是,当印度政府去年出台“废钞令”之后,二维码支付技术更是在印度广为普及。
眼下,印度街头随处可见这幕熟悉的场景:收银柜台前,人们越来越多掏出手机,而不是钱包。
由古及今,海上丝绸之路既是一条贸易之路,也是一条货币之路。从古代老铜钱到现代二维码,货币作为财富和价值的载体,跨越了上千年的历史时空,折射出的是国与国之间、商人与商人之间、乃至于每一个互动个体之间的信用和信任,这份互信演绎出海丝路上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
一枚漂洋过海的铜钱
宋代历史上曾出现一种奇怪的货币现象:朝廷大量铸钱,每年铸钱量数倍乃至数十倍于汉唐,但市面上却不断发生“钱荒”。最严重时,“台城(今浙江台州)一日之间,忽觉无一文小钱在市行用”。
造成“钱荒”的一大原因在于,铜钱外流严重。彼时,宋钱铸造工艺先进、质量稳定,经由海上贸易等渠道流入周边国家后,便成为当地流通货币。出现在文莱货币展上的那枚“宋元通宝”铜钱,便是当年这段历史的见证。
《四库全书》收录的《禁铜钱申省状》记载宋朝“钱荒”情况。
货币,从来就不只是交易通货,也承载着技术与文化。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特有的铸币技术和货币文化向外辐射。为此,货币史学家彭信威曾把中国古代货币文化比作“一种发光体”,“它的光芒照耀了周围的世界”。
在泰国,至今货币单位还是“铢”,这源自中国汉朝以来的五铢钱。在越南,自10世纪铸造的“太平兴宝”到20世纪的铸钱“保大通宝”,都使用中国汉字。
如果说铜钱的影响还主要限于东南亚地区,那么,古代中国在纸币发明和使用上的探索更具有世界意义。
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从欧洲货币经济最发达的威尼斯来到元大都,见到了“大汗的纸币”,大为惊叹。一张张本身不具有太大价值的桑皮纸不仅在全国通行,还用于同庞大的外国商队交易。
经海上丝绸之路回到威尼斯后,马可·波罗把纸币这一概念带给欧洲。又过了三个多世纪,欧洲最早的纸币在瑞典发行。上世纪20年代,英格兰银行在伦敦市中心一个小花园内,种下一小片桑树林,向数百年前的中国纸币先驱者致敬。
一场解开难题的旅行
时光流转,伴随“一带一路”,马可·波罗这段传奇故事有了新的演绎,而故事主角变成了印度电子钱包Paytm创始人维贾伊·谢卡尔·沙玛。
有“印度版马云”之称的Paytm创始人维贾伊。(采访对象供图)
2016年上半年,沙玛多次从印度飞到中国杭州,只为解决公司发展遇到的一个难题。那时,已经获得中国金融科技公司蚂蚁金服注资的沙玛踌躇满志,准备大力发展线下移动支付业务,但公司董事会担心,这需要大量的扫码机,前期投入不菲,存在风险。
沙玛在杭州的大街小巷看到,小商贩们根本用不到扫码机,只用一张纸把二维码打印出来,人们通过手机扫一扫,就可以完成线下支付。而在此之前,包括Paytm员工在内的很多印度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做二维码,印度国内更是从未引入过这种神秘的方形密码图。
二维码就像一把神奇钥匙,帮助沙玛一下子解开难题,打开移动支付市场的大门。如今,二维码移动支付技术在印度得到广泛应用:人们可以用手机打三轮摩的,在餐馆买单,在加油站加油,在小摊上买东西……
在印度德里,二维码的普及程度已经不逊于中国,一些地方还有着印度自己的特色。比如,很多印度人喜欢看电影,宣传海报上会印有二维码,人们直接扫描,就能订票支付。
巧合的是,在杭州之行后不久,沙玛的公司迎来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印度总理莫迪2016年11月突然宣布废除大额纸币,以打击腐败和黑钱交易。他还呼吁印度年轻人教会父母、邻居,甚至街头卖菜的小商贩使用无现金交易。
2016年11月10日,印度加尔各答市民排队换钞。印度总理莫迪8日晚宣布,废除目前市面上流通的500卢比和1000卢比两种旧版高面值货币。新华社发(资料照片)
废钞令出台后,Paytm实现了井喷式增长。截至今年4月,Paytm用户数已经从2015年的2000多万增加到2.2亿,跃升为全球第三大电子钱包。按照沙玛设定的目标,到202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亿,约占印度总人口的38%。
被印度媒体称为“印度马云”的沙玛近日在杭州与记者见面时,直言从中国取到“真经”。他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在废钞令出台之前,Paytm已经在技术、资金、人才和推广方面做好了充分准备,这才能够抓住机会,实现快速发展。
一次突破传统的发展
来自中国的二维码移动支付技术,带给印度的不只是支付方式的改变,更深远影响着印度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政府税收到金融改革,从反腐反洗钱到脱贫减贫。
蚂蚁金服国际事业部资深总监郏航说,印度等许多发展中国家出于反腐、反洗钱的需要,都希望减少现金流动,让更多的钱进入可被追踪的电子支付体系。
然而,在这些发展中国家,传统金融机构的覆盖面往往很小,普通人获得金融服务的成本非常高。以印度为例,2016年,印度人口约13亿,但只有3亿多张银行借记卡、2300万张信用卡。许多印度人,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印度人,甚至从未去过银行。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发展中国家希望直接进入移动支付时代,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此,很多人开始把目光投向在移动支付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
沙玛最近到加拿大的时候,曾向当地金融机构和银行的负责人讲述了移动金融技术如何改变中国,这些人简直“惊掉了下巴”,一直追问“这是真的吗”。
“很多年前,人们都说中国在学习硅谷的经验,乃至拷贝硅谷的技术,但现在,硅谷在向中国学习,学习中国先进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沙玛说。
2015年,以蚂蚁金服和Paytm为代表的中印移动支付企业展开战略合作。按照蚂蚁金服中方人员的说法,印度在移动支付领域一直发展缓慢的原因在于技术薄弱,缺乏积累,产品和功能升级很容易遇到瓶颈。以风险控制为例,Paytm当时只有一个不到10人的风控团队,而且基本上采用纯手动的操作方式。之后,蚂蚁金服通过“技术出海”的模式,向Paytm提供了先进的风控技术和实战经验,这也为Paytm日后实现用户数量飙升打下了基础。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中,很多发展中国家像印度一样,在移动支付上有着相同的需求。从中国借鉴的二维码移动支付技术在印度获得成功,只是一段传奇的序曲。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更多国家已经或即将引进这一技术,现代版货币传奇的大幕正在海上丝绸之路上徐徐拉开。(参与记者薛飞、周盛平、刘红霞)
中国加速在中部打造“一带一路”交通物流枢纽
新华社郑州5月7日电题:中国加速在中部打造“一带一路”交通物流枢纽
新华社记者曹凯、张兴军、刘金辉
6日傍晚,参加完2017郑州航展的8架来自英国、法国和意大利的轻型飞机乘坐中欧班列离开郑州国际陆港,驶向万里之外的德国汉堡。法国卡普什特技飞行表演队机械师克莱门特·施奈德说,中欧班列比海运更快更安全,之前飞机运到郑州只花了17天,比海运至少节省一个月时间。
这是中欧班列(郑州)首次承载飞机进出境业务。从郑州发往德国汉堡的中欧班列目前已实现“去四回四、每周八班”的双向满载常态化运营。一季度中欧班列(郑州)开行63班,货值4.21亿美元,开行班次、货值同比分别增长50%和122%,凭借货运总量高、境内和境外集疏分拨范围广等综合实力,在开行中欧班列的20多个城市中持续保持领先地位。
4月1日,包括河南在内的中国第3批7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其中5个位于中西部地区。中国将在河南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将自贸区建设成为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河南省交通厅厅长张琼说,河南将以航空网、“米”字形高铁网、高等级公路网为重点,统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多式联运、内捷外畅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
中欧班列(郑州)的运营平台——郑州国际陆港开发建设有限公司董事长袁卫东说,郑欧班列仅仅是个开端,今后将以郑州国际陆港为基地,向东开行到沿海不同方向的郑港班列,与沿海八大港进行“铁水”联运,往南则开行到广州、成都和昆明的特需班列。这样一来,中原经济区就与中国其他主要经济区紧密联系起来,河南也将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物流通道和枢纽。
欧洲最大的货运航空公司之一卢森堡国际货运航空公司2014年6月开通卢森堡至郑州货运航线,并把郑州作为两个全球枢纽机场之一,目前已拥有“卢森堡-郑州”“卢森堡-郑州-芝加哥”“米兰-郑州”3条航线。
卢森堡货航副总裁维格·卡特莱珀说,2014年卢森堡货航郑州航线货运量为1.5万吨,2015年达到了6.6万吨,2016年突破10万吨。河南自贸区建设将为郑州机场吸引商业、附加产业和国外投资,今年货运量有望再创新高,公司计划再开辟郑州到墨西哥、非洲、澳大利亚三条洲际航线,打通郑州到世界各地的货运通道。
河南机场集团航空货运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俊华说,河南作为“一带一路”货运枢纽已具雏形。2016年郑州机场货运吞吐量45.7万吨,其中国际货邮量27.5万吨,冷链业务和跨境电商发展迅猛。河南已成为中国进口水果、海鲜产品、肉类主要集散地和分拨中心之一。
独特的区位和物流优势为河南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助推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据郑州海关统计,2016年,河南省进出口额4714.7亿元,同比增长2.6%,外贸进出口规模首次跨入全国前十。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已取代传统产业独占外贸进出口鳌头,成为河南外贸的支柱产业。
跨境电商在地处内陆的河南也迎来跨越式发展。总部在上海的跨境电商平台小红书2015年3月刚进入郑州时日处理七八百个包裹,目前每天已能处理4万多个包裹,仓库也从3900平方米扩大到了3万多平方米,公司一半以上的出货量来自郑州。
小红书郑州负责人邸阿明说,公司在郑州设立物流中心看中的是郑州的交通枢纽地位和快速分拨能力。河南保税物流中心创造的备货和“秒通关”模式也大大提高了他们的物流效率。郑州的航空、高铁、陆运枢纽等多式联运未来将会发挥更大作用。
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指出,河南现代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设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河南应抓住自贸区建设的契机,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山东半岛、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对接,贯通南北、连接东西,汇集更多市场要素到河南自贸区,使河南的枢纽特色更加凸显。
熙熙攘攘的大巴扎透出“中国味道”
原标题:熙熙攘攘的大巴扎透出“中国味道”(一带一路·历史记忆)
核心阅读
古丝绸之路把伊斯坦布尔与中国紧密相连,瓷器、茶叶、皮影戏从中国穿越茫茫沙漠,来到波光粼粼的金角湾畔。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伊斯坦布尔再次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有望成为土耳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样板。
托普卡帕皇宫收藏有从13世纪一直延续到20世纪的中国瓷器
建成于1478年的伊斯坦布尔托普卡帕皇宫庄重威严,这里曾经是奥斯曼帝国的皇家宫殿,收藏着无数金银珠宝和书画珍品。不过,最令人惊叹的是10358件来自中国的瓷器,堪称中国本土之外最大的馆藏之一。
托普卡帕皇宫博物馆执行主任、中国与日本瓷器收藏馆馆长阿伊斯·埃尔杜德研究中国瓷器已有几十年了,是博物馆里“最了解中国瓷器的人”。
“托普卡帕皇宫收藏有从13世纪一直延续到20世纪的中国瓷器,近8个世纪不间断的收藏完整反映了中国瓷器的发展变迁,因此在学术研究上弥足珍贵。”阿伊斯·埃尔杜德馆长向本报记者详细介绍了馆藏情况,“我们收藏的中国瓷器主要分为4大类:青瓷、青花瓷、单色瓷和多色瓷,其中尤以青花瓷最为珍贵。据我所知,全世界保存完整的元代青花瓷不超过200件,我们博物馆就收藏有40件,此外还有54件明代早期青花瓷,件件都是精品。”
波斯旅行家赛义德·阿里·阿克巴尔曾游历中国,他用波斯文写成了《中国纪行》一书,记录在华生活的见闻,并奉送给奥斯曼帝国苏丹塞利姆一世,“除了《中国纪行》一书,阿克巴尔还向塞利姆一世转交了明代正德皇帝赠送给苏丹的两只青花瓷碗,这两只瓷碗是伊斯兰艺术风格,显示了早在14世纪中国和奥斯曼帝国的统治高层就已经通过丝绸之路有所交往”,阿伊斯·埃尔杜德表示。
大到青花大盘、青花瓶,小到精致的青瓷碗盏,麒麟、蝙蝠、飞龙等中国艺术元素在琳琅满目的中国瓷器上交相呼应,甚至有的瓷器上还绘制着“赤壁图”和苏东坡的《赤壁赋》,让人仿佛置身在国内专业瓷器博物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托普卡帕皇宫的中国瓷器收藏展现了中国与奥斯曼帝国艺术的融合,成为两国文化交流的佳话。很多青花瓷虽然出自中国匠人之手,但纹样、器型完全按照奥斯曼帝国的审美习惯打造,具有浓浓的异域风情,这些杯盘器型较大,通体满绘不留白,呈现出鲜明的伊斯兰风格。
阿伊斯·埃尔杜德表示,皇宫中的瓷器来自于“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这不仅是古丝路兴盛的见证,更是中土文化、经贸交流的写照。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通道、财富通道,更是一条文化通道”
漫步在伊斯坦布尔大巴扎,身旁的土耳其小男孩儿一面拍手,一面喊着:“秦!秦!”跟记者打招呼。土耳其语中“秦”的意思就是中国。
土耳其人热情好客,与客人交谈不忘捧上一杯红茶。在土耳其语中,“茶”的发音和汉语一模一样。和中国人一样,土耳其人也爱茶,同样的待客之道,显示出中华民族与突厥民族之间密切交往的历史。
大巴扎里人来人往,一个店铺外,“皮影”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店主穆罕默德说,“它们最早来自中国。”据穆罕默德介绍,土耳其皮影戏中有两个叫做“黑眼睛”和“瓦特圣人”的主角,他们身着奥斯曼时期传统服饰,经常互相取笑打趣,在土耳其家喻户晓,尤其是斋月期间,观看皮影戏是很多人的消遣方式。说着,穆罕默德取下挂着的皮影,简单表演了一番,虽然无法理解皮影戏的内容,但看着穆罕默德操控皮影的一招一式,还颇有些中国的味道。
土耳其历史学家、中土关系史学者吉来告诉本报记者,虽然皮影戏何时从中国传入土耳其缺乏具体资料,但土耳其皮影无论是在制作技术还是表演方式上都与中国皮影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同时又融入了土耳其人的文化特色,“我认为皮影的传入正是东西方交流的象征,而它的传播一定是借助了丝绸之路。从这个意义上说,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贸易通道、财富通道,更是一条文化通道,它促进了古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往来,历史影响深远”。
“一带一路倡议为伊斯坦布尔的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吉来表示,在土耳其境内有着不少“丝绸之路”上的古驿站,包括布尔萨、安卡拉这些城市,最初都是驿站,随着往来商贸的繁荣,逐渐发展成为了大城市。从这个角度说,土耳其部分城市的形成也是丝绸之路发展的结果。
土耳其国际战略研究组织副主席塞尔丘克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伊斯坦布尔在中土关系的发展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土耳其最大的城市和经济中心,“一带一路”倡议为伊斯坦布尔的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相信这座有着不少中国元素的城市,能够利用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土耳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领头羊。
来自中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馆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土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为277.6亿美元,中国已成为土耳其第十九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华为、中兴等60多家中资企业在伊斯坦布尔落地生根。2014年以来,中土两国企业共建的安卡拉—伊斯坦布尔高铁二期项目竣工通车,中国银行正在筹备在伊斯坦布尔投资设立子行,两国贸易畅通,设施联通建设如火如荼。
中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钱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5月中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召开,埃尔多安总统也已受邀参会。两国元首的会晤必将为两国关系的发展提速换挡。在中土双方共同合作与努力下,伊斯坦布尔这座占尽天时地利的城市,必将借助‘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成就中土合作成功典范。”
(本报伊斯坦布尔5月9日电)
当代“凿空”之旅 丝路文化相知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 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古代月氏人大型墓葬遗址。烈日下,中国西北大学考古专家王建新带领团队冒着40摄氏度的高温认真发掘。
2000多年前,汉朝使节张骞出使西域,曾途经康居,而撒马尔罕即位于彼时的康居国。《汉书·张骞传》记载:“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张骞开通中原与西域的交通,此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这条沟通亚欧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流芳后世的丝绸之路。
“今天,我们利用现代化考古手段从河西走廊一路追寻月氏人迁徙足迹到撒马尔罕,也可以说是新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文化先行者。”王建新在发掘现场指导着他的中国学生和乌兹别克斯坦学生。
古丝路上与历史的对话“凿空”时空界限,铺展开中外文化交流的千年画卷。丝绸、茶叶、瓷器当年随驼铃声声西去,中医、功夫、汉语如今则成为新丝路上的“博望侯”。
中医之道:拟于天地,配于四海
——美洲,秘鲁。
首都利马一家中医诊所内,周克秀医生正在为一位面瘫患者施针。
上世纪80年代末,周克秀携中医术来到秘鲁。如今,年近古稀的她仍坚持每周工作6天,半天门诊,半天出诊。她还曾自费走访秘鲁10多个偏远省份,深入一些交通不便的村落,将中国医术传播到这些地方。
近年来,中医在秘鲁越来越受欢迎,利马城内开设的中医诊所已有四、五十家。除了来自中国的资深中医外,将近七成医生都是秘鲁人。
在他们中的佼佼者奥兰多·莱瓦看来,中国传统医学是一个“富矿”,了解越多,越觉得博大精深。因中医而与中国结缘的他,喜欢中国的一切,他还把孩子送到中国读书,希望孩子以后能在中国发展。
——亚洲,巴勒斯坦。
乌萨马·哈比巴拉终于迎来自己的中医诊所“道”开张的日子,它坐落在约旦河西岸城市拉姆安拉--一个饱经战乱的地方。
巴勒斯坦缺医少药,医疗条件相对落后,许多巴勒斯坦人长期受慢性病困扰。在中国学了7年中医的哈比巴拉希望能用自己所学帮助同胞。
“人体内在的平衡一旦被打破,人就会生病。中医就是通过调理让人体恢复平衡的手段。”哈比巴拉总是不厌其烦地向患者介绍中医的独特治疗理念和方式。
哈比巴拉还有个更大的梦想:在当地建一所中国文化中心,不仅有中医诊所,还开设武术等课程,全方位向巴勒斯坦人介绍中国文化,把中国文化的精髓与阿拉伯文化相结合,让更多家乡人民受益。
武学之德:形神兼修,厚德载物
——美洲,秘鲁。
秘鲁人胡安·巴斯克斯通过太极拳与中国结缘。他17岁开始学习太极拳,后来师从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正雷。
如今,在利马教授陈氏太极拳的巴斯克斯已先后带过100多位学员,上至耄耋老人,下至10岁孩童。
50多岁的卡尔奇纳跟随巴斯克斯练习太极拳已有13年,以前她总是感觉工作和生活压力很大,修习太极拳后,她重新找回了内心的平静。
——非洲,埃及。
咏春拳宗师叶问恐怕没有想过他会有一位埃及传人。在埃及首都开罗,有一家咏春武馆,掌门人叫穆罕默德·诺厄。
“从开始学习中国功夫到现在已经17年,在埃及也有了70多位徒弟,有男有女,从老到少,”诺厄说起话来不徐不疾,“我没有特别为咏春拳做广告,但学生规模一直在扩大。我想,这正说明了中国功夫和咏春拳的魅力。”
诺厄在徒弟们眼中平和、谦虚、勤奋,深得咏春精髓。跟着诺厄已经学了6年的沙拉什认为,咏春拳不仅是一种武术,更是一种哲学。“通过动作的练习,我们可以体会到精神修炼。”
汉语之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美洲,秘鲁。
对唐诗,年近90高龄的秘鲁汉学家吉叶墨有着自己的思考,“唐诗里充满哲学,既有对人生和自然的严肃思考,也表达着和平、忠诚等情感。”
为了让更多西方人从唐诗中体会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文化,他用了整整9年时间翻译了9本唐诗集,成为拉美国家翻译唐诗最多的汉学家之一。
“如有来生,我希望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从小学中文,一辈子研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然后将我所知所学传播给更多热爱中国文化的人。”吉叶墨说。
——非洲,多哥。
走进两任多哥驻华大使阿博的家,一股中国风拂面而来:漆面屏风、狻猊木刻、汉字书法、琳琅瓷器……
最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这位资深非洲外交官家中,祖孙三代日常交谈使用的竟是带着京腔的汉语。
“我和丈夫习惯了说中文,我的孩子们从小说中文,孙辈们学着说中文。”非洲驻华外交圈里有名的“中国通”阿博太太这样解释。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咱们得像走亲戚那样时常串串门。”阿博先生用流利的中文说道。(执笔记者:桑华;参与记者:李雪笛、赵菁菁、赵晖、肖春飞、申宏、高路、王雪、张改萍、蔡施浩)
“一带一路”涌现更多“中国地标”
新华社北京5月7日电题:“既要建设建筑大厦,更要打造精神大厦”——“一带一路”涌现更多“中国地标”
新华社记者孔祥鑫、侯丽军、鲁畅
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马尔代夫机场改扩建项目、中沙延布炼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在北京拉开帷幕之际,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批由中国企业主持或者承建的地标式建筑和大型工程项目正在拔地而起。
“‘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们既要建设建筑大厦,更要打造精神大厦。”北京城建集团董事长陈代华的一番话何尝不是中国企业的共同心声。
“一带一路”矗立“中国地标”
在俄罗斯,由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莫斯科中国贸易中心将于今年10月进行结构封顶。这个建筑面积12.5万平方米、融合中国古典园林风格的建筑由高档办公楼、五星级商务酒店、公寓以及综合性多功能商业中心组成,建成后将作为中国企业在俄罗斯的总部基地和展示交易中心,成为“一带一路”上的中国贸易中心。
“未来,‘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必将进一步加快中国企业海外发展,中国资金也将继续提供重要支持。”中建一局副总经理魏焱说,中建一局上下形成了大力发展海外业务、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的共识,并搭建了由国际工程公司引领、各子企业联动的海外发展大格局。
随着中外交流日益密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矗立起一座座由中国企业建造的建筑精品。
哈萨克斯坦北京大厦工程拥有独特的中国风格外观;东非最大的体育场——坦桑尼亚国家体育场获得了中国首项海外工程“鲁班奖”;融合地中海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阿尔及利亚歌剧院,已经成为阿尔及利亚人心目中最高的艺术殿堂……
如今,北京建工集团正在位于泰国湄南河畔的曼谷市中央商务区打造一个新的地标项目。该项目由74层的四季公寓、六星级的嘉佩乐酒店和五星级的四季酒店组成,成为当前泰国最受瞩目的工程项目之一。目前,北京建工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投资建设的工程项目达到了20余个。
中国文化辉映沿线国家
“一个地区的标志性建筑,既要承载历史记忆,又要体现时代风貌,更要体现文化实力和精神价值。”陈代华说。
2014年,在肆虐西非多国的埃博拉疫情愈演愈烈之时,北京城建集团负责完成施工的中国援塞拉利昂防控埃博拉BSL-3生物实验室,就堪称一座“精神大厦”。
“在抗击埃博拉的战役中,中国政府在派出医疗队的同时为塞拉利昂修建了一所专供研究埃博拉病毒的固定安全实验室。”陈代华介绍,北京城建集团作为援塞实验室的建设者,成为一支奋斗在抗击埃博拉战线上的特殊队伍。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资源禀赋各异,互补性强。希望我们的企业通过更多的海外项目走向世界,开放包容地融入当地的社会和文化。”魏焱说,“去年7月4日建成开馆的莫斯科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项目,就成为中俄两国传统友谊的象征和文化交流的纽带。”
“该项目施工人员共150人,来自7个国家。”魏焱介绍,当时,项目部积极服务当地,修建绿化带,整治周边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
“2010年,莫桑比克农业加工厂项目,31名管理人员、80名中国工人与当地600名工人一起建设工程。2012年,莫桑比克农园项目,管理人员下降到8人,中国工人减少到16人,当地工人有500人。”陈代华说,我们在当地的项目团队被称为“彩虹团队”,由各种肤色的员工组成,这不仅能够加速文化融合,更能促进中国企业与当地的共生共赢。
共享“中国地标”发展成果
作为中国石化首个海外炼化项目,去年1月启动投产的中沙延布炼厂成为中国炼化技术走出去的“国家名片”,也成为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合作的地标式项目。
据介绍,中沙延布炼厂也是中国在沙特最大的投资项目。该厂设计加工能力达到40万桶原油每日(约合2000万吨每年),生产的汽柴油质量可满足美国标准和欧5标准。
除了产业合作带来的经济成果共享,一批由我国企业在海外承建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也推动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
如今,世界各地的游客在飞行至马尔代夫首都马累的机场上空时,透过机舱舷窗映入眼帘的除了美景,还有北京城建集团有限公司英文简称“BUCG”四个字母标识。北京城建集团成为当地机场改扩建项目的总承包商。
“马尔代夫的机场改扩建项目对于发展当地的旅游业、民航运输业、区域经济,解决就业及提升国际竞争力都将发挥积极作用。”陈代华说,目前,北京城建集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项目有12个。如何让一项工程为当地发展带来可持续性的推动作用,真正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倡导的合作与共赢,已经成为集团内部提升自身的能力建设,转变原有项目管理理念的原动力。
“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成功落地巴基斯坦
新华社巴基斯坦瓜达尔港5月7日电 中国红十字会援建的“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7日在中巴经济走廊最南端的瓜达尔港落成,这是中国红十字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红十字会会长陈竺,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孙卫东,巴基斯坦港口航运部部长米尔·哈希尔·比曾乔,巴基斯坦红新月会主席赛义德·伊拉希等为新落成的急救中心揭牌,并共同见证《中国红十字会与巴基斯坦红新月会合作备忘录》的签署。
中国红十字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平与巴基斯坦红新月会秘书长吴拉姆·穆罕默德·阿万分别代表中巴红会签署了以助力“一带一路”、共建中巴急救走廊为主要内容的合作备忘录。
中国红十字会、巴基斯坦港口航运部、巴基斯坦红新月会、俾路支省红新月会、中国驻卡拉奇总领馆、中国海外港口控股有限公司、巴基斯坦瓜达尔市当地军政部门等的代表出席急救中心落成仪式。陈竺、赛义德·伊拉希向捐赠企业代表颁发捐赠纪念牌。
据悉,中巴急救走廊是中国红十字会倡导发起的红十字与“一带一路”同行的示范项目,目的是发挥红十字组织在灾难救援、人道救助方面的重要而独特的作用,立足民生需求和公共安全需要,沿中巴经济走廊布设由急救站点、急救人员、急救车辆、应急系统组成的急救单元。瓜达尔博爱医疗急救中心是中巴急救走廊首个急救单元,也是整个中巴急救走廊的起点。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红十字会将联合巴基斯坦红新月会有步骤地在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建设急救单元,并在中国新疆喀什规划建设中巴急救走廊应急指挥调度中心,最终形成贯通经济走廊的应急救护、医疗服务供给带,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为服务“一带一路”、推动包括中巴急救走廊在内的重点项目,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专门成立了“丝路博爱基金”,该基金自今年2月成立以来,已动员一批捐赠企业支持“一带一路”建设。
新落成的瓜达尔港急救中心共投入1000万元人民币,是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丝路博爱基金资助的首个中巴急救走廊项目,该中心采用轻钢结构建筑,通过海运历时19天由上海运抵瓜达尔港,又经一个多月的组装施工完成主体工程,急救中心医疗设备在国内完成招标采购,也将运抵瓜港。中国红十字会还将派遣医疗队与巴方医疗急救人员共同入驻急救中心为当地民众和驻港中资企业员工开展医疗急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