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阳县位于广西东北部,历史悠久,裕仁杰地灵,生态优越,物产丰富,有“八山一景地,半水半村”的美称。
红军曾三次经过灌阳,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革命遗址和史料,红色文化浓厚。 9月23日,“长征路上奔小康”(广西站)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团来到灌阳县了解有关新圩阻击战的革命故事,以及红色文化旅游新业态。◆ ◆ ◆
酒海井下埋烈骨 红军精神永长存
9月23日第一站,“长征路上奔小康”(广西站)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团来到了灌阳县酒海井红军烈士殉难处,了解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历史,缅怀红军烈士。
在灌阳县新圩镇和睦村,有一座红军烈士纪念碑,纪念碑前方有一口井,井是天然形成,如盛酒容器,井口约宽2米,上小下大,下有一条地下暗河相通,因其形,取名酒海井。
1934年,新圩阻击战时,100多名来不及转移的重伤员被敌人残忍地丢到酒海井里,全部壮烈牺牲。
“红军长征精神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信仰,要有艰苦奋斗、勇于拼搏的精神,要走群众路线。”据灌阳县党志办原主任文东柏介绍,灌阳县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全县各族群众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生活越过越好。
目前,酒海井红军烈士殉难处已成为灌阳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和灌阳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
◆ ◆ ◆
战地救护所讲述军民鱼水情 激励后辈不忘初心
这是1934年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时红五军的战地救护所,新圩阻击战战地救护所旧址位于灌阳县新圩乡下立湾村,原为该村蒋氏祠堂,始建于清光绪四年。1934年11月底为保证中央军委纵队和红军主力顺利通过灌阳、抢渡湘江,突破敌人第四道封锁线,师长李天佑奉命率红五师二团及军委炮兵营3900余人,在新圩至枫树脚长约8公里的防线上,阻击来自灌阳县城方向侧击红军的10000多名桂军。红五师以该处作为战地救护所,实时抢救了大量的受伤红军。
当时当地老百姓自发给红军临时救护所做饭、送饭,抬运伤员并给伤员擦洗、包扎伤口,书写了军民鱼水情深的好故事。
救护所里,陈列着很多块展板,内容包括了:战地救护所简介、中央红军过灌阳县简介、红七军、红六军团过灌阳县简介、灌阳县的红军遗迹、遗址及文献的图文等。
灌阳县原党史县志办主任文东柏在给记者们讲解。
2006年,作为湘江战役革命遗址,新圩阻击战战地救护所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如今,新圩阻击战战地救护所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和灌阳县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2015年,灌阳县有关部门以旧修旧,对新圩阻击战战地救护所进行了保护修缮与文物史料收集。
灌阳县积极打造党性教育基地,通过开展“穿一套红军服、走一段红军路、坐一次红军船、吃一顿红军餐、听一堂党史课、重温一次入党誓词”等活动,开展红色教育,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每年前来灌阳瞻仰悼念、“重走长征路”的红军将士后代、历史专家、学者及游客达数万人,呈逐年增长之势。
广西日报社新媒体部编辑罗勋湖参观完旧址后深受鼓舞:“我们探访长征先辈的足迹,是要不忘历史,将长征精神融入到工作中,不忘那些不怕粉身碎骨留取丹心的英烈,不忘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 ◆ ◆
红五师指挥所里听战斗往事
23日,长征路上奔小康(广西站)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团来到位于灌阳县新圩镇龙桥村的新圩阻击战红五师指挥所,了解红五师当年在新圩一带浴血奋战的故事。新圩阻击战中,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第五师师长李天佑率领部队以惨重的代价,顶住敌军进攻,完成掩护中央纵队和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的艰巨任务。
红五师指挥所原为当地一普通民宅,总面积约130平方米,距今90余年的历史。指挥所分南北两屋,北屋四间分别为指挥室、机要室、休息室和粮食储藏室;南屋四间分别为警卫室、厨房和休息室。
新圩阻击战是湘江战役中的第一战。这一战,对中央红军渡过湘江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我们前面的这一带,当时都是炮火激烈的主战场。”灌阳县党志办原主任文东柏站在指挥所旧址的门前,指着对面的山头,向采访团记者们诉说当年的历史。
新圩至马渡桥道路两侧丘陵连绵,是灌阳至全州、兴安的必经之地。为保卫中央纵队和红军主力渡江,阻止灌阳县城方向的桂军北上切断红军西进的通道,中革军委发电文,要求红五师把桂军阻挡在新圩以南。“不惜一切代价,全力坚持三天至四天!”李天佑在回忆起电文中的这句话时,仍感觉字字重如泰山。
1934年11月28日,新圩阻击战打响,红五师在新圩一带与拥有武器和兵力优势的桂军对战。经过两天的激战,红五师两千余人血洒新圩,以惨重的代价,保住了红军西进湘江的通道,完成了掩护中央纵队和红军主力渡过湘江的战斗任务。
“以前只是从书上了解长征的历史,现在来到红军战斗过的旧址,看着这些历史遗迹,听到这些历史的细节,受到的震撼非常大。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同时也感恩来之不易的和平。”来自广西日报的媒体代表罗勋湖感慨道。
2006年5月,红五师指挥所作为湘江战役革命遗址系列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继续弘扬长征精神,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红色旅游开发相结合,2015年,灌阳县委政府安排资金,将新圩镇龙桥村杨柳井屯作为红色旅游新村示范点进行重点打造,并将其列入为灌阳县红色旅游线路中。
◆ ◆ ◆
新圩阻击战陈列馆记录红军长征历史
在参观完新圩阻击战红五师指挥所之后,采访团来到灌阳县新圩阻击战陈列馆,了解红军长征在灌阳的战斗历史以及红军与灌阳百姓之间的军民鱼水情。
陈列馆左侧有高3.5米,宽4.5米花岗岩主题雕塑,雕塑由六位红军战士组成,展示了红军战士不怕牺牲、骁勇善战的形象。修建陈列馆是灌阳县开展红色旅游的重要措施之一,将有助于提高村民的收入。
“湘江战役灌阳新圩阻击战”旅游项目是灌阳县精心打造的重大红色旅游项目。在新圩红军烈士殉难处酒海井,一座烈士纪念碑已高高耸立。另外,在新圩阻击战旧址,几名工人正在抓紧施工。据灌阳县党志办原主任文东柏介绍,灌阳红军烈士纪念公园将于9月30日举行开园仪式,游客在这里可回顾那段悲壮的红色历史。
灌阳县红色文化浓厚,红军在灌阳留下了极为珍贵的红色遗址、红色文物,播下了革命的种子。目前,灌阳县有红三军团指挥部旧址九如堂、灌江渡口红军亭、新圩红军烈士殉难处酒海井、新圩阻击战战地救护所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灌阳县积极打造以枫树脚主战场遗址修复、杨柳井红三军团第五师指挥所修缮、酒海井红军烈士纪念园扩建为主的“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旧址系列红色旅游项目。
“长征路上奔小康”广西站的媒体记者在红军湘江战役新圩阻击战纪念馆外,缅怀当年的英烈。
“灌阳县委、政府依托浓厚的红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探索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之路,充分发挥革命老区优势,强力推进以‘红色、古色、绿色’为主的旅游开发。”灌阳县委书记陆桂弟表示,灌阳将进一步加大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和利用,大力争取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在灌阳设立分院,争取将新圩阻击战列入国家红色旅游经典名录,争取修建新圩阻击战主题公园。届时,灌阳这块红色土地将焕发出更灿烂的光芒,灌阳旅游发展必将再上新的台阶。
◆ ◆ ◆
灌阳:农旅深入融合 打造休闲观光农业
灌阳县还是有名的雪梨之乡、黑李之乡。采访团顺路前往灌阳县大仁村,了解当地现代特色农业建设情况。
据悉,大仁村白竹坪是灌阳县现代特色农业(雪梨黑李)核心示范区的核心建设区域之一,整个示范区涵盖6个行政村。示范区园内70%种植“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灌阳雪梨、30%种植“中华名果”——灌阳黑李,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示范区。
同时,该示范区积极实现农旅深入融合,通过村屯周围、房前屋后及路边空间发展小花园、小果园,形成“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乡村绿化格局,打造休闲旅游观光农业。
“我家共种有雪梨和黑李50多亩,通过政府农业部门的培训,水果质量有了很大提升。现在雪梨每亩年收入达6000-7000元,黑李每亩年收入达到8000多元。”大仁村致富带头人戴大权表示,政府部门不定期举办种植技术培训,对提高水果产量和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再加上灌阳县每年举办雪梨黑李节,带动了水果价格的提升,对农民增收有很大的帮助。戴大权告诉记者,从2015年到现在,包括电商销售在内全家收入达到20多万元。
据悉,通过水肥一体化、富硒水果生产、无公害标准化栽培、雪梨花芽嫁接等一批科技推广,灌阳县的雪梨从单一品种发展到7个具有较强优势的主栽品种,销售季节从1个月延长到3个月,产品全部达到了无公害产品质量标准,实现了富硒水果生产的新突破。
据介绍,今天采访团来到的大仁村白竹坪其实是灌阳县现代特色农业(雪梨黑李)核心示范区的核心建设区域之一。整个示范区涵盖了上王、秀凤、长坪、大仁、仁江、三联等6个行政村,总面积25000亩,其中核心区面积3500亩,拓展区面积6500亩,辐射区面积15000亩。该示范区园内70%种植“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灌阳雪梨、30%种植“中华名果”——灌阳黑李,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示范区。
近年来,灌阳县紧紧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打造灌阳县第一个公园式的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为目标,着力推动全县农业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中共灌阳县委书记陆桂弟向记者介绍,示范区通过培育“桂林市灌阳千家峒水果产销专业合作社”、“灌阳县大仁村朱安冲特色水果专业合作社”等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产业组织化水平大幅提升,合作社年销售雪梨、黑李10.3万吨。
灌阳县是瑶族发祥地千家洞所在地,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近年来,灌阳县在打造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发展特色水果的同时,也积极推进农旅的深度融合。
陆桂弟介绍,示范区以瑶族文化为中心,以六月六雪梨黑李节为载体,通过建设瑶族文化与雪梨黑李文化融于一体的标志性门楼、展示中心、生态步道、自行车道、生态休闲憩息区、观景台的基础设施,形成了“高效农业+新农村+休闲旅游”产业化发展模式,打响了乡村休闲观光旅游品牌。
下一步,灌阳县将立足于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全力抓好水果、水稻、油茶等三大示范基地建设,着力在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产业化上做足文章,在品牌化上下足功夫,逐步打造以“春季赏花、夏秋采果、冬日看雪、四季徒步、吃农家饭”为主题的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切实成为全县脱贫攻坚的重要引擎和动力支撑。
如果你也喜欢灌阳县这块红色土地,请点个↓↓↓
✪大家都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