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罪谋杀》是巨大的巨头,但不难读。因为这是情节紧凑,情节不断反转的悬疑小说。
而且小说是由几个相互独立的案件组成的,先看了第一篇《食人晚宴》,几乎是一口气读完的,作为悬疑小说,这个故事的完成度显然已经很高了,在逻辑上基本没有大的漏洞。
最重要的是,虽然是一本悬疑小说,但这本书并没有一味地放大那些恐怖诡异的非人元素,而是用心铺设了一张大网,通过不断地反转与推进,让人明白,最恐怖的,永远都是人心。
不,或许不能用最恐怖来形容,因为小说不断的反转又反转,一次次试探人性的底线,可到底底线在哪?谁都不知道。
人心禁不起试探,它总是让人失望,但另一层面又不会让人失望,因为我们明白人心就是如此,所有的善与恶,都在它一念之间,只是我们往往放纵了它恶的一面,于是才会造成小说里那桩延续十年的错案,这又是一个全员恶人的故事。
01.
人心不忍直视
小说开头,发生了丧尸伤人的案件。
听起来有些滑稽,但这就是警方得出的结论,因为监控拍到的模糊影像里,伤人者确实和那些电影里的丧尸如出一辙,而且受害的女子没有丢失财物,也没有受到侵犯,但脸却被咬得面目全非。
种种迹象表明,这就是一桩丧尸杀人案。当然这个理由显然不能服众,因此警方也不敢把结论公诸于众。
但三个月后惨案再次发生,一名脸部同样被啃得面目全非的女子死里逃生,被警方救回了医院。
通过对女子的催眠,警方再次牵出了更恐怖的案件,六名事业有成的同班同学去昔日老师家里聚餐,结果却一同暴毙在了老师家里,而且脸都被撕了下来,而餐桌上大家吃的,居然是彼此的内脏!
这是一场血淋淋的食人晚宴!
如此让人毛骨悚然的案件让人不得不相信先前丧尸的结论,正常人哪里会有如此疯狂的行为?
但我们从小说开头估计就能猜到,所谓的丧尸,不过是在故弄玄虚罢了,案件确实恐怖,但造成这些恐怖的绝不是什么丧尸,而是活生生的人。
随着警方的调查,我们这一猜想也逐步得到了验证,但事情并未因此而明朗起来,反而陷入了更深的阴霾之中,我们试图要挖掘事件的真相,但越靠近真相,我们反而会觉得越难以承受,人心不忍直视,人性中的罪恶因子总是在不经意间无限放大,轻而易举地将旁人的人生摧毁。
02.
无法纠正的错误
《熊镇2》里面说,人类许多最差劲、最恶劣的行为,其实都源于我们从来不承认自己有错。错误越大,后果就越严重,我们让步时所损失的自尊也就越多。因此,没人会让步。
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很难,但更难的是承认自己的错误。犯下大错的人,大多数的时候会想着如何将错就错地将错误瞒天过海,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受害者的冤屈就这样被忽略了。
但是错误是没法掩盖的,一步错,步步错,没能被及时修正的错误,最终会越来越偏离事情的正常轨道,直到失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我们再也没有机会能弥补过失,错误无法被纠正。而罪恶却因此滋生。
就像是《白夜行》里,桐原燃尽一生来保护雪穗,保护那个十九年前被玷污的孩子;《生吞》里被毁掉的天才秦理,人生被当年的仇恨与罪恶填满;《必须找到阿历克斯》里的阿历克斯,她用尽生命来惩罚毁掉她童年的那群恶人,也因此赔上了自己的一生。
受害者最终变成了加害者,这样的转变无疑最让人难受,我们无法单纯地指责他们有多残酷,因为我们无法体会他们曾经的遭遇有多残酷。
《食人晚宴》里也是这样,十年前吴芸被冤枉偷了老师蔡凤琴的钱,并因此受到了同学的欺凌,悲愤之下吴芸选择用自杀来报复那些伤害她的同学。
整整十年,即便吴芸的悲剧已经造成,但事件的参与者们有无数个弥补的机会,蔡凤琴甚至之后已经知道了吴芸是被冤枉的,但她没想着要还吴芸一个清白。
没人会想到吴芸有多惨,没人想要纠正十年前的那桩错误。于是十年后的“食人晚宴”,其实在当年就已经被埋下了邪恶的种子。
03.
我们都在苟且
《食人晚宴》里的复仇手法和东叔的《恶意》有些相似,杀人诛心,凶手的目的不仅要蔡凤琴死,而且还要她死的身败名裂。
由此可见,当年吴芸受到的欺凌不止来源于那六名同学,背负着小偷的罪名,不明真相的同学都会对她恶语相向,而且在那六名同学的故意操纵下,吴芸的悲剧被推向了无可挽回的深渊,最终选择了自杀。
当年吴芸被千夫所指,所以蔡凤琴也要接受众人的审判。
在吴芸的日记里面写道,
- “你教育我要诚实坦荡,而你自己却为了维护自己的脸面,宁可舍我于不顾。还有那一个个为虎作伥,虚伪卑鄙的老师和学生,学校这个最神圣的地方都被你们这些人玷污了。”
- “是不是每个人长大都会必然变成你。那样肮脏的人生过于不过又有什么意义?”
- “……直到今天,我才彻底看清了这个肮脏的世界。每个人都在自私又残忍的活着。”
旁人的歧视与欺凌,让吴芸对这个世界彻底绝望。但值得深思的一点是,当案件最终真相大白之后,吴芸的冤屈终于有机会被改写,但看到新闻的人们,似乎都忽略了这个被冤枉的女孩,他们都在谈论食人魔……
吴芸永远都无法为自己正名,即便她死了,也依旧要背负着旁人的歧视。甚至在她活着的时候,因为自杀未遂而毁了容,她还要被迫承受旁人异样的目光,时间久了,只怕连她自己都觉得她是个异类。
但仔细想想,我们每一个人,难道不都是一个异类么?我们从小就被教导要与众不同,异类没什么不对,真正不对的,是人们对于异类的排斥心。
《弗兰肯斯坦》里科学家亲手赋予了弗兰肯斯坦生命,但之后却被他丑陋的面容吓坏了,将之视为异类,极尽排斥,终于把弗拉肯斯坦推到了人类的对立面。
我们没有弗兰肯斯坦那样的异能,所以也无法承受与所有人为敌的压力,于是我们只能尽力做一个符合标准的人,就像是橱窗里的人偶一样,千篇一律,没有自己的思想,或者说不敢有自己的思想。
因为我们承受不起被当做异类的痛苦,或许我们不会像书里那六位同学做的那么过分,赤裸裸地歧视吴芸。但当时的情景之下,只怕所有人都会对吴芸抱有偏见。
由蔡凤琴和那六名同学做下的恶事,让其余所有的人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帮凶。
《傲慢与偏见》里面说,偏见比无知更可怕。但遗憾的是偏见实在是再寻常不过的一种情感,就像是小说里的警官杜志勋对于心理医生丁潜同样抱有偏见。甚至这种偏见有时候是无来由的。
歧视和偏见让我们所有人都失去了堂堂正正地,有尊严地生活下去的资格,在这种情感的驱使下,我们没有充满希望的远方,我们都在苟且。
小说结尾,凶手在警方面前选择了自杀,TA说,“我不是不想活,但我要有尊严的活着。”
可是,我们总要接受这种现实,想要有尊严地,堂堂正正地活着,并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