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恩龙
尾兽是《火影忍者》架空创作的一系列怪物,但第二个尾巴和旅行是日本神话中“真实存在”的怪物:猫也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美国作家)。
猫又的历史之久远并不亚于狸,《日本国现报善恶灵异记》中便曾记载着一只猫死后产下的胎儿变身成人的怪谈。与狗不同,猫生性的独立、神秘以及难以被驯服使其在东西方文化中都被沾染上了一层灵气与邪气——在中世纪的欧洲,猫尤其是黑猫常常与隐喻着魔鬼与巫术;而在日本,猫又则被视为最接近现实的妖怪。日本传说中的猫又通常以老太婆的形象示人,而其最明显的特征便是分成两股的尾巴:分岔越明显,猫又的妖力便越高,而最强的猫又则是纯粹的两尾猫,与《火影忍者》中又旅的设定无异。
从猫到猫又的过渡颇有萨满教中“出马仙”的修真色彩。所谓“出马”,指得是一些小型动物通过修炼积累了足够的功德最终位列仙班的过程,其中最出名的是“胡黄常蟒”四大家仙,分别对应着狐、黄鼠狼、蛇与蟒。也有“胡黄白柳灰”五大家仙甚至“胡黄常蟒白柳灰”七大家仙之说,多以“保家仙”的形式流传于中国东北地区。“保家仙”的名目虽多有不同,但其原型却都是通过长期修炼而成仙的动物;日本海以西的的几大家仙中并不包括猫,然而在日本列岛的传说中,猫又的双股尾却恰恰成为了这种长期修炼的脚注:传说猫每过九年会新长出一条尾巴而且最多能长九条,九尾猫再过九年会化成人形——倘若是在中国,估计江湖中也会流传出诸如“猫三太爷”或是“猫天龙”之类的“道号”吧。
猫在日本文化中极为受宠,故而衍生出猫又的传说并不奇怪,然而最早记入史册的猫却是从平安时代才开始的。平安时代的贵族文学中常常出现“唐猫”的字样,此时的猫因为稀少而颇有贵族气息。镰仓时期猫又的传说开始成形,但此时的猫又被认为是山中野兽而非妖怪,日本中世文学随笔体代表作《徒然草》中便有“深山中有‘猫又’,令人畏惧,且食人”的记载。直到江户时代以后,“家猫年老后会变成猫又”的概念普遍化,并出现了“老家猫会移往山中居住”之说法,以至于发展出“猫不可以长年累月养在家”的传闻。由于猫变化成猫又最明显的特征在于双股尾,于是一种基因突变的日本短尾猫因为更加“安全”而流行开来,著名的招财猫,其原型便是三色日本短尾猫。
与狸的呆萌不同,传统神话中的猫又通常凶狠而残暴,甚至冷酷到会对自己的主人下毒手。猫又以人为食又善于幻化成人形,同时能以妖术操纵尸体,这种与死亡相联系的设定大约也来自来于猫这个物种独有的疏离感吧。
不过在日本漫画中,双尾的猫又倒常常以温暖而正义的面孔出现:《通灵王》中的猫又股宗是一只能够说出“最重要的东西是心”这样鸡汤的式神,《犬夜叉》中珊瑚饲养的宠物云母虽是猫又却极为惹人怜爱,《东方八犬异闻》中的双尾猫神枫则是一只很有人情味的巨大黑猫。值得一提的是,《东方八犬异闻》中的“四兽神”分别是犬神、猫神、狐神与蛇神,与日本海彼岸的四大家仙颇有相似之处;而《东方八犬异闻》的原型,正是《南总里见八犬传》。
相比于在众多漫画作品中被“娘化”的猫又,《火影忍者》中的又旅更接近于传统的猫又。与此相似的还有《阴阳师》,阴阳师贺茂保宪的式神便是猫又。猫又并非日本“三大妖怪”,但其文化影响力并不比“三大妖怪”中的酒吞童子、九尾狐和大天狗差——日本同人游戏《东方Project》中的两个式神分别为九尾妖狐与二尾猫又,与《火影忍者》中的又旅与九喇嘛形成了奇妙的呼应。
猫又在《火影忍者》中以又旅为名,其日文发音为“matatabi”,其实便是猫极度喜爱的“木天蓼”。在日本传说中,木天蓼常被旅人用于解渴,故得到了“又旅”的别名。唯一有些反差的是,“猫舌”一词在日本用于形容对热饮或者热食避之唯恐不及的人,而《火影忍者》中的又旅却擅长火遁——或许,这又是善于操纵尸体的猫又与日本百鬼中那个爱抢尸体的“火车”的另类结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