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最不可靠的生灵。趋利避害的天性常常让时代精英们“选择树木,栖息”,选择州,服侍。
频繁跳槽也使他们背负起了朝三暮四、不仁不义的恶名。其实,口碑碑最差的东西,绝非百无一用;名声最好的又可能极其平庸。
关于《隋唐演义》中单雄信宁死不投唐的原因,普遍认为其兄被李渊射杀,单雄信为人耿直,一直不忘兄长之仇;认为单雄信过于倔强,唐公杀他大哥,属于误杀,而李氏父子特别是李世民又对他仁至义尽,他再不投降就太不像话了。说的没错,唐公杀他大哥,属于误杀,而李氏父子特别是李世民又对他仁至义尽。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单雄信固然倔强,但绝不是浑人。李渊误杀其兄长,李氏父子又对他仁至义尽,他并不是心中无数。即使不投降,也没必要以死相抗。
这里必定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与其说单雄信誓死不降唐的“小气量”,不如说是这群“骨肉兄弟”伤透了这位绿林大哥的心。
单雄信当过绿林"总瓢把子",是隋朝第一号黑社会头子。遗憾的是,他政治上排错了队,保了个混蛋主子王世充,他那点儿军事实力跟肚大腰粗的李世民父子对抗,根本不可能有好下场。闹到最后,单雄信的结拜兄弟、瓦岗好友纷纷跑到了李唐旗下,他自己也被盟兄弟罗成当作"战利品"给出卖了。山穷水尽、众叛亲离,单雄信彻底绝望了,他靠绿林朋友起家,最终却毁在了朋友的手上。
单雄信"相人"属于"高度近视眼",他扶保的王世充不过是个末流的小军阀,只道王世充是他的老丈人,抱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幻想,单雄信不进"牛市"进"熊市",结果,押错了宝。招募天下英雄,做一番开疆破土的大事固然不错,但有些事情也绝不是有几分热情、有几两银子就能办得到的。
所以单雄信不降唐的最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兄弟伤透了他的心,秦琼等兄弟对不起单雄信。
当然秦琼的责任较小,主要是徐茂公,特别是罗成,真不亏是“白眼狼”,太不讲义气了。所以让单雄信太寒心了。而以单雄信的性格是决不会把这种感觉说出来的,就把这种感觉转嫁到李氏父子头上。宁可死了也不降你,其实是宁死也不与这群无义之人合流。
李世民在洛阳城下曾险被单雄信所杀,所以下定决心要杀单雄信,谁劝也不管用。徐世绩与单雄信是同乡,二人平时关系最好,所以徐世绩不惜以自己的全部封爵赏赐来换回单雄信的性命,可李世民根本不听,执意杀他。而单雄信对徐世绩说的那番话恰恰表明了他们关系之铁,一般关系是不会这样说话的,况且还是临死之人。
再说秦琼,他跟随李世民这么长时间早已深知李世民的为人,他胸怀宽广,善于招纳天下英豪为己效力,可这次战败王世充后偏偏列出了一大串的斩首名单(包括单雄信),这是因为天下已经平定,武将的作用将就此终结,秦琼正是由于看得清形势,才知道一定劝谏无果。
这也是秦琼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从而位列凌烟阁24功臣之末的原因。
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时,罗成临阵倒戈,单雄信上阵被李元霸击败。后单雄信巡视御果园时遇见了李世民,单雄信见到仇人儿子,撇下随从,与徐茂公割袍断义,孤身追杀李世民,危急时刻,尉迟恭赶来用铁鞭将单雄信打下马。王世充召集四路反王一起对抗李世民,秦琼中计负伤(一说是未避免秦琼与单雄信见面,李世民将秦琼支走),李世民以罗成为兵马元帅,罗成设下埋伏锁五龙,单雄信孤身踹唐营,中计被俘。昔日兄弟徐茂公等极力为单雄信求情,并劝单雄信投降,但单雄信誓死不降,终被斩首。
在单雄信临行刑的时候,罗成问他,“哥哥,我再问你最后一次,降还是不降?”
单雄信吐了一口痰,说,“…..罗少保(要知道,自从罗家灭门后,罗成就不愿意被称罗少保),今日偶感风寒,这口痰不吐不快,今天终于得偿我愿,还了你这口痰,……四十六弟,你想什么我知道,从今以后,我们谁都不再欠谁。……给我单通一个痛快。”